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群鹿之野 回歸線地標

2017-08-13   | 慈濟基金會
鹿野國小創校於日治時期,基於延續歷史記憶與傳承校風,建築師規劃新校舍時,便以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為設計發想的主軸,平面配置以分割、比例、對稱、延伸、退縮等概念,塑造出適合師生需求的校園空間。(攝影者:蕭寂興,地點:臺東,日期:2017/08/08)
臺東縣鹿野鄉,一個因熱氣球而知名的地方。一個個熱氣球升上高空,並沒有為鹿野國小的孩子們帶來多大的改變。鹿野國小的學生家庭失能比例,比起都會區學校仍高很多。學生的成長,更需要學校、老師與家長共同關心。

偏鄉學子脫貧 希望唯在教育

校地鄰近卑南溪畔,鹿野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鹿野公學校,創校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該校棒球校隊也是國內著名的少棒隊之一。雖然學校位置偏僻、校舍老舊,校方仍然特的為原住民學生設計課程,著重發展體育活動,同時也有老師在學校對面的鹿野天主教堂開辦課輔班,希望透過教育,幫助學生靠自己脫貧。
鹿野國小新建校舍的二樓陽臺形成深凹窗,適度遮陽、自然採光,而大面開窗提升了通風的流暢度。(攝影者:蕭寂興,地點:臺東,日期:2017/08/08)


城鄉差距,對鹿野國小師生來說,不只是一個名詞,而是眼前必須突破的現實。時光倒流,回到2016年7月,學校老舊的一切,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在社會大眾的愛心援助下,慈濟基金會為該校師生興建一棟活動中心。

過去,鹿野國小活動中心年久失修,屋頂漏水,因為沒有經費,遲遲無法改建,影響學生上課。因此,慈濟減災希望工程原地重建,建造一棟因應當地氣候變化、與環境共融的綠能建築,包含風雨球場、圖書室等教學設施,配設陽臺、大面開窗,通風採光良好。現在,鹿野國小減災工程於2017年5月啟用後,這棟綠色建築未來將是北回歸線以南的一座新地標。

建築設計說明

鹿野國小創校於日治時期,基於延續歷史記憶與傳承校風,建築師規劃新校舍時,便以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為設計發想的主軸,平面配置以分割、比例、對稱、延伸、退縮等概念,塑造出適合師生需求的校園空間。在建築量體的立面上,建築師利用水平分割、垂直軸線、斜率配比等方法,表現建築外部的空間感,並延伸至開窗的尺度及牆面的層次。

鹿野國小3D模擬透視圖(圖片由委任建築師郭漢隆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由於原地重建的校舍是南北長向,屋簷與陽臺的遮陽設計更顯重要。屋頂造型有別於他校的形式,主建築為五脊四落水,長向的西北角樓與西南角樓則是四脊四落水,形成二處凸出的塔樓。二座塔樓與中軸線左側的主樓屋頂以降板手法,產生左右高差的通風透氣層,達成浮力通風的效果。

風雨球場位於一樓,挑高空間可供輕型運動與地板體操使用,四周牆面以長型高窗的比例設計。進入二樓教室前,有一露臺,可以目視全校的廣場。二樓陽臺形成深凹窗,適度遮陽、自然採光,而大面開窗提升了通風的流暢度。

新大樓外牆設有陽臺,同時與舊大樓間設一聯通廊道,提供師生走動的便利動線。內部則是圖書室、藏書空間和一百一十人的階梯教室,提供多元的教學空間,以利培育下一代。

委任建築師:郭漢隆建築師事務所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