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環保道場」搬到花山 蘇州志工也淨心

「環保道場」搬到花山 蘇州志工也淨心

E-mail 列印
一百五十位慈濟人,把「環保道場」搬來大自然,在3月14日到蘇州新區花山風景區,進行「一日環保淨山活動」,委員慈誠、環保志工、會眾分為七組,為高度約海拔一百七十多公尺、全程山徑數公里的花山,一邊爬山、一邊淨山做環保,也藉此淨化自己的心靈。

花山海拔一百七十多公尺、全程山徑數公里,志工們上山下山做環保,精神十足,把美麗環境還與山林,亦藉此淨化心靈。[攝影者:朱逸寧]
對於一座大山,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和慈濟的法脈如此的貼承。冬末初春,忙碌的蘇州城也能擁有鳥語花香,身在花山的朦朧霧氣裡,閒步小徑,頗覺神清氣爽。原來大 家一直都是如此緊密地生活在一起,每天呼吸著相同的空氣,踩踏著一樣的土地。人生,也只有使用權,若能善加發揮和珍惜,就能用好每一刻快樂、自在的人生。

「環保救地球!」山門前,一百五十位蘇州慈濟人舉起了雙手,用心喊出這樣的願。利用星期假日,在濃蔭蔽嶺,崖壑深秀的花山景區,進行「一日環保淨山活動」,由擔任此次活動 策畫的林宗明師兄、劉欣華師兄等帶領委員慈誠、環保志工、會眾分為七組,為高度約海拔一百七十多公尺、全程山徑數公里的花山,一邊爬山、一邊淨山做環保,也藉此淨化自己的 心靈、感恩大自然天地萬物,回饋大地之母。

淨山環保的起點不是山嶺間,而是山腳下、在你我的腳下就開始了。為了配合當天的活動,活動組特意用心準備了十五個長型夾子,每個組分配二個,便於師兄師姊用工具夾取夠不到 的垃圾;愛維爾食品的員工也用愛心精心預備了一百五十份蛋糕西點,照顧大家的身心。「在起行前,把蛋糕包裝紙盒先回收,我們只帶吃的上山哦!」欣華師兄為了環保,想得真周 到。隨著「一個乾淨的地球」手語團康帶動,大小菩薩們的顆顆愛心彷彿已經開始啟動,趕走冬日低溫的寒氣,發願將溫暖之情傳遞於山林之間。

◎路,在腳下;願,在手中

狹窄的山階上,「叮咚五十三參」曾是花山的一大景觀,「五十三參」取自佛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說,康熙欲登頂花山,寺內僧人連夜,在整塊崖石上鑿出五十三個 台階,登石梯時,會發出美妙的叮咚聲響。

如今的石階上,一個接一個慈濟人的腳步,都成為了善美的印記。我們多麼期待土地上的任何聲音都能傳續,因為任何一種聲音的消失,都是大地的痛楚,人間的損失。所以山道上不 論什麼「寶」,都是我們可貴的資產。去年年底新受證的慈濟志工廖榮三師兄,對於腳下的這條路,他再熟悉不過,因為花山他已經來過數不清很多次了,但今天以淨山的因緣來參加 還是第一次,他說:「當初和林宗明師伯一起來探訪花山、找到這樣的淨土,也找到這裡的主人,我們就確信這裡是可以淨化人心的好去處。」

歷往慈濟環保站的活動,廖師兄參加過很多次,今天把「環保道場」搬來大自然,師伯覺得特別有感觸。我們常說工作中苦於沒有機會做環保,現在機會到來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師 兄師姊參與到潔淨大山的行列裡,原因都是出自一個:藉淨山來淨心。

天氣陰濛小雨,通往山嶺的道路崎嶇濕滑。道路長遠,山林又大,大家很有默契,分開各自尋找「迷路」的垃圾。沿路發現有塑膠袋、飲料罐被棄置在樹叢或水溝中,志工們也不辭勞 煩地深入夾取。剛認識慈濟不久的會眾還發揮著「安全繩」的功能,怕拾取垃圾的師姊滑入水溝,用手緊緊拉住她的背包,還不時的提醒師姊:「慢點哦,小心滑倒。」

