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到白頭 二十年守護大埔醫病情
2022-06-30 | 張小娟大埔鄉位於嘉義縣山區,是全縣人口最少的鄉鎮,人口老化及外移,大埔鄉曾「一醫難求」,創下30年無醫鄉紀錄,過去鄉民若生病不適,沒有醫生看診,小病拖成大病,若遇緊急狀況,需翻山越嶺,行經60公里的山路到嘉義市區就醫,而近2個小時的車程,生命懸於旦夕間。
在2001年時,當時的行政院衛生署將大埔鄉納入IDS計畫,大林慈濟醫院在隔年接手大埔醫療站的運作,派駐醫師提供白天門診、夜間急診服務, 24小時守護大埔醫療站,20年來全年不停歇,改善了長期的「無醫」困境。
不畏路險 為無醫村解病苦
接手大埔醫療站之初,中醫師葉明憲即自告奮勇承擔中醫門診。大林往大埔必須經過蜿蜒曲折、陡峭難行的台三線,傍晚還容易起大霧,對駕駛人是一大考驗,尤其是在八八風災肆虐之後,每逢豪大雨,不是山崩落石就是道路坍方,然而儘管道路柔腸寸斷險象環生,儘管在這條路上歷經過三次嚴重車禍,從來擋不了葉明憲偏鄉行醫的一念心。
2007年夏天,接連的豪雨過後,蔡明憲獨自駕車踏上行醫路,眼前道路泥濘、坍方處處,未料輪胎打滑車子硬生生衝向山坡,卡進了山溝。驚魂未定的他,拿起手機想求救,卻收不到訊號。
所幸,大埔衛生所的護士經過發現,找人幫他將車子吊起;葉明憲查看車況覺得還好,想到山區的病患,又往山上醫療站出發,沒多久,車子竟然開始冒煙,他撐著開到了山上村落找到修車廠,原來是水箱破了,所幸沒有釀災。
後來的15年內,他還發生兩次的車禍,也都在驚險一瞬間轉危為安,一次撞上校車;一次與大卡車擦撞。蔡明憲相信是山上的鄉親需要他,所以得到了護佑,他明白自己與大埔人是相互依存的,也因為彼此互相關心讓他看見人間最美的風景。
恆持一念 生命因愛而豐富
「望、聞、問、切」嘴角上揚、笑起來雙眼瞇成一條線,蔡明憲有著深深酒窩,細心診脈,用心看診、推拿、針灸,配上親切爽朗的笑聲,病患看到他病已好一半。
醫療站的護佐姚品妃,清晰地記著,2年前有一個妹妹發生車禍,坐著輪椅來看診,剛來的時候都沒有辦法走,經過葉醫師針灸治療之後,可以慢慢的走路,現在能和正常人一樣,看不出曾經是坐著輪椅的人。
葉醫師的診只有每週三早上,但患者總是多到看完診就已經下午五、六點;看完診蔡明憲接著做居家訪視,然後還要驅車前往大埔的市區為患者做居家診療,面對鄉親就像老朋友,看診的同時,也耐心的聆聽他們的人生故事。
葉醫師感慨地分享,這些年長的阿嬤們,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從山下被帶到山上來,有的是來當童養媳,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來到大埔就未曾再下山,長大後生完小孩,僅只喝一碗「米湯」,又要下田工作,根本沒有坐月子,生活過很清苦。
當這些長者,帶著全身的病痛來找葉醫師,針灸時趴躺在診療床上,葉明憲就和他們聊聊過去,談談心事緩解他們的病痛,把他們當自己的家人般,「醫病也醫心」!
長達20年7千3日多個日子以來,從青少到壯年,蔡明憲盤點自己的人生,感覺很值得,「人生最大的苦,莫過於病苦,當病人無法走出去,我們就走進來。」單純的一念心,豐富了他的行醫旅程。
「沒有很複雜的儀器,沒有高科技的輔助,就是一念心。」 葉明憲醫師表示,一路走來就像證嚴法師說的「盤點生命的價值」,他覺得這一生很值得!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到壯年,一直擁抱一顆年輕的心,大埔的愛會延續,守護鄉民的心他無悔!
(文:張小娟 嘉義報導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