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食物銀行發放日 慈青樂協助

食物銀行發放日 慈青樂協助

E-mail 列印
食物銀行在加拿大的社區文化裡,可說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遭逢困境的人,如:低收入戶、臨時失業者、剛到加國的新移民等,是個極大的幫助。

列治文慈濟志工們從2004年開始,每週三、週四兩天到列治文食物銀行幫忙整理物資、清理及發放,七年來從沒間斷過的付出。因此和食物銀行建立了彼此信任的感情,同時也成 了贊助者之一。但因為發放的時間是上班、上課的日子,雖然慈青們想參與這個志工站,但一直苦無機會。

2011年7月6日,對於列治文部份慈青來說,是一個難得又特殊的日子。因為正值暑假,他們終於有機會到食物銀行服務了。這次有兩位陪伴媽媽、慈青六人、慈青之友(註)三 人和志工六人,共十七人到食物銀行巡禮,並協助打包食物和衣物。當天共服務一百九十四人,順利領取所需物資。

◎勿以善小而不為

近年因經濟持續不景氣,食物銀行食物存量嚴重短缺,但每週來領取物資的家庭日益增加;列治文區志工瞭解情況後,開會共議並一致贊同展開一連串活動來籌募資金,購買食物贈予 食物銀行。

2010年7月起,志工在關懷的毅慈康寧苑(老人院)推動愛心竹筒,每星期長者踴躍樂捐。今年6月25日,志工邀約長者們把竹筒的存款倒出、點算,老人家們很認真地計算和 覆核。站長吳詠賢(慈韡)師姊感恩他們的善行,並將把他們的愛心捐款購買食物送給食物銀行,長者們也很支持。

志工除了持續在區內推動竹筒外,人文學校師生也將家中可退押瓶費的瓶罐捐出,由慈青每週六幫忙收集。雖然全部活動所募得的善款不多,卻是集合大家的用心與愛心。

◎食物銀行樂服務

7月6日早上九點,志工在食物銀行集合;首先,把準備贈予的義大利麵條及大型超市(Superstore)捐贈給慈濟的過季衣物,搬運至倉庫;再由食物銀行職工孫英女士 (Ms. Judy Sun)介紹食物銀行的創立與功能、物資來源、日常運作等等,還提及大部分的工作都由義工擔任,有些義工本身也是來領食物的貧戶呢!

接著就是開始忙碌的發放工作了,當天食物銀行保留三個位置,給難得到來的慈青們參與對外發放,另外四位慈青幫忙發放當天慈濟帶來的衣物,讓他們有機會直接為貧戶付出。

對著種類繁多、不同尺碼的衣物,慈青們有條不紊、耐心幫忙找出合適衣物;這次嬰兒和幼童的衣物佔了半數,所以懷孕媽媽和有幼童的家庭收到這些禮物,都展開笑顏。

除了發放衣物外,還有一組慈青幫忙把一百盒的義大利麵條(共計四百公斤)分裝成六百份,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不容易。後來得到經驗豐富的志工們幫助,一條就像小型工廠的動 線,有系統地運作起來,終於在指定時間把任務完成。

工作結束後,對於這群平常生活無憂無慮的慈青來說,真是法喜充滿啊!食物銀行孫英女士表示,非常欣賞慈青的表現,覺得他們很有禮貌、工作認真、又有效率,非常難得,是其他 義工的典範。

◎慈青談付出心得

慈青學姊王俐穎分享,參與志工行列近十年,卻一直沒有機會到食物銀行服務;這次終於因緣俱足,有幸參加發放,在巡禮中得知食物銀行的運作過程。她很訝異前來領取物資的人, 不需要提供低收入戶證明,雙方建立在誠實和信任上;而貧戶也沒有因為物資是免費而貪心,他們只拿自己需要的分量,有時給多了,他們還會主動退還。如此自愛、互信以及互相尊 重的態度,令人感動,但也讓人感嘆即使在富裕的列治文市,仍有那麼多的人需要幫助啊!

慈青王明鍇則觀察到,來領食物的人都守規矩、不囉唆也不打亂秩序,非常尊重食物銀行的「榮譽系統」,例如:有位先生表示上次拿的米果餅乾還有,這次不需要了;其實他可以再 度拿取,但他也為其他人著想不多拿。所以,相信當天來領取物資的人都有同樣的理念──不貪小便宜。另外,從他們的笑容看得出內心是歡愉的,同樣,王明鍇認為能為他們服務, 也覺得很幸福、很快樂。

慈青羅傑分享:「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食物銀行的發放,這次的體驗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以前幫助的人大部份是因為天災造成需要外界的救助;而來食物銀行是與我們生活環境相似的 人,卻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無法自給自足才必須要向外界求助。見到他們拿到食物和衣服的神情既滿足又感激,真心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度過目前人生中的難關。羅傑說:「這讓我體會到 我們真的很幸運,也很幸福,能夠過著衣食不缺的生活,所以,以後更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慈青之友沈妤庭提及個人能力有限,但若結合眾人之力,就能幫助更多的人,這裡集合很多公司及愛心人士的捐贈,還有志工們的參與,過程中若缺少任何一方,那麼助人的任務就無 法完成。

沈妤庭表示,「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是卻是不可或缺的」這句話正是這次所學到的。另外,食物銀行內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嚴謹,敬業樂群,並以尊重的態度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服務,並提醒每位來幫忙的義工,要持著感恩尊重的心去為他們付出,也令人非常感動。

慈青們從這次服務感受到見苦知福,學習安排有秩序的發放,秉持六大原則:「直接、重點、及時、務實、感恩、尊重」的態度;從瓶罐回收、食物採購、搬運到贈送以及衣物發放, 皆由慈青承擔,希望藉著此機會從頭到尾參與,深入體會及學習。

註:由於加拿大溫哥華地區,慈青人數未能在各大學成立慈青社,故慈青歸屬社區志工。「慈青之友」指年滿十六歲、高中以上的青年學子,常參與社區志工或分會活動,並定期參與 慈青家聚,即可認定為慈青之友。若是服務滿一年以上,又常參與讀書會、慈青日常會務活動,經評估後,認同慈濟理念並具有慈濟精神者,方可穿上制服成為慈青。

圖左 : 慈青每個星期於列治文人文學校收集可退押瓶費的飲料罐,募集多方愛心積少成多,準備換購食物捐給食物銀行。圖為2011年1月8日。[攝影者:黃雅蓉]
圖右 : 這次發放多數為幼童的全新衣物,許多推著嬰兒車或帶著孩子的民眾收到禮物,都笑逐顏開。[攝影者:黃雅蓉]
圖 : 志工分裝著從回收瓶罐、愛心竹筒.....等而來的募款,所購買的一百盒重四百公斤義大利麵條,得以嘉惠更多家庭。[攝影者:黃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