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願五五 覺法啟智

2021-05-0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5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海內外的菩薩,感恩!每天感恩、時時感恩!尤其是在今天(5/5)啊,慈濟五十五周年了,時間總是時時累積、夜夜累積、年年累積,也已經五十五年過去了。的確時間成就人間的一切,過去的就是已經消逝的過去。可是呢!看見累積的成果,這個成果總是大家有心一同、眾志成城,共同的方向、共同的力量;有共同的方向、有人多的力量,總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難,成就大家的志願!」

2021年5月5日是慈濟走過五十五周年,即將邁入第五十六個年頭的時刻,證嚴上人在今日的志工早會開示中,特別感恩全球慈濟人長年分秒的付出,累積一切功德,才能造就今日的慈濟世界。 

慈善應機心如初  五十五載苦有依 

「有的時候都說:『不要放過秒鐘!需要的時刻,那一秒一定緊緊抓住它!』剛剛看到那一部遊覽車陷入了溪床(的舊照片),那裡再出去就是海了,有的時候太有自信,沒有好好地用心、智慧去思考,只是一時匹夫之勇以為可以看到溪床,這樣的水應該是淺淺的,就是這樣匹夫之勇,粗淺地看總是差一點點就可以(平安)上來,眼睜睜地就看到沙洲、溪床乾的地方,但是就差一點,車輪就在原地空轉,越轉越陷越深,不能動,本來是車載人,後來是人推車。」 

上人提到的這張照片的背景,是發生在1970年12月12日,當時上人帶領花蓮地區的慈濟委員一起出門,在花蓮地區訪視貧戶,搭乘的巴士因橋斷無法通行,改越過溪流,卻不慎卡在溪中,大家只好出來推車。 

「這種人推車,推得動嗎?出盡了力量,人力還不夠,最後還是要等……眼看著黃昏了,這個風、雨也快下來了,心急太陽下山,看來(車輪)在那裡空轉、空轉,真的是很著急,不得不趕快,有人就是用走路的,半跑半走到市區去叫了一部鐵牛車,後來是那一臺鐵牛車跟人會合起來,鐵牛車拉,我們往前推;鐵牛車在後面綁繩子就拉著這一部車,人啊!還是要在後面推,所以說來,已經五十多年了!」 

看到了過往的相片,往事歷歷如在眼前,從早期人數很少的慈濟委員,到現在四大志業開枝散葉,改變的是歷史背景,但不變的還是那一念關懷貧苦眾生的心。 

「最近常常看到這一張相片,那就是不得不記憶,還是點滴、點滴匯聚起來,當年的慈濟人就是這樣脫鞋過溪,溪路難走,他們都是克服。不管是山上、鄉下,路再難走只是為了一念心,那就是愛!去為孤老無依人清掃。我們志業體的領導者,執行長、院長、各科室的主管們,也都曾經在不同的縣市裡,花蓮、臺北、臺中、大林,幾個大醫院主管、院長都會去關懷在地方上苦難人。」 

醫師到偏遠地區往診,病患走不出來,醫護人員就走進去,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一念心關懷貧病,同時也「見苦知福」,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於為他人付出。 

「看到貧病疾苦、殘疾孤老,屋子內囤積如垃圾堆,不忍心!將心比心,總會號召(醫)院內有志一同、有愛心願意付出的,就會這樣攜家帶眷,連兒子也帶出來,讓孩子們來看看,看看人間苦難,這就是震撼教育——讓孩子知道這種豐富的享受不是當然,要努力好好讀書、好好精進,真正為人間去付出、服務別人,這都是機會教育。」 

貧病示苦教真諦  體會無常勤行道  

上人感佩讚歎全球職工、志工的付出,特別在五十五周年的日子裡,表達他摯誠的感恩和安慰。 

「每一回看到大愛(臺)的報導,看到貧、苦、病重的人到我們的醫院,我們的愛膚慰著,不只是治病,還要治心;膚慰他,讓他們能安心,努力地健康起來,還要鼓勵他:『好好地復健,生命的希望在你的面前!』這個都是人間堪稱歎的,能堪得人讚歎,真正地是『人間之寶』。世間人中之寶,就是能付出為人間服務,這就是『人間之寶』,所以我感恩,要感恩的話是說不盡。」 

四大志業執行長、慈濟醫院院長及許多醫護主管同仁,也都天未亮就前來靜思精舍,參與朝山活動,三步一拜至大殿禮佛。上人讚歎,這種虔誠寧靜的心念,方能體悟自我與大自然融合一體的境界。 

「一大早大家是靜靜地從協力廠這樣集合,就這樣整齊無聲地,一步一步,頂著天、踏著地,一步一步地、寧寧靜靜地走,走在樹叢底下。看到要進精舍二邊的樹,也已經成為綠色隧道,這個時候樹葉有在變色,有綠色,也有一點粉紅色,二邊的樹搭著大家,這樣輕輕虔誠地,就這樣步步整齊,靜心往前行。」 

如此景象,讓上人不禁聯想到《妙法蓮華經》裡面所呈現出來的一幕境界—–一大群修行者在叢林修行,人人都是靜默無聲,勤行靜坐。 

「大家都坐著在樹下,石頭為椅、為座,總是在樹下寧靜地坐著,與大地共呼吸、共生息。自己寧靜聽聽自己的呼吸,我們是從丹田裡這一股氣慢慢讓它這樣呼出去,一呼一吸,從丹田出去,還要從外吸進來,往丹田裡住,就這樣止息。每天很靜下來,會聽遙遠的呼吸聲,有地的呼吸;有樹、有草的呼吸;有天空很靜謐的呼吸;這種很自然地呼吸的聲音,還有鳥聲。鳥聲與大自然無聲之呼吸聲,配合起來真的是靜謐,真的靜謐無聲。」 

