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功利眾 行德無私
2018-07-03 | 慈濟基金會【證嚴上人7月2日北區行腳開示】
「我們要感動,我們要感恩,包括對自己也要感動,對自己也要感恩。對自己要感動,何況我們聽別人做,是這樣、這樣做過來的,我們真正該多體會,因為我們自己也做過,所以互相鼓勵、彼此感動,互相感恩、互相勉勵。」
證嚴上人六月下旬即行腳至臺北,7月2日上午前往中山八德環保教育站,讚歎環保教育站是一個自我啟發、教化人心的道場,勉勵人人從親身實做的感動中,傳達惜福愛物的精神,藉此修功、行德。
「八德真正是,進來總是感覺這樣人氣祥和,那個『德』就是人所修的,所以『內修是功,外行是德』,我們一進來我們的道場裡,是名副其實的道理。進來所看到的,就是歡喜;歡喜是,我們大家和和氣氣所形成起來的,我們這個道場,大家看,大家歡喜。」
「功」是個人的內在修為,透過不斷地利益人群、為社會奉獻心力,「用」對的「功」夫,效力在對的地方,進而獲得他人肯定,感受到個人大愛無私的「品德」。
「功」就是不斷累積,做有益人群的事情,這叫做「用功」──「用」對的「功」夫深入人群裡付出,這就叫做「內修就是功」。
「表達出來的不是我們在向人炫耀,是讓人和我們在一起久了,我們的品德讓人肯定、讓人誇獎,人人肯定我們沒有缺角,就是這樣很圓滿,做人的人格很圓滿,讓人讚歎,這樣叫做『德』。所以說,修功德是修在我們的品行累積,修在大家看到,大家讚歎我們、褒揚我們,這就是德。德就是看得到的形象,是我們的品格,才會叫做『功德』。」
舊物見證時代遷 易逝難留用心藏
許多民眾相信慈濟志工會妥善清理他們所捐贈的二手物品,並進一步做最好的收藏或轉用,紛紛將用不到的、多餘的、汰舊換新的物品,委託慈濟環保教育站代為處理。這些由民眾所捐出的物品成為最好的教育工具,默默發揮它無法抹滅的價值。
「看得真的很感動,很感動。但是我們要記得,不要辜負捐給我們的意。楊居士(楊義重)他們好幾位整天守在那個地方,很耐心地,舊的、髒了等等收來我們這裡,那時候都沒有整理,經過他們的手、經過他們的心,真正很用心地把它整理得乾乾淨淨,恢復它原來的面貌,跟新的差不多。他們耐心地編號,編得很清楚。」
師徒之間,心連心、意貼意,前一回上人行腳來到中山八德環保教育站時輕輕地說出:「我自己做不到,我很想保護好,讓它成為教育傳道、傳承的東西。我又沒有辦法,就是要有這麼多貼心的弟子,利用時間、把握時間來整理它。」
弟子們重重地把上人的話聽進心裡,用心整理環保站裡的物品,耐心地一一編號。此次行腳,上人再次來到中山八德環保教育站,看到整齊有序的環境,讓上人很是讚歎;而隨著行腳間隔時間愈漸拉長,更是讓上人感嘆時間的易逝難留。
「現在的事情很多,師父愈來愈少時間出門。以前師父每個月出來,為了蓋醫院或者是要與人互動,我都每個月會出來;你們也常常會回去,所以,看人都沒有變,還年輕,還是中年。不過現在,你們也比較少回去,我也比較少出來,剛剛我坐在那裡,這是誰?我就得要再認清楚一點,從黑髮變白髮了。看到菩薩當初跟師父那念心,這是很寶貴,這幾十年了,三十多年、近四十年,這樣一直跟過來。」
過往濟貧為基石 以人為本續大愛
回想起當初募建醫院的點點滴滴,上人感恩大家的付出,更感動大家勤於人間菩薩大招生,不論心意大小,總能「粒米成籮,滴水成河」。上人藉此提醒大家,勿忘初衷,信心不退。
「這念心不退,這叫做『功德』。因為,最少每個月看到委員來,『我時間到了,我還要救人。』不管你多少,當然盡心力,因為天下救人,要救人要更多,因為受苦難人愈來愈多。」
