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 享受不同的休閒

2015-05-23   | 賴郁沁
蕭永秀把出班當成一種「不一樣的休閒」,笑說自己是「出班兼聞法」,從做中學,學中覺。(攝者:曾鴻志)
結束拍攝後,蕭永秀總會再次檢視影帶,「透過別人的故事,給我啟發及教育,都是很珍貴的畫面。」退休之後,他學而不倦,用心記錄分秒,也沉浸在每一秒的感動中。

做中學  出班兼聞法香

2014年年底的歲末祝福感恩會,蕭永秀一如往常架起錄影機,熟練地記錄志工在臺上的演繹排練;頭髮花白、身材精瘦的他可算是新竹靜思堂的常駐志工,一整年有大半的時間在這裡,見到哪裡有缺人手,他就立刻支援。

「年輕人工作忙,自己已經退休,比較機動,可以隨時補位。」身為人文真善美志工,雖然出班也會有壓力,但是蕭永秀總謙虛自己沒做什麼,只是來和大家一起莊嚴道場。出班伴隨而來的錄影後製作業,也因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團隊合作,讓他始終不曾感到疲憊厭倦。

在每次錄影過程中,蕭永秀最感到歡喜的就是看到志工們演繹時,一次比一次更熟練、一次比一次更有道氣,回家重新檢視錄影帶時,心中也有更深的體會……他把出班當成一種「不一樣的休閒」,笑著說自己是「出班兼聞法」,從做中學,學中覺。

單純心 門外漢學攝影


蕭永秀與慈濟的因緣,可追溯到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看到慈濟人在災區的付出深受感動,於是與妻子一起進入慈濟,而且決定從社區環保做起,「環保只要願意彎下腰來就能圓滿,應該是最容易投入的。」

看見環保菩薩們認真精進的身影很美,蕭永秀想到,無常來的時候總會逐漸凋零,沒有人幫他們留下紀錄實在很可惜,於是興起了嘗試的念頭。2007年,身為錄影門外漢的蕭永秀,決定購置錄影機從零學起。

「顏吉滄師兄教我幾個錄影的基本功能後,我就開始去桃園出班。但什麼時候要錄,什麼時候要停,真的不知如何著手。」蕭永秀努力學習,只要聽到大愛臺同仁前來錄影,就會跟在旁邊看人家怎麼取材;其他地方的錄影人手不足時,他排除萬難協助,把握練習機會。

慈濟人為歲末祝福忙碌,蕭永秀(左一)與真善美志工討論拍攝方向和內容,期待把分秒感動化做影像保存。(攝影者:陳淑芬)
儘管如此,蕭永秀還是覺得不足,他認為真正困難的部分是如何構圖、對焦到重點,又能把神韻和精彩畫面抓住,才能感動觀眾。於是他遠赴臺中,參加錄影教學課程來彌補專業部分的不足,即便聽不太懂,也會抄下筆記,回來再複習,然後多出班,多練習。

有壓力 更要堅定使命

當然,出班過程中難免碰到瓶頸,有時攝影機架起來後,實在不知道如何拍到真正的故事和題材,但是蕭永秀認為這正是要持續加強的方向。

「學習上的壓力,對我來說是一種使命。既然今天有這個因緣進了慈濟,不能碰到一點困難就退轉,枉費我的初發心!」正向思考,樂觀面對,正是他屢屢克服困難的利器。

結束拍攝後,蕭永秀總會再次回顧拍過的帶子,因為拍攝當下只顧著構圖,往往忽略吸收裡面的情境和故事;回頭再看時,一遍遍都是體悟與成長,每個鏡頭都有不同的感動,「透過別人的故事給我啟發、教育及成長的資糧,都是很珍貴的畫面,也是在慈濟裡每一天的珍貴學習。」

除了專注於熱愛的錄影之外,蕭永秀也沒忽略最初投入的環保志業,每週仍會撥出時間到各環保點載運回收物資。對蕭永秀來說,慈濟是修行的寶地,就算有煩惱也會努力克服,因為只要心念單純,不多想,就不會退轉;他笑說:「能夠健康的做就是歡喜,就是福報!」

(文:賴郁沁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81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