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世新大學師生 用最美的雙手做環保

世新大學師生 用最美的雙手做環保

E-mail 列印
社會服務教育是學生很重要的學習區塊,向來重視學生服務教育的世新大學,特別安排學生到同樣位處木柵區的慈濟「木柵環保教育站」參訪與實作,期待學生們體認舉手做環保的重 要性。

◎利用假日學習做環保 3月13日星期日,風和日麗,是許多年輕學子喜愛出遊的日子,但世新大學經濟系一年乙班的學生們,卻願意犧牲假期來學習做環保。九點不到,由陳世能老師帶領的三十五位學 生,浩浩蕩蕩到慈濟「木柵環保教育站」,希望對環保回收與垃圾分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植下生百千萬億的善種子 參訪活動分為兩大部分,首先透過影片「赫曼家的晚餐」及「世紀劇毒」的說明,提升學生對環保議題的理解與重視。靜態課程中,黃文川志工循循善誘,提醒學生要珍惜資源、勿浪 費;而對於影片中專業醫師的說明,黃文川更懇切的說:「為了健康,大家要隨身攜帶環保餐具。讓現在的自己多一些不方便,可以減少以後子孫的不方便。」也許不盡然所有學生都 能立即體會「不經意製造垃圾,會禍延子孫」的意義,但志工們還是努力傳達正確訊息,只要其中有學生吸收、認同了,就會成為一粒善的種子,則可生百千萬億善念。

靜態課程後,張淑鄉志工帶著各組學生,分別在不同分類區實作體驗與學習。看到成堆的資源回收物,以及難免飄出的垃圾氣味,有些同學皺起眉頭。陳世能老師很快的戴起手套,帶 領著同學們動手做。動手做之後,學生們似乎從中有所體會,個個認真的跟著做分類。一會兒聽到這邊同學問:「師姑,這塑膠袋上印了字,是不是要剪掉?」一會兒那邊的志工又 說:「同學,這個保特瓶的蓋子拿掉後,還要用工具把瓶口的環扣拆掉。」木柵環保教育站,一時間熱鬧無比。不一會工夫,原本堆成小山的回收物,漸漸變平坦。

◎做環保的雙手最美 「同學們要珍惜機會,多貢獻!」實作體驗課程後,陳世能老師語重心長的說。陳老師提醒學生,吃過、用過後產生的垃圾,一定要分類、清潔乾淨。生活中要盡力做環保,不要忽略 積少成多的力量。陳老師期勉學生:「藉由今天參訪與實作的體驗,希望同學們未來六、七十年的人生中,都能落實隨手做環保,並從生活細節中去影響周遭的人。」

從一開始就拿著剪刀仔細將塑膠袋上印字部分修剪下來的黃信華同學,表達他的感想:「以前從來沒做過資源回收,今天來體驗後,發現真的很辛苦。」黃同學還立下志願,說以後一 定會盡力做資源回收,而且要影響周遭的親朋好友一起做。 陳柏愷、王懿德同學也都表示:「實際做了分類,才真正體會當中的辛苦、也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未來會繼續做環保。

一路陪著學弟妹,負責活動籌辦的經濟系學會會長陳柔安同學,知道環保的重要,在家中已習慣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她說:「今天體會到師姑、師伯做環保的辛苦,以後除了會幫 媽媽做分類外,更要在生活中減少製造垃圾的機會。」

世新大學的學生,從對環保還一知半解的狀況,到體認箇中辛苦,並願意繼續做環保,以及影響周遭人的改變,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志工們,備感欣慰。如同上人慈示:「最美的雙手, 可以為地球保健!」這群師生們,今天發揮了他們最美的雙手,度過一個深具意義的假日。 .

圖左 : 黃文川志工循循善誘的告知學生正確環保觀念。[攝影者:詹勳池]
圖右 : 志工們細心指導學生如何分類。[攝影者:詹勳池]

圖左 : 陳世能老師(右一)、黃信華(右三)和其他同學們,仔細聽著志工說明如何回收塑膠袋。[攝影者:詹勳池]
圖右 : 陳世能老師要同學「珍惜機會,多貢獻!」[攝影者:詹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