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的人力資源運用

劉效成

慈濟基金會人力資源處主任

證嚴法師以花蓮為起點,志立於濟貧救急的慈善工作,從臺灣走向國際,開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目標與理想也是擴及於全世界,希望帶動全球人人一起落實三願──全世界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這是證嚴法師年年不變的願。

慈濟的組織架構是立體琉璃同心圓,這個組織架構包括出家師父、清修士以及全球慈濟志工,而這三個圓就如佛教的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共同結合成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慈濟世界。在立體琉璃同心圓的組織架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等級的分別。

慈濟主要志業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全球各地都是慈濟志工的關懷的範圍,一旦有災難需要動員時,不只有慈善志工投入,醫療、教育、人文志工也會依序投入。第一波志工到場救災時,提供熱食、物資發放、安撫人心;進而評估有沒有醫療的需求,甚至在長期的規劃裡,評估教育的重建工作等。而在這些援助的過程中還需要做紀錄留史,為時代做見證,這就是人文的投入。

很多人都以為慈濟在台灣的募款都花在海外,其實,證嚴法師皆秉持著「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理念來啟發海外慈濟志工; 像是南非、印尼、馬來西亞都是很精典的例子,他們都非佛教信仰的國家,但慈濟可以在當地扎根,有眾多不同宗教信仰的志工一起投入參與,從被幫助的人,轉而再去幫助他人,這就是慈濟很重要的善的循環──就到取材。而當地的培養不是只有精神理念的上課,還是要讓眾人透過行動實踐來體會。「行」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慈濟的「行經」就是透過親身參與活動,體會感動以後再發心立願幫助他人。

所以志工雖可以透過培訓來深入了解慈濟的精神理念,但慈濟更重視的是親自參與,布施自己的時間、金錢來見苦知福。以南非為例,許多人長期活在窮困與艾滋病的陰影下,但台商志工不畏艱難地關懷照顧貧病外,同時設置職業訓練所,幫助當地窮人自力更生。非洲黑人志工深受感動後,走入社區,把愛傳給更需幫助的人。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期許在慈濟立體琉璃同心圓的組織架構裡,本著清淨無染的大愛精神,不分國界、種族、宗教來啟發更多的人來為苦難的人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