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益濟眾 善增慧啟

2018-07-10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憑藉著人道精神,以及憑著國際間苦難眾生的需求,人間菩薩才能有機會,為天下人自在付出,為苦難人去拔苦予樂。而要解決眾生苦難,用心是關鍵。(攝影者:蕭耀華)

【證嚴上人7月8日中區慈誠委員聯誼開示】
「這一回,雖然我是半年才出來一次,排時間是三倍、四倍在用,我在樓上,但是樓下的講堂每一個角落都是人,他們都可以在那裡做分享。據說,聽每一個個案,每一個委員所說的、所分享的,人人都很感動,何況隨師下來的一路跟著來。」

證嚴上人行腳臺中靜思堂,7月8日於近午時分向中區慈誠委員開示,談及一路走來所聽聞、見聞的滿滿感動。

省米糧推米撲滿 非洲精進令讚歎

上人舉南非分會執行長陳美娟為例,她從承擔賴索托慈濟負責人起,連年不辭辛勞帶動本土志工,讓不同種族與信仰的當地居民,都能理解慈濟、參與慈濟,還在當地推動米撲滿的概念,每個人無法捐款,就節省糧食來濟貧。

「看到非洲陳美娟,她這一任的執行長,是(帶動)非洲八個國家,可以開車跨越兩千多公里的國家去,去關心、去關懷。她的主體本土是在賴索托,窮,不認窮,他(賴索托本土志工)可以八分飽,農作物收成,他們撥一些捐,煩惱他們是否有足夠吃?『沒關係,八分飽。』所以每一個人八分飽的心態,就可以幫助比他門更窮困的人。」

慈濟在南部非洲的足跡從南非開始,連同周邊的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史瓦帝尼(過去稱史瓦濟蘭)、納米比亞與波札那,本土志工的精進在在讓人讚歎。

「莫三比克,他們也有個道場,很精進,每一次精進都有一、兩千人,每個星期都有那麼多人。一片的黃土,他們穿白褲、白裙,都在那黃土上面朝山,在那裡畫一個界線,就是他們共修道場;想一想,我們的道場是這樣的舒服,還有冷氣。各位,他們在窮困裡那樣地專心精進,我們在臺灣是那樣的享受,是否有精進?我不知。」

有福之島能捨得 社會安定愛能量

相較於非洲各國的克難環境,臺灣其實是個有福之島,大眾更應知福、惜福、再造福。

「臺灣的生活物質都很高,求還要再求;我一直鼓勵大家『有十要捨一』。若是少數點的十捨一,人人還捨得;大數點的十捨一,是捨不得。這就是凡夫。」上人慨道:「你賺再多的錢在口袋,口袋也放不下去,還是一樣要拿去銀行放;我們可以保管的,也只不過一本銀行的存摺,這麼一小本,在上面打上數字而已。」

存款簿上的數字,真的代表財富嗎?上人提到納米比亞正處於通貨膨脹,當物價持續上漲,代表著貨幣價值在縮水。

「在我要出門之前,他們(納米比亞)因為社會不安定,這貨幣貶值了,五十億變成五百元,這通貨膨脹,貨幣是愈來愈沒價值。我們有錢,其實最怕的是社會不安定,我們一直期待著,社會安定就是要淨化人心,要淨化心就是要有人先感受愛的能量。」

關懷難民受肯定 多處用心人道情

儘管上人行腳在外,對於全球慈濟的最新動態仍持續關心。6月27至29日,聯合國難民署與非政府組織年度會議(UNHCR Annual Consultations with NGOs)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慈濟基金會一行六人代表參加,除分享慈濟全球難民關懷足跡外,並承擔「National Strengthening System」分論壇協調員一職。還針對聯合國所區分的種種難民,諸如氣候難民、經濟難民等等,都提出慈濟在全球援助難民的報告。

「慈濟哪一種難民,我們沒有幫助到?第一,生活很辛苦,貧窮困難,我們光是在如何去安頓人的家庭,沒有房子可以住,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復建家園;光是大愛村,慈濟村蓋了不少。還有國家難民,任何一個國家逃難的人,我們有多少國家會合起來去幫助,有約旦、有土耳其,還有塞爾維亞。」

歐洲慈濟志工儘管人少,但總會幾個國家聯合起來前往在塞爾維亞關懷難民,並且輔導帶動鄰近的波士尼亞青年、當地的塞爾維亞青年,持續提供難民營餐點,也依據季節,多次提供冬衣與夏衣,對滯留在塞國的各國難民體貼入微。

「我們在難民裡服務中,有一個很特色,連洗衣機我們都供應。在塞爾維亞,(難民)換起來的衣服,如果沒有得洗就會丟掉,增加這個垃圾問題,也沒有那麼多衣服可以丟掉。所以我們除了發放衣物給他,還會為他們整理好那個浴室,同時為他們也裝設洗衣機。」

種種因地制宜且細緻的關懷行動,讓會議參與者都感到不可思議,也相當讚歎慈濟這個跨國際的宗教慈善組織。

「在聯合國,他們說慈濟做這個是很特殊,別人想不到的,我們可以幫他們做到,而且我們給的都是恭恭敬敬的給,這都是人道精神。」

自在付出拔苦難 修福修慧用心耕

上人開示,憑藉著人道精神,以及憑著國際間苦難眾生的需求,人間菩薩才能有機會,為天下人自在付出,為苦難人去拔苦予樂。而要解決眾生苦難,用心是關鍵。

「這個不管是輔貧、扶困,扶困這些貧困的人,幫他輔助起來。總而言之,慈濟人有心要做,如果讓我們更普遍,我們要幫助人,不是一定要用錢,我們要用心,這個用心很重要。」

除了用心救拔眾生苦,慈濟志工能否合和互協,是否個人慧命增長,也是上人心心念念的大事。

「我並沒有要求大家什麼,我只要看到人人慧命增長,我的責任就是讓弟子能夠體會佛法的精髓,依法,依這個佛法的教育傳法。這不就是《法華經》所需要嗎?佛陀在法華的靈鷲山,這〈勸持品〉,佛陀也在勸募菩薩延續人間,就是要傳法、要說法、投入人群。這才是《法華經》的精神。我現在對弟子的期望也是這樣子而已。」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