◎健身,健心,健大地

花山有森林、泉水、溪流,對於年輕人來說,感受著來自大山的脈脈溫情,是一種幸福的享受。但隊列裡的年輕人並沒有像往常旅行一樣,坐著山崖邊聽微風吹撫過大地,而是用虔念 的心回饋大地之母,彎腰做環保淨山林,報大自然的親恩,如同報母恩一樣敬重。

三個年輕的身影,穿梭在叢林間,眼看剛發的袋子已是滿載「成果」了,他們還很仔細的低頭尋找是否有遺漏的。范紅美是華碩公司的員工,在台北受訓時瞭解了慈濟,回來後更是心 念著慈濟的大型活動,經由錦秀師姊的介紹得知這次的淨山活動,便拉上二位同事一起前來助緣。參與這樣的環保活動很特別,她說,花山是如此的美麗,能貼近大自然做舉手而勞的 好事,何樂不為呢?森林是地球的肺部,就像人的肺部若是濁氣排不出,氧氣吸收不夠,健康就會亮紅燈。登花山,做環保,對年輕人來說健身只是一個引路石,重要的是可以健 「心」,心靈健康很重要。

只有讓山林恢復生機,人才能健康、安居。這樣的簡單道理在年輕的范師姊心裡如此堅定,對慈濟推動環保,她有著自己的感觸:「許多人撿垃圾,更多的是基於其他的目的,但只有 慈濟的環保理念才更入心,有更深遠的意義。」環保減少污染,其實也是在救我們自己啊。

◎心放寬一點

走在山道上,也如同行在菩薩道裡。無遠弗屆,所有走進慈濟的新菩薩因緣各有不同,姚向紅師姊就是通過網路認識慈濟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在心裡默默陪伴她,身為蘇州人的她有 時路過靜思書軒總會停下腳步,心靈講座也成了也成了滋養身心的補給。今年年初,她終於報名參加夜間課程的生活藝術班,開始走入慈濟的各種活動中,真正活在了感恩的世界裡。

來淨山活動前,同行的朋友曾疑惑的問她:「會有那麼多垃圾可撿嗎?」起先她也沒有信心,可看到人人視山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付出汗水的同時,自己和每個人手中 滿滿的垃圾袋,突然發覺地球真的很需要這些「清淨菩薩」。慈濟環保的理念,在姚向紅師姊的心裡常不斷的接觸到,「今天經由親身的付出體會,明天又在生活中漸漸的加深,一定 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的。」她的信心比來之前更足了。

「我最喜歡生活藝術課裡的一堂:心寬念純。這是我們生活中接觸的態度,心要放寬一點,手要放開一些。」她說。

◎最後一塊淨土

藍天白雲,融入進了自然美景之中。登臨到了山頂的蓮花峰,心境變得非常開闊,往下看,花山就呈現一片綠意盎然。上山時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下山時則挺起 腰,充滿信心,對志工而言,最大的回饋就是放眼望去沒有一張紙屑。

「家裡的垃圾,人人都知道要將它丟棄,而宿舍走道上的一個紙屑,我們有更積極地將它處理嗎?」環保淨化的道路上,離不開「眾」的力量,一群來自南京鐵道師範學院蘇州校區的 二十六位學生,沿途用實際行動向一貫的環保口號表訴著新的意涵。滕慧就是其中一位大學生,上山沿途,當看到山野間的垃圾廢物,如此的雜亂,她想:「難道這就是,花山,蘇州 的最後一塊淨土嗎?」她滿腹疑慮,參加學校的志願者社團的她,認同慈濟環保理念的同時,更覺得環保不應只是一種口號,更要付出行動,心中的垃圾,更需要有勇氣能將它傾倒、 將它釋放。

