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青年 大齋戒護生

2011-10-05   | 慈濟基金會
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全球的慈青把訊息傳送出去,人人很精進,「晨鐘起.薰法香」,在任何一個國家落實、推動,發起蔬國護照、宣揚環保理念。圖:臺北中正區慈青推廣「時代青年千萬素 減少百萬CO2」活動。 (攝影者: 陳婷)
【證嚴上人10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平安真好!」上人在今天(10/5)的志工早會上,深刻感受到平安的可貴,因為看到了普天之下許多國家遭逢災難,尤其是洪水氾濫好幾個國家,令上人深深感到不忍。

水患肆虐民難安 天災頻傳上人憂

上人特別提及巴基斯坦,慈濟在年初為了前往巴基斯坦救災,「就是因為他們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一直都泡在水中,生活非常窮困,再加上災難,所以我們從他們一受災開始,就很用心準備一、兩個月的時間,才得以順利成行。」

慈濟志工踏上了這塊土地,面對著一大群苦難人,讓他們有糧食吃,讓他們有乾爽的地板可以睡覺安身等等,可是才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八月雨季到來,開始又下起了雨……上人從新聞畫面看到了當地一片汪洋,受災難的人們滿臉無奈,無語問蒼天,非常不捨。

亞洲方面,奈格颱風橫掃菲律賓後,也造成水鄉澤國,民眾已經泡在水中生活好多天。此外,還有南美的哥倫比亞、非洲的剛果等國,同樣也飽受水患之苦。

看到這許許多多的災難,上人非常憂慮,很不安心,「就如昨天從泰國歸來的慈濟人提起泰國北部水災的情形:從北部一直一直往南移,洪水從四條河變成兩條河,而變成一條河,四條大河慢慢一直往北移,河水一直縮,一直縮,他們很擔心會到泰國首都。」

師公上人莫憂慮 慈青精進勇承擔

擔憂之餘,讓上人頗感欣慰的是加拿大一群慈青,他們在守護地球的健康,為維護大地的生機而無私奉獻。上人記得幾年前的全球慈青日,「他們回來精進五天的時間,最後一天圓緣時,我出去跟他們說話,表達我對地球的憂心忡忡,一直在感慨人類破壞地球,人類的欲念,尤其是口欲,真的是對地球很大的傷害。」

「我急,我擔憂,我感覺到搶救地球有一種來不及的感覺。那一天跟他們提了許許多多要如何搶救地球的方法。等到我講完了,當我要離開的時候,大家都很虔誠,慈青們虔誠地請求,同時他們也在為我祝福;他們請求師公上人要永住世間,常轉法輪。聽到他們宏亮的聲音的祝福,我向這一大群年輕人說:『你要我長命百歲,常住世間,唯有你們要好好地素食,才能救地球。』」

就這樣輕輕的一句話,全球的慈青把這樣的訊息傳送出去,而且人人很精進,「晨鐘起.薰法香」,在任何一個國家落實、推動,發起蔬國護照、宣揚環保理念。當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規模9.0大地震後,一群多倫多慈青有感於天下災難頻傳,地球不斷受毀壞,想起了上人於全球慈青日對孩子們的殷殷叮嚀,於是發心立願籌劃一齣音樂表演劇,期盼藉由故事的呈現,呼籲大眾回歸到最環「保」的生活方式,以「純」潔的心來幫助地球,延長地球的使用「期限」,將環保與素食的重要性傳遞給更多的人們知道。

長懷飽食八分心 生活簡約捨有餘

上人讚歎:「加拿大的慈青,的確很有承擔,我一直要把這樣的擔子,讓他們挑起來,都是為未來青少年的使命,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平安,應該是年輕人開始要有承擔了。」

音樂劇中一幕難民的話──只要有一碗飯,我就會很開心。上人有感而發:「只求一碗飯,各位菩薩們,現在有多少國家只求這一碗飯,談何容易?」

「除了巴基斯坦,還有更苦的索馬利亞,這樣的難民,是饑荒難民、氣候難民、人禍──社會造成的人禍的難民。這不管是天然災害,或者是人類所造成的社會不穩定等等,這種種的災難會合起來,造成了多少人的流離失所,飢餓中加上了瘟疫病苦,他們一直在移動、移動。」

比較令人安心的是,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們,糧食可望維持到明年;但是上人憂懷天下,慈悲地說:「菩薩們,一碗飯難求,現在有多少國家還在過著很奢侈的生活?我常常說每一個人吃八分飽就好了,可是很多人還是在奢侈生活中過日子,多少人所吃的盤中的菜餚,剩下三分之二就丟掉。請客滿桌的飯菜,吃下的不多,多餘的都成為廚餘。」上人語重心長,「假如人人都能惜福,吃八分飽,剩下的兩分,那一碗飯有困難嗎?的確那一碗飯是不困難的,總而言之,我們要好好地在生活中自我節儉,人人做一個人生的典範。」

時代青年千萬素 推廣齋戒救地球

上人殷殷期勉,「人人能在大地上生活,守規矩;在大地上生活,疼惜大地;在大地上生活,應該要感恩大地,人人要互相互愛,互動要好好地保護。其實素食,素食就是搶救大地,第一個最重要的,也是最快速的方法,因為人人都素食了,很自然地,就會少掉了許許多多的飼養;很自然地,大地就不會再受污染;空氣不受污染,糧食就會充足等等,這都跟我們吃(的)非常有關。」

看到慈青真正發揮良能,挑起了保護地球的責任,上人也期許人人應該承擔起這一分責任。「很感恩大家用心、用愛,在不同的國度,不分年齡,這樣地付出,真的感覺到未來有希望。雖然我常常都說真的是來不及,可是不管怎麼樣,我們做就對了,有這麼多的希望種子,我們更需要做就對了。」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