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創刊15年 獲37座金鼎獎

2013-04-10   | 葛傳富
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專題報導中紀錄近幾年,馬來西亞漢服推廣者極力復興漢服,檳城一對新人黃競隆和劉心晴就選擇依照古籍《儀禮》及《禮記》所記載的婚禮規範進行,響應弘揚古老中華文化。(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經典》雜誌內容規劃十分完整,是一本充滿愛與關懷的優質雜誌。」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經典》雜誌本屆囊括出版獎「最佳人文藝術雜誌獎」及個人獎「最佳專題報導獎」兩項大獎,表現十分突出。

關懷大環境 臺灣所需要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表示,很高興今年經典雜誌得了最佳專題報導獎、個人獎、人文藝術雜誌類最佳團體獎,對於將要滿十五周年的《經典》雜誌有三十七座金鼎獎的殊榮,一來證明了做大環境的關懷得到評審的認同,雖然銷量不是最大的,但得獎比例是最高的,也證明《經典》雜誌的媒體走向在臺灣是被需要的,謝謝慈濟基金會的支持,十五年來給予最大個肯定,也感恩所有慈濟人及讀者的關愛。

《經典》雜誌是一本針對生態環境、歷史、地理,以及包括當代人文議題做深入探討的中文刊物。每月發行一次。隸屬於全球最大的華人慈善團體--慈濟基金會。1998年8月1日創刊至今十五年,累計榮獲三十七項金鼎獎,並獲得六屆最佳人文類雜誌獎。

唐風綢繆 拾穗拼出唐山氛圍

潘美玲、黃子珊以「唐風綢繆」系列專題,獲得雜誌類個人獎:最佳專題報導獎。「唐風綢繆」系列專題自《經典》雜誌162期連續刊登,範圍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九個國家地區。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表示,「我們思索構成臺灣文化力的本質。當我們正視華人傳統文化時,我們無法把眼光放到對岸去,我們所熟悉與傳承的一切,早已消失在彼岸的時空中。但是當一個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作家與歌手,不停在臺灣文壇與歌壇嶄露頭角,會令人不由得去思索,那股文化力是如何在異國滋生而傳承。」

《經典》雜誌是一本針對生態環境、歷史、地理,以及包括當代人文議題做深入探討的中文刊物。1998年8月1日創刊至今十五年,累計榮獲三十七項金鼎獎,並獲得六屆最佳人文類雜誌獎。(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唐風綢繆」這一年度的系列專題是一種探尋,有一種是禮失求諸野的反思,又可視為一種大格局的拼圖,以臺灣為一主體去拾穗拼湊出曾經的唐山氛圍!

三獎項合併 首次擴大辦理

文化部表示,去年因政府組織改造,原分屬不同機關、不同獎勵規定的金鼎獎、數位出版金鼎獎及國家出版獎改隸文化部業務。文化部經諮詢學者專家及出版界意見後,將三獎項合併辦理,調整、新增獎勵項目,並提高個人獎之得獎獎金,以整合資源並達鼓勵出版文化的目標。

第37屆金鼎獎係合併獎項後首次擴大辦理,共有數位出版類、雜誌類及圖書類三大類組二十二個獎項。另由三大類組評審團共同評選出特別貢獻獎,本屆由李金蓮獲得。

李金蓮前任中國時報開卷版編輯及主編達二十四年,去年退休。評審委員認為,李金蓮在職期間,堅持理想,無私奉獻,以微薄的人力物力,在城市及偏鄉推廣閱讀,經由專業企劃及推廣,讓臺灣原創作品備受關注,其在出版及閱讀推廣的貢獻有目共睹。

評審委員也認為,報紙的出版及讀書專版,不僅是人文風景,也是推動閱讀的重要角色,在媒體環境變遷下,今年屆二十五周年的中國時報開卷版是臺灣碩果僅存的書評版面,除肯定李金蓮的貢獻,也代表對此文化堡壘的支持。

文化部表示,本屆金鼎獎數位出版類共有八十八件作品報名參賽,經過激烈的初審及決審後,選出四個獎項的得獎作品。評審團委員指出,今年參賽作品均相當優秀,除有令人驚艷的優質原創內容外,於數位技術的運用亦能推陳出新,提升電子書閱讀體驗的新境界;於平臺界面整合上,亦看到以讀者為出發點的用心,也欣見國內數位出版的長足進步。

本屆金鼎獎頒獎典禮訂於4月23日「世界書香日」舉辦,別具意義,因為金鼎獎除了獎勵出版業從業人員的貢獻,並鼓勵出版業出版優質出版作品,也希望民眾透過閱讀這些優質作品,讓文化一點一滴的滲透、累積。

第37屆金鼎獎得獎名單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3/04/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