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陋培憫 道而正焉
2017-09-10 | 慈濟基金會修行 修習氣
上人也欣慰表示,「薰法香」團隊將法聽入心、用於生活,還能邀約、鼓勵其他人共同聞法,很貼心,是師父的知音,並勉勵將聞法力行養成習慣。
「修行,就是修習氣,修除壞習氣、養成好習慣。」上人分享自己年輕時說話曾有的口頭禪,與眾為鑑。
「那時剛離開小木屋,借住許聰敏老居士家;慈善寺英姑娘(劉桂英)邀我到慈善寺講解《地藏經》。當時說話常常說『好像』,那裏的人就喊『好像』師父。聽人家這樣講,自我警惕,不再讓『好像』脫口而出。」
「要改習氣,要靠自己;早上聞法,當天就要做到。聽法之後還有讀書會,這是養成複習的好習慣,彼此分享、舊法新知,也藉此接引會眾。就像外語隊用英語演布袋戲,將具有臺灣本土特色的布袋戲變成國際化,可以接引年輕人、外籍人士,一方面做文化交流,也是用方便法傳揚佛法。」
上人說,佛法從佛世流傳迄今,從古印度傳到中國,隨著時代變動,近代有上印下順師公上人等法師,將佛法從大陸帶來臺灣落實,讓大家有幸、有福在臺灣傳承佛法,慈濟也在此環境中,隨著因緣創立,發揚大乘菩薩精神,將《無量義經》、《法華經》生活化。「要珍惜這分因緣,守好本分,『就有道而正焉』,秉持正知、正見,將這條路走得正確;對的事,做就對了。」
除習 得清淨
高雄慈濟人聯誼會,環保志工分享法喜。上人回憶2014年6月29日,行腳從屏東分會回到高雄靜思堂,中途到鳳山聯絡處,看見環保站有多位志工用心整理塑膠袋,黃昏時分,還有環保車載回物資,這些回收物夾雜著不可回收的垃圾與廚餘。
不捨志工辛苦整理,遂嚴格要求慈濟人照顧好環保菩薩,要「忍痛教育」,向民眾說明「清淨在源頭」的資源回收分類觀念與方法,不收未分類的垃圾。
上人表示,慈濟推動資源回收,是為了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並不是為了變賣回收物所得。所以要加強教育宣導,希望家家戶戶響應、落實垃圾分類,另一方面也疼惜這群無私付出的志工,讓他們在乾淨衛生的環境做好事。
今日上臺分享的志工,大多是高齡長者,即使身有病痛或受傷,還是閒不下來,寧願到環保站和大家一起做事。志工在大社地區成立「憶能促進班」,也邀請社區長者做分類,同時照顧行動不便、失智症的長者。
上人說,照顧老人家,除了安排活動舒展身心,也可以營造修行道場的道氣,讓老人家聽法入心,修除煩惱習氣,做事也做得歡喜。
惜福 造福緣
上人勉勵年長志工,不只是身體運動,頭腦也要運動,多聽法,培養好習慣,不要讓不好的想法變成習慣而根植意識裏。
「人生的自然法則,一輩子總有最後的一天,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師父每天都在準備,當這一天到來,我的意識也要帶著現在的智慧、現在的習慣到下輩子,看到人就要說法、邀人一起做好事。好的習慣,要不斷地學習、培養,帶到下輩子;不好的習慣,當下就要去除。」
來參加「新住民親子成長班」的新住民,不只改善因語言、文化不同與家人溝通的問題,成就幸福家庭,更進一步接引家人投入慈濟。
上人表示:「慈濟是無數小家庭會合而成的大家庭,就像一家人;與好人共處,而且合心、貼心,這是福報,要惜福、惜緣,再造福緣。要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有這麼多人共造福緣,人託人的福,人人都有大福!」
【靜思小語】培養好念頭,成為習慣;覺察壞習氣,當下去除。
上人開示於7月14日《農六月‧二十一》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