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燕風災的慈濟援助

李偉嵩
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

海燕颱風於2013年11月8日侵襲菲律賓,重創菲律賓中南部,其中以萊特省獨魯萬市受災最為嚴重,當時筆者正在台灣參加研習,風災過後,證嚴法師請筆者等人馬上先回去菲律賓指揮救災。

關於此次慈濟的援助概況透過台灣慈濟本會、菲律賓分會、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等多方合作,從食衣住行面面俱到的進行救援。透過台灣與菲律賓的陸海空的合作,將環保毛毯、香積飯、組合教室、淨水器等,送往災區進行救援。

從2013年11月11日成立「海燕總指揮中心」,啟動緊急援助機制。慈濟志工11月13日踏入災區,以萊特省奧莫克、獨魯萬為救災重點,進行物資與祝福金發放、義診、以工代賑及搭建簡易教室等,協助災民重整家園。

慈濟志工自11月20日在獨魯萬市安妮柏鎮啟動第一場以工代賑,展開垃圾清理、消毒、發放、義診等救援行動。代賑金甚至以高於菲律賓一般薪資的行情,一方面除了要鼓勵菲律賓民眾共同出力清理家園,讓災民生活能獲得實質幫助,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份祝福與幫助,希望他們趕快恢復生機。

在緊急救難中,慈濟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獨魯萬災民在這次的風災過後快速清理家園。而這次以工代賑的薪資甚至高於菲律賓一般的薪資,一方面除了要鼓勵菲律賓民眾自己的家園自己清理外,更重要的是要援助他們趕快恢復生機。

但首場以工代賑卻只來六百一十位民眾,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團體會這樣給代賑金請他們清理家園,他們已經習慣人家來給救難包;再來因為種族及信仰的不同,讓推行上有些困難,不過慈濟人在一次次的發放中,營造溫馨的人文情境,以感恩、尊重、愛的態度與災民互動,讓以工代賑期間不乏有溫馨故事發生。

在這次動員人力中,獨魯萬19天以工代賑就有近30萬人次參與,其他義診超過8千人次,還有來自全球46個國家地區的募心募款,共計13個國家地區、6千人次以上慈濟志工前往災區進行人道援助,出動的重型機具也達980萬次。此外還有政府及民間協助的陸海空運輸,這些人力動員在海燕颱風的震災中,都給予了不少的幫助,集合眾人之力,讓災區重建,恢復生命力充滿希望,安定人心守護家園。

慈濟海燕風災賑災團於2014年1月21日完成最後一次祝福金發放,急難救助階段暫告一個段落,援助行動進入中長期的災後重建階段。中長期援助計畫除了持續搭蓋簡易教室,主要以協助萊特省各市鎮學校修繕校舍屋頂,以及援建簡易屋,提供災民興建永久屋。

救災任務中,除了各地慈濟志工的付出與投入外,台灣政府與菲律賓政府亦提供不少幫助。在台灣,慈濟本會的救災物資在打包整理完後,透過新竹空軍基地分派賑災專機,將物資直接送達離災區最近的宿務。而菲律賓政府在救災期間,萊特省政府和奧莫克市政府也都提供重機械,無償出借卡車與山貓供慈濟使用;也在慈濟進行發放時,派出警力場維護秩序;在尋找新建簡易屋土地時,奧莫克市長賢伉儷更是捐出私人土地,提供慈濟協助災民安身、安心、安生活。

上人把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化為拔苦予樂的具體行動,只要眼睛看的到,腳走的到的地方都要去幫助,援助行動更是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的原則,引領慈濟人為受難者提供幫助與關懷。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平安的人要趕快,去幫助不平安的災難人,這些都是慈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