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生成林 法緣不絕
2018-07-21 | 慈濟基金會【證嚴上人7月20苗栗行腳開示】
「一進園區,每一次進來都讓心裡很開闊,很歡喜,而且感覺那樣的穩定感,現在在都會區裡,也就是在人群中,很少很少有這一片叢林,那樣的遼闊,那樣翠綠的園區。我們全臺只有這個地方就是最大片,而且最茂盛的森林園區,很漂亮。」
證嚴上人此回行腳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站,來到慈濟苗栗志業園區,雖然行程緊湊,仍在園區繞行,感受到茂密的林蔭遮擋了驕陽,猶如塵囂中的一片清涼境地。
「剛剛一進來,就先繞在森林裡面;走到了我們的環保站,也是井然有序,更整齊,而且那樣的感覺又高又廣又整齊,是一個大地資源的寶藏,回收回來都是寶藏;又回過頭來,看我們未來的佛堂;還有長照,還有很多的可以發揮良能的地方,也有社教推廣。」
上人稱許苗栗慈濟志工努力營造這一個社區道場,也期許將來硬體設施更加完善後,更能發揮人間菩薩的良能。
「這一個很安穩的慈濟人菩薩群的安穩樂處,在這裡感覺比以前安穩,很快樂,能夠是一個菩薩培訓道場,成就一切一定會很有道氣,這是很快就會看到,不遠的境界,不用再等多久,很快就到達了,所以為大家歡喜,為大家恭喜。」
寶處於此莫遠求 守護苗栗一條龍
《無量義經》云:「是諸眾生,安穩樂處。」慈濟社區道場讓志工有共修、集會的處所,也是有困難的鄉親能夠前來依靠的處所。在苗栗園區,上人看見資深志工們聚集來相會,表達了內心感動。
「進到裡面來,看到了菩薩,資深菩薩,很資深的菩薩,真的是很感動,也讓師父一股很激動,感動中很感激那一分的心態,這一路走過來,在苗栗地區,很資深投入慈濟,一路陪伴師父這樣走,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走的準方向很準確,我們可以在這樣的地區,有這樣的好因緣,這樣我們可以寶處在處,《法華經》都有在聽,寶處就是在這裡,只要我們好好珍惜它,大家精進,這就是很好的道場。」
慈濟在苗栗不只持續帶動志工,成為祥和社會的軟體,也在苗栗縣推動四所減災希望工程學校援建,為社會未來希望奠定硬體基礎。
「在苗栗縣,真正的慈濟人都要很珍惜,因為減災希望工程,在苗栗縣我們也是為了地方,為了教育,為了孩子的安全,未來的希望,所以,我們在苗栗縣也是蓋了幾所的學校。聽到了我們大家都是很關心,也都有去人文關懷,所以這也都是我們在慈善與教育的,還有落實在未來的人文,是一個很大的穩定點,很感恩,還是感恩。」
慈善的腳步、教育的殿堂在苗栗有序推動,而在三義慈濟園區中的茶園,就是人文滋養與自然環境的保護。
「這個三義茶園是當初二十幾年前,那個時候對醫療很多的規劃,感覺說在那個地方可以來發展;可是時代不一樣,我們現在很能清楚環保理念,森林好好地保護它,保護它原來的原貌。所以,念一轉,趕快保護著它,雖然那片茶園就繼續它原來的茶園的原貌,我們沒有開發它,但是照顧茶園的三義茶,也是在慈濟的國際間大家都看見,而且感受到的好茶,是好茶。」
上人提起過去前往三義茶園的記憶與感受:「以前我曾去茶園,就會有霧,這樣飄飄而來,茶園一層霧氣,就像人站在雲端一樣,我曾經在那裡,雲朵一朵朵飄過來,其實是霧氣,這樣的境界之美。所以,三義跟苗栗這個中間還有希望工程,這一條龍,一條線要好好地守護它、照顧它,希望我們在那裡顧好大自然,我們在這樣的大自然的叢林中來完成。剛剛這樣走過來,實在是,未來更遠的遠景的未來,應該這個地方是很漂亮。」
一步一印向光明 安穩樂處各處現
每一個安穩樂處,都有慈濟志工合和互協地共同維持守護。上人感念資深菩薩們一路相隨,不論哪一個志業、哪一個方向都不遺餘力地付出。
「很感恩,菩薩們時日在顧,成就我們的志業,一段段的、一步步的路,從起點一直走過來;時間過去,我們的腳步、我們的路愈走愈遠,回過頭看到美好的地程,回頭一看我們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腳印,我們步步分明。當初,師父說要蓋醫院,很資深的菩薩為了師父要蓋醫院,就開始起步跟上來,點點滴滴的軌跡,醫院蓋好了,緊接著我又喊出了要教育,大家(就說)『師父說,我們就做,師父走我們就跟。』就是這樣一直跟過來,四大志業是有這麼多的愛的能量,從東部到西部,在時光中,同樣也有腳印。」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資深慈濟志工在與上人座談時,拿出了十九年前的「義賣卷」,因為九二一地震後,慈濟一口氣要援建五十所希望工程學校亟需經費,那張陳舊的薄紙,是志工盡心盡力的見證。
