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做回收 小琉球深耕二十年
2020-09-29 | 小琉球慈濟志工環保種子 海島發芽
二十年前,慈濟志工同時也是琉球女兒林子鈺,從高雄帶來證嚴上人的理念──「用鼓掌雙手做環保」。首先在了小琉球開啟了回收工程,也鼓動在地人一起加入做回收,用雙手守護自己的家園。
當時洪月樓和蔡進明率先加入,開始在蔡明進租屋前的空地,兩人做起了紙類及瓶罐回收。白天,蔡進明要忙著幫人安裝排油煙機,洪月樓則要踩踏縫紉機為人做衣服;一到傍晚,他們就各自拿起裝備,沿著街邊的垃圾桶翻找可以回收的資源。
蔡進明開著他送貨的老爺小貨車充當環保車,與洪月樓均攤油錢。「坐上車好怕車門突然掉下來。」洪月樓印象深刻地說:「還有一次回收紙箱,她忘了戴手套,一把抓紙箱卻抓到一坨爛泥般的雞屎,腥臭味久久不散。」
臭味難聞,卻抵擋不了他們守護自己家園的意志,小琉球的環保志工,開始肩負起使命,在當時民眾普遍將回收物視為一般垃圾的觀念下,就由環保志工撿拾分類並裝袋,彌補了當地清潔隊不足的人力,成為最佳的後盾。
不過,才起步沒多久,志工們就遇上的最大的問題──在這個小島上,整理好的回收物,該怎麼處理呢?
回收堆積 無償載送
回收物的利潤並不高,四面環海的小琉球更是因此受限。如果需要用海運在回臺灣本島,虧本的生意自然找不到人要做。才剛剛起步的環保志業,就面臨了回收物堆積卻無法處理的窘境。
因緣巧合,透過屏東的回收場老闆,聯繫上了來往東港小琉球間的恭成六號船東黃地芳。他一聽說是慈濟,就馬上允諾,除了表明不收運費,更請回收商直接把運費捐給慈濟,解決了環保志工們回收後處理的大問題。
「民國六十六年賽洛瑪颱風侵襲高屏,上人帶著志工在東山寺發放物資,我媽媽和阿姨都有去幫忙……」在東港出生,生活在小琉球五十多年的黃地芳,對於慈濟在社會上的貢獻讚賞不已,因此願意無償提供協助,成為在小琉球環保的一大助力。
從那時開始,這臺來往東港和小琉球載送回收物的船,航行了二十年從不間斷。
付出無求 做就對了
小琉球的環保需靠當地居民投入幫忙,才能及時處理掉龐大的回收量。但自從觀光越來越盛行,回收量跟著大幅增加,而許多居民為了生活打拚,紛紛轉以經營民宿、浮潛或是賣麻花捲,志工人力反而縮減短缺。儘管如此,不少已經投入多年的志工們還是一肩扛起,努力完成任務。
投入環保已二十年的陳壽山,是小琉球環保的重要推手,曾以捕魚為業的他,如今是守護海洋與土地的環保志工。他經常開著當初發心購買的環保車,沿途載取定點的回收物。即使辛苦,他仍然不棄守環保理念。
從跟車、分類一直做到定點的陳秀雲師姊也已經投入環保十五年,近十年來因小琉球觀光事業發展迅速,她也開始騎摩托車到民宿載回收物品,讓垃圾減量。
環保志工洪美月同時也是琉球衫福村的村長,因為非常認同證嚴上人的理念,看到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很感動,才跟著投入環保,到現在也已經有了十七年的資歷。
在小琉球做資源回收並不容易,面對地形的限制,遊客帶來的汙染等等問題,所幸還有這一群付出無所求的志工身體力行,「做就對了。」
(整理自:屏東區溫馨座談簡報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