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居家清掃志工不畏艱難 關懷戶回饋做好事

居家清掃志工不畏艱難 關懷戶回饋做好事

E-mail 列印
經多次溝通才促成此次為關懷戶做居家清掃,慈濟志工歷經四個多鐘頭,在髒亂的環境中賣力付出;張先生看到回復明亮的環境,臉上掛滿笑容,為感恩志工幫忙,他將回收物變賣所得全數捐出,並決定每個月要捐兩百元回饋,成為慈濟會員,做好事種福田。

用接力的方式將雜物清出,志工顧不得擦拭順著臉頰流下的汗水,及濕透的衣服黏在身上的不適,大家只想快點清理好,能讓這一家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攝影者:洪仲弘]
今天(10/2)是秋高氣爽的假日,早上八點,信義永吉和氣二的慈濟志工約三十位,自己帶著掃帚、手套、抹布……來到位於松山路巷子內,為長期關懷戶張先生的住宅做居家清 掃。

張先生夫妻養育三個女兒,大女兒眼睛失明,二女兒有婚姻的問題,小女兒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此個案是四年前由台北分會轉給信義區訪視志工的,當時由擔任組長的許碧蓮接案與林 怡君師姊一同關懷,兩年前再由白彩雲師姊承接,並協助辦理低收入戶申請。此後,慈濟志工成為張先生傾訴心事的對象。

從四年前開始與他們接觸時,志工發現這間座落於黃金地段,約四十坪大的房子內,雖然擁有三房兩廳,但所有空間都被雜物堆滿了;面對馬路的大片鐵門從未開過,僅能從旁邊的小 門進出,一條陰暗狹小的走道僅能勉強讓一個人通過,每次志工來關懷的時候,都要跨過散落在地上的許多雜物,才能進到屋裡,站在走道的盡頭與他們互動。

有一次,張先生因意外手部受傷動手術,志工前來關心,第一次走進他的寢室,發現幾個房間連門都無法關上,因為裡面也是堆滿了許多物品,將原本的雙人床擠得剩下單人睡覺的空 間,志工僅能站在旁邊關懷他。

◎居家清掃志工不畏艱難

見到八十四歲的張先生進出住家很不方便,讓志工很不忍心,又怕他們不小心發生危險,好幾次與夫妻倆溝通讓我們來幫忙清理打掃,但太太一直沒有答應;直到今年9月志工前往訪 視,巧遇張太太的妹妹許小姐來訪,我們對她提到想為這家人打掃的想法,經過她從中協調,終於促成這次的居家打掃工作。志工也趕緊聯絡里長及管區這件事情,並通知環保局來載 垃圾。

多年來未曾開啟的鐵門緩緩升起,緊靠門邊的椅子、木板、安全帽、瓶瓶罐罐……等雜物,「乒乒──乓乓──」應聲崩落下來。再往屋子裡,堆滿一箱箱過期的麵條、醬油、沙拉 油……等食品,當志工打開紙箱檢視時,大、小蟑螂到處竄逃,驚叫聲此起彼落;志工雖然頭皮發痲,但手卻沒有因此停下來。

據了解這些東西都是,張太太見到東西就想擁有的習性,這樣才讓她覺得有安全感。她會常常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拿回來許多免費贈送的米、油、麵粉……之類的物品;經人推 銷也會買回來不知什麼用途的藥品;看到別人丟棄不用的舊床、舊桌椅、鍋碗瓢盆等器皿,都是她收集的寶貝,光是安全帽就有五十頂之多。東西吃不完又捨不得送人,日積月累的結 果,將整個屋內囤積到滿滿的。

一些人在屋內清理,其他的人用接力的方式將雜物清出。突然間,「哇,有老鼠啊!」聽到潘又慈師姊慘叫一聲,慌慌張張地跑出屋外。

「哎呀!是死老鼠妳也在怕。」一旁的師兄慢條斯理地說;突發的狀況,讓大家暫時舒緩一下緊繃的心情。

清出來五花八門的東西堆積如山,佔滿了整條巷子,幸好隔壁好心的鄰居,馬上將屋前的腳踏車跟摩托車移開,讓志工可以在那裡將搬出來的東西,做好整理分類,沒用的就讓環保車 載走。認出張先生是以前的老里長,環保局的隊長說:「我跟他是哥兒們,不曉得他今天怎麼會淪落到這樣落魄的樣子,今天就特別多幫忙一些。」

◎關懷戶回饋做好事

「謝謝──謝謝──非常謝謝!」張先生看到清理後回復明亮的環境,臉上掛滿笑容,為感恩慈濟志工幫忙打掃家裡;他將回收物變賣所得全數捐出,又從上衣口袋掏出一些錢,對志 工說:「你們這麼辛苦,吃午餐啦!」

訪視組長余宗秀立即婉謝:「我們是義務的志工沒有在收費。」張先生覺得很過意不去,最後決定每個月要捐兩百元回饋,成為慈濟會員,做好事種福田。

看到慈濟志工無私的付出,左右鄰居異口同聲地讚歎:「這種事只有慈濟有辦法,你們早就該來了!」經過四個多鐘頭忙進忙出,志工顧不得擦拭順著臉頰流下的汗水,及濕透的衣服 黏在身上的不適,大家只想快點清理好,能讓這一家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真正做到「拔苦與樂」。 .

圖左 : 多年來未曾開啟的鐵門緩緩升起,緊靠門邊的椅子、木板、安全帽、瓶瓶罐罐……等雜物,「乒乒──乓乓──」應聲崩落下來。[攝影者:洪仲弘]
圖右 : 清出來的東西佔滿了整條巷子,幸好隔壁好心的鄰居,馬上將屋前空出讓志工做整理分類。[攝影者:洪仲弘]

圖左 : 張先生(右)感恩志工要請吃午餐,訪視志工余宗秀(左)立即婉謝;後來他決定每個月要捐兩百元回饋,做好事種福田。[攝影者:洪仲弘]
圖右 : 經過四個多鐘頭忙進忙出,終於打掃完畢,環境頓時明亮起來,志工真正做到「拔苦與樂」。[攝影者:洪仲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