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大學生環保體驗 人文課程收穫多

大學生環保體驗 人文課程收穫多

E-mail 列印
銘傳大學選修人文課程的學生在學校老師的陪同下至士林環保教育站進行環保實做。人文班進入銘傳大學今年已經第十年。十年來一路和志工一起陪伴學生成長的翁老師指出,修這堂課後,明顯感到學生行為的改變。

翁振益老師(中立)帶領銘傳大學學生一起做環保。[攝影者:吳嘉博]
(2010/03/14)週日清早,揮別前日的陰雨,陽光乍現。天母環保教育站一早即有志工陸續報到,各就其位著手資源分類;天氣略顯悶熱,只見每位志工專注於眼前的工 作,不論氣味是否有異,依然沉浸於愛護大地的歡喜中。

九點一過,銘傳大學慈濟人文課的學生一行十二人,在翁振益及林惠蓮二位老師帶領下到達環保站,配合課堂內容,進行環保實做體驗。

志工姜義向學生講述慈濟做環保的因緣,以及目前全台共有6萬多名環保志工默默守護這片土地,而大愛台全年營運經費,四分之一來自回收資源所得。姜義隨即展示毛毯、圍巾及休 閒衫等環保科技用品印證,做好環保,除了讓地球環境永續以外,若能善用每一分資源,更可化無用為有用,充分發揮大愛精神。

這群學生屏息凝視後,露出讚歎表情。

志工吳嘉博也透過簡單好記的環保口訣,讓學生快速瞭解資源分類方法。接著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體驗瓶罐、紙類及電線類的分類實做。

雖然是初次體驗,但在志工詳細解說下,學生多能立刻上手協助分類,一點都看不出新手登場。

就讀保險金融系的吳詩雯表示,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瓶罐分類區內,流露出難聞的味道,但是看見志工都無怨言,而且做得很開心。

「平常覺得塑膠袋好用方便,看了影片才知道一年的用量這麼大,使用保鮮盒真的可以節省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紙類分類也令詹依陵同學印象深刻,直呼真是一門大學問。羅挺源也 表示,電線的拆解一開始不順手,多做幾次後就簡單多了,讓他學到,只要動手做,就熟能生巧,沒有學不會的事情。

「假日要學生犧牲補眠時間做環保的確是很辛苦,但我們還是要求修這門課的學生,每個人都要要親手實做。」負責人文課程的翁振益老師表示,民國89年政大率先開設慈濟人文 課,引起廣泛的好評與討論。本身也是慈濟志工的林惠蓮老師有感於學習與服務課程在校園推廣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於是向學校及慈濟基金會提出申請。

課程開設從2000年9月至今,已經邁入第十年,每一個學期約15堂的課程,由慈濟志工擔任講師介紹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以及志工現身說法。翁老師說,透過課堂的學習與假日的 服務,從學生心得報告、課堂分享、實習分享、調查訪談、觀察學生行為等,明顯感受到學生們的改變。他也很期望學生能成為善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