水懺已入行 啟航無量義

2013-06-01   | 凌涵沛
翁雪慧志工精闢分解《無量義經》的內涵,同學們用心地汲取,期盼未來法繹入心。(攝影者:黃莉美,地點:臺北市慈濟天母共修處,日期: 2013/05/27)
月色下,微風中,歷經十五個月、六十場《水懺》讀書會,今晚(2013/05/27)是《水懺》圓緣,同時也是《無量義經》啓航茶會。伴著「完成階段性使命」的輕快心情,人潮陸續踴進天母共修處,此時現場已是歡笑滿堂,熱情的氛圍四處散溢著。

秉承證嚴上人「靈山法會永不散」的精神,讀書會入經藏的法船要繼續開……

回顧過往 惕厲未來

主持人賴貴琴請大家先喝三口好茶──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祝福也期許同學們在天母共修處恆持一念心,快樂地在經藏法海中繼續航行。

她引導著大家回顧二年前,在小巨蛋《水懺》入經藏演繹天母區場次的影片,以及歷次排練的畫面,經過了半年的齋戒,展現在一投足、一舉手間的道氣,宛如一尊尊莊嚴的菩薩。尤其是當許多人看到未入經藏前,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形象時,感恩之心油然生起。

其實,參加演繹的志工們都瞭解到,水懺演繹僅是完成入經藏的三分之一,必須透過讀書會的共修,繼續完成後面的三分之二;深入經藏才能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期待天母讀書會在社區能帶動更多居民一起入經藏,將經藏社區化、生活化,進而人人可以安居樂業、社會祥和。

自種福田 自得福緣

讀書會成員潘文惠十年前進入慈濟後,受過很多的考驗,曾有退轉心;但因上人的開示,帶她度過了人生的低潮。在慈濟的大家庭中讓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將切身經驗傳承給大家:「當無常來時,我們一定要做個強打者,求菩薩不如自己去做菩薩。」
自稱過去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楊棠銘志工,但在每次上臺分享中,講出來後,自己就會去修正。(攝影者:黃莉美,地點:臺北市慈濟天母共修處,日期: 2013/05/27)

接著,林煌玉也分享她入經藏演繹後的改變。有一天,當婆婆將做素食的炒菜鍋交到林煌玉手中,她就知道婆婆要開始教她做素食,也是要她茹素了,在討價還價聲中,她先吃早齋。

2009年參加天母人文讀書班,在學《無量義經》中《功德品》手語唱誦偈文時,總是不順。在先生的鼓勵及陪伴下一起茹素後,記憶增加、手腳靈活,手語的動作變得收放自如,經文更可朗朗上口;而先生也因無心插柳,齋戒後脾氣變好、血壓正常。如今,煌玉已簽下了生生世世的齋戒發願卡。

另一位做建築生意的楊棠銘分享在吃素後,兒子曾問他:「不抽煙、不喝酒了,業務如何來?」他回答:「那要看你選擇的是什麼?」就如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吃素的朋友會慢慢地靠過來,吃葷的朋友也會慢慢地不勉強,甚至接受。

他謙虛地說,過去的他,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卻不自知。但在每次的分享中講出來後,自己就會去修正。即使一時不察,身旁的志工們也會提醒他。他很感恩在慈濟這個善的團體中,才比較容易修得「一性圓明自然」──回歸人人本具的清淨本性。

從經文中 得到智慧

見習志工秦樂倫,老大國小時即加入「大愛媽媽」行列中,九年來陪著三個孩子一起成長,並以靜思語活化在他們的行、住、坐、臥中。自從參加水懺讀書會之後,越聽越入心、越讀越開心,從中領悟很多做人處事及管教孩子的方法與哲理,如醍醐灌頂地發人深省。老大今雖已至叛逆期,但仍走得穏穏當當、中規中矩,更令她感受到經文的智慧。
為恆持一念心,大家爭相請購下星期即要開講的《無量義經》書冊。(攝影者:黃莉美,地點:臺北市慈濟天母共修處,日期: 2013/05/27)

因做慈濟頭花而與慈濟人接軌的劉淑靜,在志工的指引下,於二年前,參加天母社區星期一早上的人文讀書班及星期二晚上的手語班。因緣殊勝地正好恭逢慈濟四十五年來第一次的經藏演繹,一頭就栽進了法水的洗滌,感受很大的福份。

演繹後,她隨即加入了《水懺》讀書會。每次同學們在臺上的分享,都帶給她不一樣的感動,受用無窮。今年在培訓間要 寫「愛的足跡」,這在以前,對她來是非常棘手的事,如今,卻可以不假思索下文思泉湧;她驚訝自己:「真的從經文中得到了智慧!」

聽完大家的分享之後,志工翁雪慧接著分享簡報,為所有同學特別介紹即將於下星期開講的《無量義經》內涵。看著精湛的詞句、聽著悅耳的旋律,此刻大家已被經文深厚的能量震撼到。

會後,每人手中捧著剛請購的《無量義經》如獲至寶。看著同學們個個臉上堅定的笑容,走在菩薩道上,互相切磋、互相鼓勵,心中更覺踏實。【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凌涵沛 臺北報導 2013/05/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