「剛剛慈誠菩薩拿這幾張說要送師父做紀念,這就是九二一的義賣券,不知道大家那個時候,有沒有在我們園區的義賣,有沒有參與過?二十、三十、五十、一百,都是愛的付出,也是愛的飽滿的循環,從這樣就可以知道九二一那個時候,菩薩都已經投入了,呵護大地、愛護人類、疼惜這片大地,我們都做到了。」
口傳佛法後集結 千秋延續多用心
回溯慈濟在此時此地的足跡,再更向前溯源,直到佛陀住世說法的年代,上人想從歷史的脈絡中理解,佛法傳布與人口的關係。經詢問《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得知佛陀時代的印度,人口其實與現在的臺灣相去不遠,約莫兩千四百萬人。
「要知道全印度到底多大?在佛陀的故鄉,那個時候人口比較稀少,大地比較寬闊;那個時候的佛陀,從出生開始,他的智慧超越一般人,他一直對著生活的生態,從小時候就是一直一直在很冷靜地看人生,生活的生態,小小的他就是善解,他沒有多愁,只是善解。他在皇宮裡,自己在享受中,他會想到苦難人,看到了自己年少,但是看到了年長、年老人,他都會這一念心,一直要追,追,人老了終點又是什麼?是病跟死,生老病死,生命的奧妙是什麼?他要追求。」
年少的悉達多太子希望追尋生命真義,在成年之後毅然離開生活優渥的皇宮,歷經苦行與磨難,終於夜睹明星而證道。
「他慢慢看盡人間生態,天地之間都了解,但是如何才能突破那個生態的明朗,在天地之間,用心細心來觀察,所以靜謐中,他在大自然裡天體中,剎那間把他的心腦打開,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這就是佛陀能通達天地萬物生態真諦,雖然這樣說幾分鐘,裡面的道理多麼的奧妙。」
當時的佛陀說法是以口述,要聞法的人只能橫跨廣衾的地域,來到佛陀座前親自聞法。
「佛陀開始要說法,那個時候的交通,不是我們現在的生態,那個時候的地點也不是現在,他都要靠雙腳一步一腳印,這麼遙遠的地方,一樣也要時間去走,一直到處說法,要講得人能體會了解,談何容易?所以一輩子中四十幾年,他要真正地讓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起來,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如何協力,很困難,要連起來真的很困難,人與人要合在一起就不簡單。」
相較於現代交通便利、科技昌明,慈濟志工更需用心思考,如何應用佛法的道理,適應現代環境來傳法、護法、保護環境。
「人口多、交通快速、資訊很發達,我們的大地,大自然有機會保護,我們保護它,在都會區要讓它發揮什麼樣的良能,我們就要很細心地來思考,現在勘用使用,我們就要好好來利用。」
聞法信深拓廣緣 生世不絕護慧命
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慈濟志工該如何傳承法脈,拓展宗門?上人指出這一趟行腳,就是希望靜思弟子要轉識為智,資深者與少壯者彼此關懷與傳承。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我們在這一塊土地,我們現在這一塊土地,我們也要有佛法落實人間化,人間菩薩化;佛陀時代還沒有菩薩,他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我們。所以我們要相信,要修行。師父昨天還跟彰化大家說,我這一回出來,就是要呼籲大家,我們要拉緊我們的緣,我們要傳承,我們要陪伴,在社會的中生代要箍,年輕一代的,我們還要呼籲,一代一代傳。」
佛法傳布二千五百年,當代的慈濟人傳承佛法也不能懈怠、不能間斷。
「緣不要斷,也不要結束,因為我們所發心是生生世世。《法華經》這麼說,佛陀所以能成佛,因為他是生生世世。佛陀說,我們要聞法,這一生還要有來生,不能讓緣斷掉,不可以將它絕緣、斷緣。」
語末,上人期勉全體志工,好好守護地方、守護善念、守護自己的慧命。
「感恩大家,歡喜你們的道場真正地要開始。感恩未來我們這個園區會用更細膩地來為它設計,不管是三義,不管在苗栗,都要連貫起來,請大家一條龍好好地全球大家庭,何況我們整個臺灣。祝福大家,愛的能量步步踏實,緣綿綿長長,我們要走永生不斷絕的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