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陽光少女 逆境飛揚傳遞愛

陽光少女 逆境飛揚傳遞愛

E-mail 列印
星期天一大早,林美秀帶著三個就學中的孩子,來到埔里鎮福興里的田裡採收大黃瓜和茄子。女兒魏薏珊戴著斗笠,兩個兒子魏鴻棋、魏鴻鎮戴鴨舌帽,而袖套、手套和雨鞋則是一家人共同的裝備。他們一邊摘除過於茂密的葉子 ,一邊採收成熟的大黃瓜,黃瓜葉濃密且帶刺,頭頂又有網線限制,穿梭其間必須彎著身,十分辛苦。

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他們的臉上漸漸滲出一粒粒汗珠,三個孩子駕輕就熟地做著農事,彷彿是個中老手,其實他們過去真正參與農事的經驗有限,直到兩年多前一個無常來敲門,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樣貌。

◎無常降臨 全家同心度難關

就讀嘉義大學的魏薏珊,家裡共有七人。爸爸魏正雄以開挖土機為業,媽媽林美秀則在種苗場上班,工作之餘,父母兼在承租的公有地種植蔬菜,兩個弟弟就讀國、高中,還有祖父母同住,一家生活安定和樂。

不料,2016年底,魏正雄工作時突然腦幹出血,導致左半邊身體偏癱住院治療,林美秀便辭去工作,專心在醫院照顧他。這時年老的父母也因病接受醫治,全家僅靠林美秀務農收入維持生計,十分辛苦。慈濟適時伸出援手,提供長期經濟援助及心靈慰撫,減輕林美秀的身心壓力。魏正雄半年後出院,持續地做復健。

魏薏珊一到假日就從嘉義趕回埔里分擔媽媽的辛勞,「不回來幫媽媽的忙,我就覺得不安心。」林美秀誇讚女兒是她的好幫手:「薏珊如果放假就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田裡看我在做什麼,然後煮飯、家事都是她一手包辦,很感動……」靦腆的魏正雄露出難得的笑容說:「她煮的飯菜樣樣都好吃!」林美秀滿心祝福女兒:「她明年就要畢業了,希望她能夠考上她理想的教職,以後更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而魏鴻棋去年自臺中高農畢業後,不忍讓媽媽獨力承擔家計,便決定不再升學,選擇留在家幫忙耕種。雖然務農對一個十八歲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但他卻不以為苦。魏薏珊了解弟弟的心情:「因為他覺得自己無法一邊擔心家裡又要兼顧課業,所以選擇先把家裡照顧好,等家裡情況改善了,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當農夫一年多,魏鴻棋曬出一臉健康膚色,他開心地說:「留在家裡,可以有更多時間跟家人相處也不錯,務農也讓我更能沉住氣做事。」他也勇於突破學習自然農法,種出讓人人吃得安心的蔬菜。

對於兒子留在家裡幫忙,林美秀既欣慰又心疼:「覺得有點對不起他,我希望他明年繼續升學,做他想做的事,假日再幫我就可以了。」

◎勤奮向上 學習付出傳遞愛

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魏薏珊上大學之後,課餘時間就到餐廳打工或兼家教賺取學費。長期關懷魏家的志工羅滿圓擔心她負擔太重,表示慈濟可以幫忙繳學費,但她總是說自己能夠負擔,婉拒慈濟的幫忙。羅滿圓深感難能可貴:「薏珊很孝順,也很有志氣!」

魏薏珊念的是教育學系,她希望將來當老師。從小她一路受到許多師長的關愛,下課載她回家,或是幫她申請獎學金等等,善的種子早在她幼小的心靈中萌芽,「那時候就覺得我也想要傳遞老師的這分溫暖,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我盡一分心力去幫助他們,或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慈濟人無私的愛,讓魏薏珊銘刻在心,她也把握機會學習付出,除了參加學校的志工隊,關懷教養院身障的孩子,她也到偏鄉學校指導孩子功課。從孩子的笑容中,她感受到助人的快樂,也肯定自我的服務能力。

即使魏薏珊念書還兼打工,功課一樣可以兼顧,今年她榮獲新芽獎學金的「學習領域獎」,她把獎學金交給媽媽家用,「現在家裡的開銷都是媽媽跟弟弟在負責,他們的負擔比較重。」

◎善念循環 受助者也能助人

兩年多來,羅滿圓不斷地為林秀美加油打氣,也鼓勵她為家人植福。林秀美從大愛電視臺中發現,比他們還苦的人很多,因此她發心幫所有家人加入慈濟會員,「就想盡一點微薄的力量,匯聚成更大的力量,一起來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三個孩子也感受到慈濟人的愛,只要看到家裡有回收物,就會說:「我們拿去慈濟!」愛的溫暖,激盪出這一家人善的漣漪。

歷經兩年多的治療,魏正雄現在已能夠開車去做復建、針灸,也開始嘗試操作他賴以為生的挖土機。看到他不斷地進步,家人和志工都感到開心。陰霾已然散去,迎接他們的是光明的未來……

圖左 :就讀嘉義大學的魏薏珊,一放假就回家,「不回家幫媽媽的忙,我就覺得不安心。」她不但一手包辦家事,也會到田裡幫忙。[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魏鴻棋高中畢業後放棄升學,在家裡幫媽媽務農。當農夫很辛苦,但他卻不以為苦,一年多來深感從中學習,成長許多。[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蔬菜採收回家,還要進行清洗、裝箱的工作。[攝影者:潘常光]
圖右 :兩年多來,慈濟提供魏家經濟援助及心靈慰撫,協助度過難關。[攝影者:潘常光]
圖左 :歷經兩年多的復健,魏正雄(右二)的身體已漸漸康復,家中的生計也有了改善;陰霾散去,迎接他們的是光明、希望的未來。[攝影者:潘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