這樣在天快亮,但還未亮的黎明前,心靈很靜的時刻,也正是《華嚴經》中提及佛陀夜睹明星而開悟的時刻。 

「那樣的心,這樣寧靜、空無一物,沒有雜息亂,慢慢地眼睛與天邊虛空中的那一顆星,互相接觸到,頓時就是剎那,總是那一種心體與天體合而為一接觸起來,海闊天空,萬物同一念,那樣的心境很難描述!所以無以言喻!這也是在大時間、空間、人間,這樣瞬間的一體、心靈的開闊,那一種的境界真的是很難體會,覺悟就在那樣地瞬間中。可是這樣瞬間,天體、心體、身體要會合起來;可是了解之後,這種會合起來,更體會到天下萬物『成、住、壞、空』的過程,更清楚體會到『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還更能體會到無常的『生、住、異、滅』。」 

一念無明貪瞋痴  蒙蔽智慧失佛性 

上人慈示,這種每一秒鐘跟著心念這樣地過去,真的是很奇妙!正是《華嚴經》所載,佛陀夜睹明星開悟後,所悟道的一段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就是佛陀對於整個空間、人間、世間的一秒剎那間,那樣地覺悟,那就是在瞬間。說來很複雜,但是覺悟很簡單,那樣地空中,一切皆空,這種空的微妙的感覺,叫做『空中妙有』。可是這種空中的有,看見粗相,很微細、很微妙的這一個『有』,就是人的心念。他一念無明生出了三細;這就是一念的無明,那三項的很微細的,就是貪、瞋、痴,你看不到它、摸不著它,人造就了貪、瞋、痴,眾生共業會造成人世間的複雜,會把它摧滅掉。」 

貪、瞋、痴粗相的煩惱,會醜化了人間,讓人人往業力裡去造就,形成世間苦相。天天看到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在全球造成不同的災難,還有人間的無常,四大不調,天下災難偏多,令人擔心。 

就如印度疫情擴散嚴重,已經到了醫療體系崩潰、來不及救治患者駭人的情況,棺材不足,大體只能集中放置在一處焚燒,大體多到木材不足,最後只能澆上油就地焚燒。 

「那一片土地,就地焚化一點、一點的火,在空中看下來,真的是慘、慘!真慘!這是現在的印度,不是過去!他們缺醫、缺藥、缺棺木、缺土地,什麼都缺,他們真的是不知今天能不能過去?」 

上人提及佛陀曾經問弟子一個問題:「生命有多長?生命在什麼之間?」第一位弟子提到:「生命在一日間,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活著?」佛陀說:「你還不了解!」第二位弟子回答:「生命在飯食間!」佛陀仍然搖頭;最後一位弟子說:「生命在呼吸間!」佛陀才微笑點頭。 

「是啊!生命在呼吸間!比呼吸更短暫那就是剎那間!來不及呼吸!呼出去來不及吸進來,這種瞬間、剎那間就是無常!我常常說我很羨慕這種(瞬間無常往生),還算是來去自如,靈魂剎那脫體,輕飄、輕飄渺,這就是最享受的人生,人生苦、苦在病。」 

上人以張飛的寓言故事來說明,人生最苦,苦在病。三國時的張飛在戰場上勇猛無比,無懼於死亡。但是當孔明寫了一個「病」字在掌中張開給張飛看時,張飛卻倒退了三步,連說:「怕、怕!」我最怕的就是病,病了不死拖磨著,那才是最令人害怕的。 

四大志業共慈善  匯愛同悲弭傷痛 

人世間總是有貧、富的不均,關懷貧病孤老的苦,從過去五十五年前上人帶著慈濟委員開始訪貧,一直到現在四大志業一起投入膚慰關懷,方法有改變,但那一念心始終沒變。 

「我們現在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齊全,可以彼此關懷去投入這樣的苦難人,所以也很感恩,不只是醫療菩薩、大醫王,病苦走不出來的,我們到家裡去往診;我們還有教育,老師會帶著學生去體會生命教育,不只是去看而已,要去投入、要親自去做阿公的孫子、阿嬤的孫子,還要去幫他洗澡、換衣服、清裡面等等,去教他煮一頓團圓飯,這都是很溫馨,彌補他一輩子離散苦,讓他們過著一天有子、有孫子、有親朋好友來跟他這樣會合,大家共同一桌,讓他人生最起碼有這一回,垃圾都清出去,有一個很乾淨的床可睡,有一個很好活動的空間,又還可以拜託鄰居關心他一下,感動鄰里,這都是教育,就是典範,也是造福人群。」 

付出的人忍著污濁和臭味幫忙清理,通過了境界的考驗,心地風光就亮了起來,真正體會到人間疾苦和助人的快樂。覺悟到「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境,體會到天地萬物生命的心境。 

「天地萬物的生命,我們有聽到鳥在叫各種的聲音,這真正地是一個大自然,我說我的,牠叫牠的,每個人心中各有各的世界,不管是那種感受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各個不同,但是不論什麼樣的感受,覺性要多多這樣薰陶。師父現在要改說,不是讀書,你們要品嚐。」 

就如喝茶,可以喝出這是青茶、花茶或烏龍茶,茶裡面也有法,不同的烘焙過程、製造出不同的茶。碗筷等等也是一樣,不同的燒製和粗細有不同的原理。 

「所以我們日日要感恩,多少人來製造不同的色相,那個色相讓我們不同的應用,方便於我們。」上人感恩人人為社會不同的貢獻,更感恩四大志業、志工菩薩們,能跟隨師父,有志一同、共同會合為人間付出,真、善、美菩薩的付出,感恩說不完。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