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愛成美 造善為恆

2017-12-01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欣慰的表示,「我也很感恩,我們的護理之家是一種護理健康,身體的健康,要輔導給老人有一個回家的希望,還要教育他家庭的子孫孝順之道,歡喜盡心把父母老人接回家裡。這種的天倫之樂,老人可以接受到,子女可以說以身作則。他也有下一代啊!讓下一代來看看爸爸在孝養。人家說那種的身教,來教育他的兒女,這就是家庭倫理的教育。」(攝影者:郭百義)
【證嚴上人11月30日臺中慈濟醫院行腳開示】
證嚴上人11月30日行腳至臺中慈濟醫院,聆聽各科醫護人員的醫療報告後,對眾開示,生命的豐富在於付出,時間會過,生命會老,可是精神慧命是永恆;並期勉人人用心用愛投入,體會三輪體空、心靈平靜之美。

首先,上人提及此次行腳為二十八個國家的新發意菩薩授證,感觸良深:「他們的歸來,也都是帶來了,讓我們慈濟在全球撒播愛的種子,更廣更擴,很多人都很用心、很重視現代的人間,而且很細心,也發大心。聽聽他們的分享,不管是什麼膚色,多種國家,多種語言,不過,都是共同的一念心,那就是愛,而且都是大愛。」

人間溫情映真締 人文紀錄現永恆

聽聞各國新受證慈誠委員的分享,上人甚表歡喜。「很多很多的分享,真的這都在今年的歲末祝福,從海外開始第一梯次的極貧和極富(指新受證慈誠委員)的兩相比,共同一個愛心的付出,這很令人感動,也很感恩,見到的是生命的真諦。」

尤其物質條件非常落後的國度,當地志工付出的愛與富裕國度的志工並無等差;當美國德州休士頓遭受哈維風災肆虐之際,上人呼籲全球慈濟人都要動起來,希望人人上街頭去勸募,遠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率先響應,接著是非洲,如莫三比克等國,他們深得法益,以法包容大愛,雖然生活在艱苦不堪的環境中,但為了要救拔天下苦難,卻能及時投入付出。

「最貧困的人要去救濟德州很富有的地方,這也都很感人啊!」上人強調,勸募不是為了募錢,最重要的是要讓全球人類,不論貧富,得知天下災情,人人都能提高警覺、戒慎虔誠。

儘管天下災難偏多,人間仍處處流溢溫情。每當上人行腳各地,總是欣喜能見到長年追隨的弟子前來相見。此次來到臺中,上人特別有感而發,「現在較少出門,半年出來一回,或者是其中一次沒有見到,那就是一年才能見到一次面。這一年中沒有看到的,前天在分會裡大家排排站,讓我突然間感覺到這一群老人家,怎麼我都不認識呢?都認不出來任何一個人,原來老得那麼快啊!」

上人語帶哽咽,「完全都蒼老掉了,病的病啊!老的老啊……人生的轉變,生命真的像溜滑梯一樣,就是這樣地一直滑下去,突然間讓我陌生了。因為這一群人是九二一的幕後英雄,他們飛天走壁,九二一所有的『秒』,一秒鐘幫我留下了永恆的歷史,都是人文真善美,他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

分秒見證為援助 時光荏苒希望在

九二一地震距今已經十八年餘,日前透過真善美志工的分享,上人從簡報上的照片回首當年……

「我完全好像突然間陌生掉,可是悲從中來,他們老,我也老啊!這種曾經有付出,在他們的生命中很輝煌的,真正的人生在秒中,每一秒鐘都是我們生命的唯一,每一個人的一秒鐘過去,它永遠都不會再重複回來,這都是因為秒秒地過去。所以我們的生命跟著時光的流逝,老相在無形中一直在浮現,身體等等的變相、變化真的是很多。」

一秒鐘一輩子,一秒鐘締寫歷史,當初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上人從花蓮趕到臺中坐鎮,慈濟志工在震災中提供了最大的人力物力援助,災區處處可見藍天白雲的身影。志工除了義診、發放應急金與物資、全天候供應飲食,還為受災鄉親蓋了兩千戶大愛屋,並援建臺中縣、南投縣等五十所「希望工程」學校,許多感人的事蹟已成為人們共同的記憶。

