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結合科技 布展新趨勢
2016-03-01 | 胡淑惠營隊課程選項分有五組:多媒體組、科技研習組、空間規劃展、展布企劃組、海報組等。學員除了來自臺灣各地,還有兩位分別來自泰國、金門,共計一百六十人。
愛的影響力 布展新趨勢
「為何要做布展?用意是什麼?呈現的效果呢?」2月27日第一堂課,文發處黃文欽副主任親自講授「法脈宗門與布展新趨勢」,他感慨表示,去年受無明網影響,參訪靜思堂的人數減少,表示大眾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慈濟,需要布展來呈現。
而一般人以為科技布展很困難、需要高價位,但任職科技公司的慈濟志工,運用投影機加主機融合,即可輕鬆觸控簡報、自由點選翻頁;再透過價位平實的3D框架,呈現3D立體影像。所以即使不懂電腦的導覽員,亦可獨自輕鬆操作。
今年布展設計主題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花蓮靜思堂以多媒體和平面海報為主軸布展;南向法華坡道展出慈濟國際慈善,北向展出臺灣慈濟所做事項。黃副主任說明布展的宗旨:「回眸來時路,讓參訪者了解慈濟創造愛的影響力,猶如上人所說:『希望人人觀世音、個個彌陀佛』。」
因為慈濟五十年來,社區志工「淨心第一,利他為上」,在社區發揮良能;機構關懷、寒冬送暖、街友發放、921、八八水災等等不勝枚舉,猶如故宮寶藏。慈善環保的布展,不只是社區志工做環保,還有清淨在源頭、蔬食養生;社區環保志工遍布全臺,他們雖未培訓,但用心守護大地。黃文欽副主任向大家建議:「布展應多展現默默守護地球的菩薩身影,運用吸鐵組合排列,方便隨時移動調整。」
不會學到會 共識與共行
展布呈現佛法與科技的結合,臺中團隊分享土法煉鋼的創意經驗,從企劃、執行、推動,不會學到會,以科技創意發想完成布展道場的規畫。
志工張翠娥分享,當初臺中團隊在接到「靜思時空,慈濟萬行」專案,又參訪完高雄靜思堂布展後;她心中急了,團隊不會科技、不會軟體,都是門外漢,如此大的專案,得靠真善美團隊才能完成。遂邀請行政協調、合心組隊、協力組隊長,跨組協調。
隨著展布工作隨之啟動,從場勘、資材需求等,半年內開了十餘次籌備會議。透過共知、共識、才能共行,結合團隊專案創意發想,先以階段性完成布展規劃,期間不斷檢討修正。
接著由承擔企劃布展的張廷旭分享,中區企劃慈濟四十九年「靜思妙蓮華館」以海報傳法,在開發軟體的創意與發想。從網站下載多媒體相關資訊,做成偵測器;盡量讓社區和氣團隊承擔,若有不足再補位,也藉此建立人才資料庫,延攬科技人才進來參與。
至於「環形劇場」的設計則是由一位榮董帶領的研發團隊,開發檔案,再用六臺投影機,以紅外線觸控播放,播畢按紅外線按鈕,即能啟動省電定時器裝置,省了經費,也避免版權問題,資源可供各道場共享。張廷旭欣喜地說:「從前覺得很難的,現在我們可以辦到了!」
取各區經驗 布展有特色
負責臺北靜思堂人文館布展的真善美志工周綉珍經驗分享:「臺北靜思堂屬國際性展場,希望透過企劃理念的學習,可以更精確,為布展做全面性的準備。」她表示,將於大愛臺節目取材,整合多年的資源,不只要有區域特色,也要讓參訪民眾了解,「慈濟人在哪裡?在做什麼?」
聽取各區團隊分享後,臺南布展企劃組志工林金拔說明,2月6日臺南發生大地震,當地志工全部參與救災,至今仍進行訪視膚慰、勘災的任務。為了瞭解如何布展,十五位團隊成員參加研習,希望汲取各區經驗,回去再融入組隊意見,將布展的特色呈現。
「利用學習整合達成共識,將布展加入科技,融入上人法脈,讓會眾進入道場觀賞聞法。」透過多媒體研習,多有收穫,林金拔希望:「臺南靜思堂能讓參訪會眾,有煥然一新的感受。」
基隆區志工柯德桂也表示,原本對布展很陌生,但藉由營隊學習了解企劃布展的方向:「看那麼多的範例,回去後與教聯會老師們協調,整合組隊意見、相互交流,激盪發揮更好的布展構思。期待基隆靜思堂,能如期呈現慈濟五十年的過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淑惠 花蓮報導 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