慈濟從臺灣出發,從濟貧開始,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不斷向外延伸。近年來更因為天災人禍頻仍,慈濟的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九十五個國家地區。6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難民署大會」,大會設定「以人為本」為主題,慈濟亦把握機會參與。
「熊居士(熊士民)回來,告訴我說:『今年這個大會,在聯合國兩、三天,要結束時,主席上去臺上,特別說出了感恩佛教慈濟。』在聯合國的團體裡,他看見了佛教慈濟這個團體,為人間、國際間,這麼普遍救人。最重要的是任何一個國家,哪一個地方有災難,那個國家藍天白雲,要救人的人就在那個地方浮現出來。或者是為了救一個國家,國際間很多藍天白雲,大家就會開始出力。」
在全球各自所在僑居地深耕的慈濟人,上人總是叮囑他們:「你的腳踏在哪一個土地,你的頭上頂著什麼樣的天,你就要回饋在那個國家、在那個人民,你要將慈濟的精神帶出去。當地的種子,師父沒有給他們什麼,總是叮嚀交代,去到那裡,你們一定要有慈濟的精神,這就是師父要給你們的延續功德,你們要去用功,你們要在那個地方愛人、被人愛;你們若不愛人,你真正要愛人,你就要修行。」
環保再續化慈悲 響譽國際為賑災
要受到他人的疼惜與愛護,先要學會如何愛他人,與當地的社會接軌,融入當地的風情,不管任何事情,都要主動且熱情地提供協助,發揮我們投入當地的價值。
「我們現在最好表達的,就是『環保』,國際間人人都要來參觀我們的環保站,要學我們如何環保。這回聯合國開會也是為了氣候異常,為什麼氣候異常?就是汙染。為什麼汙染呢?那就是垃圾製造以及東西從地底下一直抽上來,一直煉油(所造成)的汙染。」
慈濟除了倡議資源分類、回收再利用,更積極研發回收後的利用價值。其中,寶特瓶回收後清理乾淨,可以抽絲、紡紗、織布,再製成品質精美的衣物,「我們現在不管環保菩薩、慈誠委員菩薩,現在我們陸陸續續已經將布織出來了,藍天白雲(志工服)也都是。鞋子還可以做到踩鐵釘,腳沒有受傷,這都是用回收與科技結合成就起來。」
另一項運用最為普及、響譽國際的回收再製品就是環保賑災毛毯。環保志工回收的寶特瓶,經過分類、去蓋後,將瓶身踩扁裝袋,送至加工廠製成再生聚酯粒子,接著送到紡紗廠抽絲、織布、裁切,輕柔溫暖的毛毯即告完成,運送到許多重大災難的場合,這一件件慈濟環保毛毯代表一個個膚慰的大愛力量,十五年來已經分送到三十七個國家地區。
「哪一個地方有災難,我們的毛毯就是這樣好幾個貨櫃一直出去。因為受災的地方,他們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護,所以我們毛毯很重要。不論是富有的國家、貧窮的國家,這個毛毯不能缺少,只要有災難,我們一定不斷付出。所以,這件毛毯是最好、最好的環保的代言。」
世代交接行正道 度眾廣行心開闊
每一個慈濟環保教育站,都是一個個人間道場,放眼可見許多老菩薩們群聚在一起,做著對人間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再做的事還很多,現在我們才開始要起頭。我們的(環保)工作與現在的科技,我們才要開始結合起來,這是我們現在要付出。也看到現在一些年輕人,也很好,我們阿公、阿嬤輩分在做,孩子也投入,孫子我們也帶他(們)過來,未來的地球的健康,是我們子孫的福,所以我們也要將子孫帶出來了。」
把握有限的生命,走往人生正確的方向。上人開示:「開我們心地的道場,條條道場開得寬闊,度的眾生就很多。師父感恩你們,感恩大家也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