當初就在臺中舊會所(今民權靜思堂)裡,上人決定援建希望工程學校,認為這是千秋百世的工程,要蓋的是名副其實千年不倒的建築物,「所以,我們蓋的學校,外面在地震,應該要(提供鄉親)跑到裡面來避難,而不是跑到外面,這就是期待要有這樣的鞏固的學校。」與此同時,慈濟並為受災鄉親興建大愛屋,讓他們可以安住身與心。

「我們助人是不居功,可是大家生命中還要有記憶,要記住,回顧在那個時候付出是很辛苦。可是現在回顧起來,那個時候中部的大地震,假如不是全臺的慈濟人大動員,地震之後到底是什麼生態啊!可是有了大家動員,那一分愛心來膚慰著,人與人之間用心地膚慰,真正的身體力行給他們有安身處。」

醫者付出潤生命 看診無礙膚長情

上人回顧起過往,深有所悟:「真的很豐富,生命的豐富是因為你的付出,你有付出才會在回憶時,感覺到我們的生命很豐富。」

生命的豐富處,在於用心看待與投入。上人的話鋒一轉,讚歎臺中慈院醫師的付出;「最近一直在說『轉識為智』,我們的大醫王(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都做到了,真正地很細膩,從耳朵的皮蛇(耳帶狀皰疹),以為是皮蛇,一直到用心看(病患)眼神,從眼神認定是多發性的,真的是不可思議,從這樣可以看出了真正地很細膩。」

慈濟的醫療人文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我們的居家關懷很感動,現在生病的,醫療科技很發達,有錢人不擔心生病,就是沒有錢或者是老病殘,這在家裡該怎麼辦呢?看到了傅醫師(神經內科傅進華醫師)他也願意,還有我們的大醫王,真的是發揮真誠的大愛。不管是去山上,那麼不好走的路,還有在偏僻的地方、鄉下的地方,大家都不辭勞苦。他們都願意去,不只是去看病人而已,還要去了解他的環境,還要幫他整修,還要幫他整理,這不是一般人,連他自己的親人要這樣付出都困難。」

醫者佛心,如菩薩般無私付出。「大醫王對病人那樣地細心,依依不捨病人,這真的就是我們慈濟醫療人文的真情。很真誠的情感的付出,不管是在醫院搶救,在院外的家庭裡,我們到那裡去照顧他們,這全都是很不簡單,真的很不簡單,我們都做到了。」

長者照護天倫樂 命亦永恆心歡喜

慈濟醫療人文的體現,最值得一提的是護理之家為病患提供的照護。上人期待的護理之家不是老人的收養院;「我期待真正的老人養身之處,應該在家庭,這應該是要去教育子孫要照顧。不過,白天照顧困難,我們倒是白天照顧他,但是最後讓他在家裡,可以安享天年,這才是老人最快樂的,最想要接受,想要擁有的。他的一輩子的付出,到底為什麼?都是為家來打拚,都是希望在他的子孫。但是人一老了,就要送到老人院去,這個人生是很悲哀的。」

聽到護理部報告護理之家收治長者療治的過程中,以輔導他們重新回到家庭生活為目標;臺中慈院醫護一心,用愛在付出,將慈濟人文落實在醫病之間,令上人感到十分欣慰。

「我也很感恩,我們的護理之家是一種護理健康,身體的健康,要輔導給老人有一個回家的希望,還要教育他家庭的子孫孝順之道,歡喜盡心把父母老人接回家裡。這種的天倫之樂,老人可以接受到,子女可以說以身作則。他也有下一代啊!讓下一代來看看爸爸在孝養。人家說那種的身教,來教育他的兒女,這就是家庭倫理的教育。」

上人開示,「最重要的是給他們的『感受』,真的老人得到那分很歡喜的心,回到他們的家,他還是會想回家,回來心靈的家,那就是護理之家。這就是他們心裡、心靈歸向的大家庭;回他們的家是小家,他們回去了,但還是很想回到心靈的家,可見這是很成功的經營。」

欣見臺中慈院醫護同仁之間用心用愛付出,上人欣言,每一次來到臺中慈院,內心總是有很感人的震撼。「總而言之,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會過,生命會老。可是我們的精神慧命是永恆的。我們做了,那就是我們心靈的分享,真的是很美、很美,三輪體空,平靜,三輪體空的世界,真的是很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