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拔苦 守護生命光芒
2011-02-20 | 慈濟基金會來自花蓮慈濟醫院的三十八位新進醫師與住院醫師,利用週休假日參加兩日一夜「合心共識營」,今早也參與志工早會。早會上,證嚴上人回想從前,回到四十五年前的一念心,「從起一念心開始,一直一直都往很坎坷的路走,不管是外面的環境,所有一切的缺乏,可是心裡總是一個不忍心!」
一念弘誓大悲心 為濟有情生死流
一念不忍來自於原住民婦女因難產而留下的一灘血。1960年代,台灣醫療體系普遍收取保證金,一名花蓮的難產原住民婦女,因付不出八千元保證金而無法醫治,雖然保證金是社會上的普遍現象,但此景象卻深植在上人的心中,「那個時候的心情,看到了,不忍心,這一念心雖然是在剎那間,但是我耿耿於懷,我放在心裡,總是想到,生命何價?」
上人不忍婦女的苦,也不忍貧困家庭「因貧而病」或「因病而貧」,貧病家庭的身影始終在上人的心中,一再地、一再地浮現……於慈善志業推動六年後,上人展開義診,自是時起,醫療志業正式展開。
「那個時候,花東地區醫療資源缺乏,有的時候不是義診所能夠治療的病,送到醫院卻常常都說要送往北部;或者知道了什麼病,也要送北部治療。幾年下來,我們不只送病人去看病,還要家人去陪伴,那麼家裡的孩子怎麼辦,也是慈濟人照顧,這都是責任,許許多多的艱鉅困難……」
為了舉辦義診,上人與醫師上山下鄉,所到之處,求診者眾……回想起當時,上人說,「感恩義診,讓我篤定,花蓮一定要有一個不求援於西部的醫院!」
「所以一直期待,如何能解決人生最寶貴的生命,不只要救回他的生命,還要讓他生活品質提升,這都是我們醫療人文!」
醫者佛心療病苦 視人猶親殷探望
上人開示,「佛陀說,八福田中,看病功德為第一。人生最痛苦是病痛,有錢的人一但有病,可以不要錢只要命,但是沒有錢的人怎麼辦?所以一直期待我們的醫院,能有如佛陀的心、菩薩的情操,不只是能搶救生命,還要讓病人的生活品質提升,幫助病人的家庭,讓他整個家庭環境改善,所以我們的醫院常常是追著病人,我們幫他治療好,醫師還要追蹤到他們的家。」
透過家訪往診,大醫王走入患者的家中,協助改善需坐輪椅的病人改善居家空間;或對於病因不明的患者,也要追蹤調查,幫助病人拔除病根。
一位邱小姐因嗜睡、動作緩慢而對生活造成困擾,四處求醫卻無法獲得治療,束手無策之下,家人只好到處求神問卜。花蓮慈濟醫院劉安邦醫師於會議中得知急診曾收治過邱小姐,幾經尋訪找到邱小姐,請她回診檢查,發現邱小姐已因一氧化碳中毒在腦部已鈣化兩個五元硬幣大小的面積。確診後,劉醫師還持續關心邱小姐的居家空間,幾經了解,確認邱小姐的窗戶鄰近瓦斯管線,可能因之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如此抽絲剝繭、鍥而不捨,終於協助邱小姐擺脫長久以來的病苦。
看到劉醫師的用心,上人也讚歎,劉醫師不只是要找到病因、對症下藥,更是以菩提心對待病人,「這都是愛的醫療使命,當醫師開始就是要用慈悲的心,如一位修行者要有使命感,醫生的生命要有心投入醫者的使命,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病人的生命中去搶救生命,要有這一份人生宗旨、篤定的人生方向,所以我會稱呼醫生為大醫王。」
醫病醫人復醫心 令諸眾生受快樂
醫者大醫王,如修行者般肩負使命。上人開示,「佛者醫者,能拯救病人的病痛,做醫師不是為了出名、利益,假如以利就可以做醫師,那就是『有價醫師』,是用錢換來,不是使命、沒有情操,這樣的醫療和當初我想要救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因為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操和生命價值觀!」
上人叮嚀醫師們,「各位大醫王們,有的時候實在是很辛苦,不過我期待我們的醫療,人人要有使命感……我們不是為利益而蓋醫院,是為栽培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師來蓋這一所醫院。」
上人期許,「醫療的使命感就是我們志業的人文,希望我們人人能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合為一體,在人人的生命中都少不了這四個,當醫者不只是為了救人的使命,還要做慈善的工作,你可以當一位慈善與醫療兼具的教育家,而且有人文的情操,讓四大可以合一。」
日日醫療感動的故事不斷,醫者的慈悲與團隊的合心才能讓醫院成位守護生命、守護愛的地方,上人感恩地說,「看到我們的醫護,還有醫技、藥師的大團結,實在很感動,總之天天都在感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