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工代賑」的慈善效應

蔡昇航
菲律賓慈濟志工

繼2009年凱薩娜颱風過後,慈濟志工在菲律賓馬利僅那市啟動「以工代賑」,讓受災鄉親靠著自己的力量清掃家園;而當2013年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時,尤其是獨魯萬市已經被聯合國視為廢城,唯有慈濟志工往裡面走,繼續引用當年成功的「以工賑災」經驗,幫助獨魯萬災民重建家園。

正當大家對於要給多少代賑金,討論不出一個結論時,證嚴法師提醒:「不要將這當做是一份工資,這應該是一份補助。」

慈濟志工有感於災後的物資上漲嚴重,於是將代賑金提高到五百元菲幣,比基本薪資多上兩倍,原本以為第一天會有幾千位災民來一起清理災區:然而因為鄉親們都不相信會有這麼好的事情,當天一早只來了三、四十位,在慈濟志工再次詳細說明下,大家回去呼朋引伴後也只來了六百多人。等到下午大家領著五百元回家時,鄉親發現慈濟志工真的給每位參與以工代賑的人五百元菲幣,隔天開始就有上千人加入以工代賑,而且人數一天比一天還多,19天下來,累積人數超過30萬人次。

因為有了凱莎娜風災的經驗,此次慈濟海燕風災賑災團在推動以工代賑時,更有信心也更有方法,此次海燕風災以工代賑透過「開點」,帶動鄰近的村里居民自己整理自己的家園。

然而,當跨區、跨島的居民也都湧入參與時,慈濟志工們反而猶豫了,過多的人力,需要照顧與處理的面向愈來愈廣,志工們處理的來嗎?筆者親自參與帶動以工代賑,聆聽證嚴法師的提醒與建議,「這些人就是有需要才會找過來,我們應該幫助他們,何況這以工代賑就是要給他們、幫助他們的!」

從菲律賓這兩次的以工代賑中,筆者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心境,2009年的凱薩娜風災,志工們認為要等工具來才開放名額,結果動作慢了不少;而這次有了經驗,志工們鼓勵鄉親自己找工具,快來清理就對了!因為心境的打開,讓筆者體會到證嚴法師所說的,用寬闊的心來幫助菲律賓,這就是慈悲等觀,愛無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