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溫情 花東見曙光

2010-08-17   | 慈濟基金會
二十多年來,它從社區醫院、區域醫院,進而升格成醫學中心,上人感慨,那過程,實在是很辛苦。攝影者:謝自富
【證嚴上人8月17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無不都是歷史。今天也是一樣。」歷史上的今天,是在二十四年前的八月十七日,花東地區首間超過六百床的慈濟醫院啟業;2010年八月十七日的志工早會,證嚴上人回憶初時建蓋醫院的艱辛,從中道來:「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行過了多少坎坷的路,在那坎坷的時刻,多少人現身幫助了我。」

「人人付出他們的心血、力量,就這樣投入;心血假如是有形,整座醫院都是用心血拌著泥土而砌成的。」回顧著歷史上的這一天,上人感恩所有的慈濟人,在那一年伸出了援手,同步踏上這一條菩薩大道。

篳路藍縷鑿磐石  血汗磚砌成地標

花蓮慈院建院的土地,原是花蓮農校用地,地上放牛吃草,顯露一片荒蕪。上人表示,二十多年前的花蓮,醫療非常缺乏,多少人有了病,無語問蒼天,交通又不方便,整個花蓮的生機,都是很凋零。

再憶起醫院動土的那一天,佛教界的法師們盛裝與會;一大早動土,一大早灑淨,慈濟人用黃金(粗糠)鋪地等,在教內與社會人士由衷期待與祝福中,開始走向花東醫療補缺的使命上。

而當慈濟醫院建造完成啟業後,它成為花東地區的後送醫院,諸多疑難雜症等重症,在此獲得救治。二十多年來,它從社區醫院、區域醫院,進而升格成醫學中心,上人感慨,那過程,實在是很辛苦。

微光邁步慶感恩  志同道合是法親

慈院二十四周年慶的今天,全院醫護同仁為求節能減碳,於八月八日當天,以路跑回精舍的方式慶祝。上人強調:「這樣的路跑,在天未亮之前,回到精舍剛好天亮。意味著當初的花蓮缺乏醫療,好像是天茫茫,無語問蒼天;慈濟醫院建立起來後,一群志同道合的醫療團隊願意來到花東付出,就像旭陽將曙光帶到這裡。」

八月八日的路跑,菲律賓「玫瑰」姊妹也在其中。四個月前從菲律賓來台灣接受分割的她們,由兩輛嬰兒車推著進精舍,白胖可愛的樣子,引人疼愛。看著她們,上人想到2004年在慈院接受分割的「慈恩」與「慈愛」姐妹,現今也是健康、活潑,年初海地賑災時,捧著愛心箱勸募。

「真的非常地感動,生命就是這樣地奇妙。」一一道來,上人談及花蓮慈院創造的幾個奇蹟,包括菲律賓兩個八字畸形腳的女孩,馬來西亞象腿的肯亞先生;印尼,鼻中長瘤的哈米迪;及纖維性再生不良腫瘤的蘇霏安,巨大型齒顎質瘤的諾文狄;新加坡罹患罕見遺傳性腦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的一對兄妹等......都是國際罕見病例,而慈濟人都把他們接過來,用長時間療治,且長時間做倍伴。

而後,他們恢復健康,回到家鄉,有的住進當地慈濟大愛村,也有慈濟人持續前往住家關懷的,上人讚歎慈濟醫療志業總是兼慈善、醫療,而花蓮慈院是醫學中心,所以醫療團隊精湛的醫術,也樹立起典範。

千里遠來重病相  視苦如親入家門

此種慈善兼醫療的典範,除這些國際罕見病例外,還有台灣大林慈院的陳品汎醫師,將病患的四個女兒接回家裡照顧,讓單親爸爸安心住院治病;而花蓮神經內科的劉安邦醫師,一位小腦萎縮的病患,無法耕作田地及經營民宿,劉醫師號召醫護同仁們向其租地,並在網路上為其推廣民宿生意。

上人讚歎:「你看,這種的良醫,視病如親,這是多麼地偉大。這種悲智雙運大醫王,都是在花蓮,我們的醫療志業第一個醫院開始,就樹立起醫療的人文典範,還要兼顧到慈善。」

花蓮慈濟醫院除了守護生命外,也進行臨床教育、社區義診與衛教等,為窮困病人安心與安身等,諸多結合慈善與醫療志業的溫馨情誼,上人期待來年二十五周年慶時,可將每一個的醫病情編輯成冊,以達人間美善事蹟的宣揚。

「這都是人間的大藏經,天天都是慈濟的歷史。」慈濟醫院二十四年的醫療史,上人誠請慈濟菩薩們幫忙回顧,其中的點滴溫馨故事與醫病情誼,而能讓該書洋洋灑灑地,在來年廣諸於世,留傳慈濟史。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