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人文課程圓緣 何日生分享

2010-09-08   | 蕭景獻
慈濟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師兄頒發「2010年北區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結業證書給學員,在祝福中賦予使命。(攝影者:吳雙進,地點:慈濟三重園區,日期:2010/08/29)
「2010年北區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第四次的上課,8月29日在慈濟三重園區舉行。這也是本次課程圓緣的日子,共約五百名的學員出席。學員分享學習心得和採訪的感動,慈濟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師兄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並期勉大家深入志業,成為人文參與者。

今天的三重園區裏,寒喧、微笑的氛圍依舊,還夾帶著另一種緊張卻興奮的畫面,那是聚集在作業繳交處。

「師姊,我們(的作品)全部都拋上FTP了。」學員對著負責收件的蔡明熙師姊說。

「哪一區?」明熙師姊問。

「中港,我們有三個(作品)。」學員答。

「中山建北!」另一頭也傳來學員的聲音。

「有沒有文稿?」「企編?」「受訪者同意書?」「圖像?」「有沒有圖說?」「影片?」「是avi檔嗎?」「PPT(多媒體簡報檔)?」收件師姊一一詢問點收,以確保作品的完整性。

「北區人文真善美教育訓練中心」志工鄧勝元師兄表示,為了鼓勵學員能夠學以致用,課程安排實作演練,共有二十組以上的完整作品繳交。

何日生分享「人文實踐的戒定慧與聞思修」

慈濟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師兄,今天專程蒞臨分享「人文實踐的戒定慧與聞思修」。他說,慈濟的歷史是用「心」記錄的,心有多深,就有多動人,心有多寬,就有多厚實,心有多柔軟,就能發覺多少人間的愛。他讚歎志工深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知道細膩感動的地方,所以拍攝的內容頗具水準。聞思修,便是要了解四大八印,他期勉志工成為人文參與者,見證、參與、記錄、傳遞真善美的慈濟歷史。

何主任又分享,專業學習後,先要從內心修,以提升品格,否則心若傲慢,紀錄就不會動人。

其次,要維持團隊的和諧,互相讚歎、成就、包容,行六度波羅密,他建議大家先從「四十二章經」、「三十七助道品」和「藥師如來本願經」讀起,如此依法、如法,紀錄才有人文。

台下一張張燦爛的笑容回饋,反映出台上講師的精湛分享。(攝影者:吳雙進,地點:慈濟三重園區,日期:2010/08/29)
再者,何日生提醒說,深入自我的內心,要先深入別人的內心,「新聞記錄者,是心靈治療師」,給苦難人溫暖的同時,也讓志工更堅定信念。

何主任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一批批學員歡喜地上台合影,也為自己寫下了行入慈濟大藏經的歷史。

鄧勝元師兄表示,本次符合結業的學員數達四百人以上。兩年一次的通識課程,可說為人間菩薩招生做出了一點成績。

此外,今天也頒發「真善美種子講師」和「ADOC資訊講師」證書給2009和2010年認證共七十名的文字、圖像、多媒體、錄影、剪輯和資訊種子老師。

何主任說,內心的人格越擴大,記錄才會越堅實雋永,而真善美志工走入別人的生命裏,也能夠提升自我的生命,藉由這樣的人類互助,留下珍貴的慈濟歷史。他對於種子老師寄予帶頭和典範的作用,並期許道:「典範的老師,帶出典範的學生,記錄出慈濟典範的歷史。」

為善競爭 典範觀摩

負責評審學員作品的師兄師姊,在經過一番的審視後,終於有了推薦名單。本次作品分成文字、圖像和影視三類評比,各類並遴選出五個作品頒發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和大愛獎,得獎人並分享課程的心得。

文字作品得獎人之一的林昱玲師姊採訪的對象是六十歲的張武夫師兄,一位從不會電腦,經過自我摸索、逢人便問,最後成為電腦班講師的年長志工。師姊體會道:「人文真善美,是用生命記錄生命,學習受訪人的精進。」她感覺通識課程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感情變得更好了。

「讓我全心全意做慈濟,就是最大的禮物。」這是鮮少收到同修師兄送禮的姚秀珠師姊給她師兄的一句話。得獎文字作品受訪者之一的秀珠師姊,是王靖嵐師姊的採訪對象。在媽媽(具有慈濟委員)影響和社區師兄的誠心邀約下,曾是慈青的靖嵐師姊參加了人文真善美課程。她分享說,團隊用感恩的心情採訪秀珠師姊,而其克勤克儉、熟記靜思語、不斷精進等種種精神,都令團隊佩服。靖嵐師姊表示,在看到秀珠師姊對於文稿內容感到高興時,她自己也滿開心的。

圖像作品得獎人之一的張家欽師兄說,以前拍下的照片只做到存檔的步驟,現在才知道,原來照片可以經過篩選整理後,做如此的呈現。

影視作品得獎人之一的江銓祥師兄記錄徐月娥師姊做香積志工的身影。他說:「剪接可以看到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而課程中,也讓他學到如何用影片講一個故事。

評審文字作品的朱英彥師姊分享自己「從文字看到人文真善美的熱情」。她提醒道:「作品的呈現,一定要團隊才能完成」、「企劃有共識,才能有主軸」,並鼓勵大家要多看上人開示、多讀慈濟月刊、掌握志業新知、觀摩優良作品。評審圖像作品的王賢煌師兄建議圖像志工搭配文字志工,讓作品的呈現有故事性。評審影視作品的徐錫東師兄請志工用心於主題的確立,並留意編排的邏輯和拍攝技巧。

大愛台記者陳竹琪師姊和歐宏瑜師兄,分享職志合一的心得,以及和志工配合的感想。(攝影者:梁寶蓮,地點:慈濟三重園區,日期:2010/08/29)
一路陪伴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吳明勳師姊說:「影片中有照片和旁白,是圖、文、影、音的結合,是團隊的合作。」對於受訪人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採訪,她請大家要珍惜受訪人對團隊的信任。

深入社區 大愛新聞的強大後盾

承擔慈濟人文志業傳播的大愛電視台,今天也受邀分享職志合一的心得,以及和志工配合的感想。

當大災難發生時,人力、物資皆少的大愛電視台,尤其要藉助真善美志工的就地紀錄。大愛電視台的真善美志工聯繫窗口歐宏瑜師兄分享,去年莫拉克風災時,真善美志工記錄香積志工在淹水中的屏東分會煮熱食給受災戶的情形,連CNN電視台也報導,因為在其中看見了不平凡的愛。

記者陳竹琪師姊說,每一次災難發生時,大愛新聞的收視率最高,因為觀眾可以看到災民得到幫助和志工膚慰災民的獨家畫面。任何的畫面、文字,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看法、想法,所以師姊提醒道:「您的一秒鐘,別人的一輩子。」

師姊分享一位詹德詮師兄的故事說,以摘種葡萄維生的詹師兄,為了要成為真善美志工,發願每年將微薄的所得存起來,一步步購買所需的工具。慈濟志工知道了,還相約去幫他摘葡萄,一起圓他的夢。

「要圓滿一件好事,要盡人力、要盡心力」,盡人力就是人人守好崗位,盡心力就是人人懷抱戒慎。她感恩地說,沒有志工深入社區,大愛電視台就沒有這麼好的故事。

她以遠在約旦進行發放時還能兼做影視紀錄的陳秋華師兄為典範,期許大家都能有這份志工的發心和堅持。

通識課程的結束,是開啟志工承擔的新頁。學員領著代表榮譽和肯定的證書回歸各自的社區,將記錄出更多的美善故事,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盡一份心力。

(文:蕭景獻  台北報導 2010/08/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