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站出來 打響信仰力量

2017-05-10   | 彭鳳英、蕭志傑、簡元吉
五百位青年擊鼓者,以最完美、莊嚴的身形與隊形,首度對外亮相演繹總彩排。(攝影者:游濬紘,地點:臺北中正紀念堂,日期:2017/05/07)
頂著大太陽,五百位的青年擊鼓者,一字排開站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臺階上,他們以最完美莊嚴的身形與隊形,首度對外公開演繹總彩排,吸引三十四家媒體記者爭相攝錄取鏡,甚至一位記者還告訴慈濟志工「你們要多辦一些活動,把年輕人找出來!」



這場5月7日的總彩,是為14日即將舉辦的「2017年佛誕浴佛‧孝親感恩祈福會」所做的準備,現場不只有四十九位法師到場彩排敲鐘,另外的五百位男女青年擊鼓者更是自十方雲集而來。年輕的身影中有為了圓夢的聽障人、「就是愛臺灣」的俄羅斯男孩,以及放棄國外高薪返臺盡孝的英國女碩士,其中更特別的是得過總統獎的更生人也站上舞臺,共同演出。

以戒律 迎向新人生

三位改過自新的更生人陳岳良、林佑謙、馮國禎,穿插在隊伍中雖然年紀顯得大一些,但是動作的熟練度卻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短暫的自由採訪拍攝時間,他們是最吸引媒體記者的受訪者,只見三人乖乖的站在大太陽下,面對媒體記者的輪番上陣,總是有問必答。

陳岳良四十八年的人生道路,整整有三十年的歲月與黑道畫上等號,從國二就加入幫派、染上毒品,進出監獄五六回,才在最後一次五年四個月的牢中生活,開啟了真正重生的契機。

三位改過自新的更生人(左起)馮國禎、林佑謙、陳岳良,穿插在隊伍中雖然年紀顯得大一些,但是動作的熟練度卻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攝影者:游濬紘,地點:臺北中正紀念堂,日期:2017/05/07)

「剛好監所裡面的同學,家人有寄來一本《法華經》,後來我就開始念〈大悲咒〉、《心經》、《法華經》、《普門品》。」陳岳良表示大概也是輔導老師看見自己用心念經的模樣,某天便送給他一本慈濟月刊,於是佛法的出現猶如大海浮木,讓他終於有爬上岸的動力。

出獄後,陳岳良成功回返社會,不只結了婚,甚至還開了一家工程人力仲介公司,穩定的生活,讓陳岳良不禁表示:「內心世界要有規有矩,有戒有律,那一個人的人生,恬淡澹泊,原來是一種幸福。」

重獲新生四年多的日子,陳岳良頻繁走進臺北看守所,關懷上千位獄友,甚至在他們出獄後協助媒合工作。因為陳岳良知道有些更生人的命運是親人遠離,回不了家的,但是只要他們願意洗心革面,一定還是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因此陳岳良提供住所,安頓他們,現在他的公司超過九成的員工都是更生人,一位員工黃先生表示:「他做得不錯很好,很會照顧我們這些人。」

現在的陳岳良一有空就念經回向,祝福這些他視如己親的更生人,因為陳岳良曾向證嚴上人發願承諾,當時上人的一句「要堅持」,讓他以接引更多更生人為目標,發願將「不放棄」的心念,傳遞給更多人。

度眾生 不再是空談

就如鼓隊團員中,有一位剛滿十八歲的擊鼓者張芷宇,在參與演繹活動中有了更深的體悟,她說:「宗教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種信仰,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指引。」尤其〈勤行頌〉中兩句歌詞「誠心誓願度眾生,正心誓願斷煩惱。」
五百青年秉著一起做好事,傳好願的心,要讓全世界知道,慈濟年輕化,佛教年輕化,期盼傳達「社會更祥和,世界能夠更和平。」的善念。(攝影者:游濬紘,地點:臺北中正紀念堂,日期:2017/05/07)


張芷宇表示關於「度眾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但是如果能為身邊的人開解、或是幫助他,一個人也可以影響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再影響更多的人,或許「度眾生」就不會是空談,因此,張芷宇也期許自己能成為他人的指引者。

看著有別於以往的慈濟活動,這次的中正紀念堂浴佛,讓許多年輕人走出來參加在其中,秉著一起做好事,傳好願的心,要讓全世界知道,慈濟年輕化,期盼在慈濟五十一周年,藉由年輕人的力量來推動慈濟年輕化、佛教年輕化,引領臺灣走向全世界。

六十分鐘的記者會,讓許多媒體記者們紛紛感到意猶未盡,獨家報導的記者楊小姐表示,看到這麼多年輕人,願意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連更生人都有機會站在國家殿堂,感覺臺灣愈來愈有希望。臨行前,她告訴慈濟志工:「你們要多辦一些活動,把年輕人找出來。」

浴佛活動總企劃呂慈悅也向媒體記者們預告,5月14日浴佛當天,將有一百二十位法師敲鐘、六百位年輕人打鼓,期盼透過鐘聲、鼓聲,傳達慈濟的期望「社會更祥和,世界能夠更和平。」

呂慈悅懇請到訪的媒體記者,能幫忙廣為宣傳,讓全世界都知道這些年輕人,將跟著臺灣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知道臺灣年輕化,慈濟年輕化,佛教也年輕化!【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彭鳳英、蕭志傑、簡元吉 臺北報導 2017/05/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