投入淨山活動的當下,終於讓滕慧做得快樂,她說,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啟發周圍同學們的愛心,身體力行,時間累積,就能影響深遠,也才會有成效。千萬不要讓我們心靈的最後一 塊淨土,也變成了危機重重的「禁土」。

◎行動會說話

最清淨的心,是一顆愛地球、愛大地的環保心;最溫馨的親子畫面,則是父母與小孩同行,一起撿垃圾、做環保的快樂時光。環保志工不分年齡,五歲的小菩薩手腳利落、眼神敏捷, 比媽媽彭鳳霞還有幹勁。

行動會說話,也能引起孩子更加重視資源回收的意識。說的再多,遠沒有做的印象深刻,彭鳳霞師姊說,就是利用這樣的教育方法,不用一言,卻可化作萬語,週日帶孩子來花山,一 方面是讓自己親身體驗,從小增加環保愛大地的意識,比在家裡打遊戲看電視學得多。

在青山綠水間,小孩子的心猶如剛長起的新芽一樣的蒼翠,清淨大地的心念,就像一顆善的種子慢慢萌芽。「帶小朋友來瞭解,我總會深入淺出地引導孩子,知福惜福,也懂得如何做 資源分類。」在家裡,彭鳳霞師姊就學習在慈濟環保站的習慣,分類資源,細心的回收,她希望把這份無聲的語言,帶給她的下一代……

◎心中有青山

為山織衣、為路縫扣,花山「僕人」陳慧中師兄,對愛山惜大地的感動很深厚。丟下企業,來到花山,與當時的吳縣國營林場簽下了一份為期四十五年的合同,他就是靠這顆心守護著 大地,念著這片「最後的淨土」。在花山十一年,每年到了春秋兩季,就是垃圾最多的時節,由於山林面積廣大,光靠本山的員工精力實在很有限,現在慈濟人能把環保活動帶進大自 然中,淨山本就是一種惜福愛大地的行動,倡導蘇州市民都能從小處做起,來推動環保。

林宗明師伯是此次活動組的策畫,淨山活動在蘇州慈濟還是第一次,因為近期天氣冷,環保站可回收資源物不多,平日連續性的環保活動也要等到6月份才會開始。「因緣殊勝,我們 選擇在大自然中做環保、加深互動、調理身心、淨化山林,可謂一舉多得。」地球的環境、山林的環境需要大家的呵護,走入山林,不要忘記將自己製造的垃圾帶下山,讓山林恢復生 機美麗,除了留下足跡,其他什麼也不要留下……

丟的人消「福」,撿的人拾「福」,大自然的每一物都是珍貴的「寶」,帶著疼惜的心該下山了。山門處,大家紛紛集中起回收來的垃圾,滿滿的兩座黑色「小山」很快就建了起來, 想到自己的手中曾經拎著的,更像是一袋袋的「黃金」,被遺棄的垃圾都是大自然值得珍惜的資源。用心淨換土淨,活動組的師兄姊們也用虔敬的心遞上一個慈濟環保包,作為回贈的 結緣品。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這樣一座簡樸、但富足的青山。

圖左 : 曾是照顧戶的陸福根師兄,平時都積極參與各種環保活動。他分享:「我最喜歡做環保了,今天做環保更開心,這樣子撿,山看起來乾淨多了……」[攝影者:朱逸寧]
圖右 : 花山景區負責人陳慧中師兄分享:自小在這裡的農村生活,雖然都開發成現代化工業區,鄉親們的經濟條件大多都很好了,但生活環境的狀況卻越來越不理想了。[攝影者:朱逸寧]

圖左 : 周星星小朋友,在台灣跟著奶奶做環保,在蘇州跟媽媽做環保。他有些奇怪的問:「為什麼這些垃圾都在土裡面啊?」[攝影者:馬心月]
圖右 : 一百五十位志工利用假日,在濃蔭蔽嶺,崖壑深秀的花山景區,進行「一日環保淨山活動」。林宗明師兄與大家做行前叮嚀。[攝影者:晏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