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服務站 守護太魯閣事故罹難者家屬

2021-04-04   | 真善美志工
牽起家屬的手,志工明白一時的關懷,不能代替他們失去親人的傷痛,但志工肯定:「慈濟會陪著他們一起走出傷痛!」(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花蓮殯儀館,日期:2021/04/04)
為罹難者家屬披上圍巾,就怕他們傷心的身軀擋不住驟降的低溫。「0402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第三天,慈濟志工依舊全程守候在花蓮殯儀館為鄉親服務。
 
有別於昨日(4/3)逼近三十度的高溫炎熱,花蓮今天(4/4)陰天,最高溫度只有二十一度,家屬明顯感到涼意,傍晚慈濟服務站準備的一百一十九條圍巾,很快發完了。志工立即連絡指揮中心再準備二百條,另外「76行者」為了徹夜幫罹難者修復大體,也向志工提出毛毯需求。
 
不捨家屬及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志工總是全力以赴。一如昨天天氣酷熱,志工幾乎把花蓮各店家的冰塊都買光了,只希望能為救災人員及家屬們打氣。

為罹難者家屬披上圍巾,就怕他們傷心的身軀擋不住驟降的低溫。(攝影者:陳榮欽,地點:花蓮殯儀館,日期:2021/04/04)

白髮送黑髮 精舍師父陪伴給勇氣
 
因為事故當時撞擊力猛烈,許多大體狀況都不好,讓失去親人的心更痛更難過,志工和師父們靜靜守候、陪伴膚慰安定家屬情緒。而志工服務臺漸漸成了家屬停留取暖的地方。
 
志工在服務台貼心的準備茶飲,福慧粥,靜思穀糧,防蚊液,藥膏,環保杯、貼布⋯⋯只要是家屬可能需要的物資,志工就準備著。大體修復師在為罹難者卓小姐修補大體時,卓爸爸和兒子在服務台前等候,精舍德謹師父及志工致上慰問金及上人慰問信悉心關懷,讓他們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黃先生的兒子是臺中消防隊的消防人員,原本打算搭客運回家,卻因為思鄉情切,改買站票搭上這班事故列車不幸罹難。兒子的大體嚴重受損無法目視辨認,黃先生從他手上的六個英文字母刺青認出兒子,也經過DNA檢驗確認。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充塞內心,黃先生幾次走過慈濟服務站,都尋找著慈濟志工吳玉鶴,希望能和她說說話。原來他是花蓮縣豐濱鄉第一位慈濟委員石秀鳳的兒子,而吳玉鶴早期經常到豐濱訪視,也經常到他家去看他的媽媽。
 
志工將訊息轉達給吳玉鶴,吳玉鶴也特地前探望,黃先生找到了依靠,也就有了面對的勇氣。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充塞黃先生內心,他走到慈濟服務站,尋找著慈濟志工吳玉鶴,吳玉鶴也特地前來探望,黃先生找到了依靠,也就有了面對的勇氣。(攝影者:陳榮欽,地點:花蓮殯儀館,日期:2021/04/04)

「即便沒有女兒的牌位,只要我們誠心呼喚、祝福,母女連心,相信女兒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媽媽的愛。」一位母親三個女兒都在美國讀書,二女兒考上碩士班,特地請她回臺灣聚聚,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已經留在臺灣一年。4月2日二女兒和一群朋友相約來花蓮玩,卻從此天人永隔,媽媽不願意相信、更不能接受。昨天(4/3)在招魂現場徳如師父、徳勱師父細心關懷,才讓媽媽不安的心放了下來。
 
眾人擔心媽媽看到女兒不完整的大體可能會承受不住,但媽媽堅持要看女兒最後一面,德勱師父陪著她勇敢地和女兒道別。這位媽媽是虔誠的佛教徒,勱師父膚慰媽媽,請媽媽把心照顧好,多念佛,至誠祝福女兒。
 
媽媽想把來自各界的慰問金捐出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勱師父鼓勵媽媽的善行:「我們行有餘力可以代替女兒布施,為女兒造福,而這也是對女兒最好的祝福。」

精舍師父致上慰問金及上人祝福,希望家屬早日走出傷痛。(攝影者:詹進德,地點:花蓮殯儀館,日期:2021/04/04)

單親的吳女士帶著九歲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搭發生事故的408次太魯閣號前往台東訪友;事故發生時,住在台北鶯歌的媽媽,在外甥子女的陪伴下,焦急的盯著電視螢幕等待,多希望她們母子能夠平安。
 
無奈3日晚間還是接到噩耗。吳女士的姑姑、表哥、表姊3日晚間先搭車來到花蓮殯儀館,媽媽安排好其他家人,4日早上由外甥子女陪同前來見女兒、外孫最後一面。
 
坐在事故最嚴重的第八節車廂,母子的大體浮腫不易辨認,需經由齒模、DNA比對才能確認大體。
 
女兒是媽媽心上的肉,巧芬跟媽媽又特別有話說,媽媽哭紅了眼,徳勷師父、徳倩師父不捨媽媽的痛,摟著媽媽的肩、握著她的手遞給她常住師父做的便當,哄媽媽:「吃一點吧! 已經過中午了,身體也要顧啊!女兒一定不希望讓媽媽這麼難過的,所以您多少要吃一點啊!」
 
雖然媽媽還是沒胃口,不過也答應心情平緩一點後會用餐。還說會吃素來為女兒、外孫祝福!
 
牽起家屬的手,志工明白一時的關懷,不能代替他們失去親人的傷痛,但志工肯定:「慈濟會陪著他們一起走出傷痛!」

(文: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2021/04/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