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無形 育之有成

2010-06-19   | 慈濟基金會
慈濟技術學院畢業典禮,師長們親手一一為學生們撥穗,寄予無限祝福。(慈濟技術學院提供)
【證嚴上人6月19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就像漏斗裝沙,這樣流逝過去!轉眼已經二十一年,從護專開學到現在。」六月十八日,前身為慈濟護專的慈濟技術舉行第十八屆畢業典禮,六月十九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表示:「回頭來時路,的確人生真奇妙,短短的二十多年來,所經過的、所體會的,總是那樣的多。」

開啟記憶的窗,上人表示,有的記憶還在,有的雖已忘了,但能留下來的記憶,總是點滴溫馨。「慈濟人都是用無私的大愛,打造一個很真、很善、很美,服務人群的一個學校。談起背後那蓋護專的許多因緣,無不就是感觸到花蓮缺乏人才,缺乏求學資源,缺乏醫療資源。」


回望當年苦中行 後山築醫設校情

人稱「後山」的花蓮,土地美麗,卻因中央山脈的隔絕,交通不便。地形險要下,上人體會當地人口的凋零,貧、病、老者日益增多。為此,上人在克難中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救拔貧困。卻又進一步地體會,得先讓民眾們身體健康,才能自力更生。

然而當地醫療缺乏而致求醫無門,靈機一動,上人設立義診所施醫施藥,卻又因有重症患者時,後送無策。如此不斷蘊釀下,興起在花蓮蓋醫院的構想,以真正的解決病苦。

「蓋醫院的過程,再回首過來,真的是很辛苦,不為人知。」不為人知的背後,上人欣慰艱鉅的時刻,才真的發現到大愛無私的真情。「慈濟人,那樣大愛無私的付出,一路一路走過來,不是三言二語可以說。」

只是醫院蓋好了,求才是另一個困難。加上人口凋零,少女被販賣的問題,上人天天看見新聞,天天覺得這樣的社會生態,不解決不行。「所以,我在苦難中想到,應該培養人才。好的人才就地來培養,讓他們有職業學校可以上學,不用離鄉背井。」


慈懿愛膚少年心 白衣大士懷柔腸


二十一年前的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七日,建蓋完成的慈濟護專開學。學生108人,有來自全台二萬多的慈濟人,湧進花蓮共襄盛舉。「第一次花蓮創立職業學校,而且是佛教的慈濟所創立的,真的實在是很風光。」

「那個時候的校歌--多少希望依偎在我們的身旁;就是這麼多人的希望,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多少祝福,寄託在我們的肩膀;讓孩子們知道責任很大,知道生老病苦需要雨露和陽光,在這片像沙漠一樣的土地上,要讓它有生機。」

「所以,也希望我們這一群孩子,能培養出慈懷柔腸,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白衣大士,來輕撫創傷。希望我們培養出的護理,能把愛的心腸展露出來。」上人感言,當時社會像污泥,故期望這群年輕人,像蓮花一樣不受污染。

而,上人不忍年輕學子離鄉背井,因而成立懿德母姐會,選擇有媽媽味道的,能有撫慰陪伴智慧的慈濟人來陪伴孩子;後又因招收男生,而把慈誠爸爸加入,所以改成慈懿會。


校歌輕吟寄期許 以德立身做棟樑

一路走來,慈濟護專已升格慈濟技術學院,上人感恩老師、校長們,二十多年來守護教育,守護校風。「我付託給慈誠懿德的使命就是──我愛的,愛不到的,你們替我去愛。我擁抱不到的,你們幫我去擁抱與撫慰;大家都幫我做到了。」

而一路的心情迴盪,見此一星期以來,教育志業體六所學校,先後舉行畢業典禮。典禮上,校歌輕輕唱,上人愷言,許多話聽了不一定記得,若是會唱,就是會背,背了就能記住。所以,將師長的叮嚀與畢業生的感言,化為上台用唱的表達,將歌詞入心。

慈濟技術學院第十八屆的畢業典禮上,一對姊妹家裡困境重重,在老師、懿德媽媽、慈誠爸爸的陪伴,與同窗同學的愛下,將其學業完成;另一位叛逆的孩子,上學半年後,已懂得寫信給媽媽,盡人子之孝意。上人愷言:「過去的擔心,現在的貼心,要用多少人的心血,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能在人間社會付出的英才。」


大捨之心育英才 無悔血汗鑄磚瓦


「回首來時路,一切都來之有因緣。」上人開示,假如當初沒有蓋醫院,也不會體會到人才難求,而發心立願蓋學校來培育英才。「環環相扣,都是走過來的來時路。但願,我們能為社會多充分培育人才,多給社會一些光明亮麗的希望。」

「感恩諸佛菩薩不耽誤我。我常常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護專都是一磚一瓦,很辛苦的建立起來。心血有形,每一塊磚塊都滴滴心血在,要說血假如是有形,那些水泥攪拌,無不都是心血。很辛苦!」

※ 技術學院畢業典禮 孝行獎得主說感恩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