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感恩慈濟照顧 浴佛不能少我

感恩慈濟照顧 浴佛不能少我

E-mail 列印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佛誕日、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重要日子,證嚴法師引導世人要知恩、感恩、報恩,做一個手心向下、付出的人,更提醒人人感念佛恩、父母恩、眾 生恩。以父母生養身體來身行善事,以「報父母恩」;用深入佛法增長智慧,以「報佛恩」;更需時時為苦難人,拔苦予樂來「報眾生恩」。浴佛是以虔誠心觀想佛的智慧,衷心禮讚 諸佛菩薩,並領受清淨智慧法水,來洗滌內心的無明煩惱。

5月13日是大同環保站拆遷前,最後一次的朝山浴佛典禮,慈濟志工引領社區會眾近三百七十位同來浴佛,感念三節合一的殊勝。精進組志工楊美容與陳秀妙引領大眾朝山,從環保 站門外唱誦佛號,三步一跪,緩緩到浴佛台前。當下人人心淨無染,一心向佛,虔誠祝禱,祈求天下無災。

◎ 轉心轉念

隊伍中有一個壯碩身影,可是頭卻歪向左肩無法挺立,他是李主仁,在一次工作中受傷,脊椎第七節嚴重壓迫神經,讓他的頸部再也無法直立起來,只能以變賣回收物來維生,領取政 府重殘津貼七千元補助;雖然收入微薄,但生性樂觀善良,身體的不便,不以為苦。

志工陳正和與廖秀貞對他居家關懷時,常給予關心與輔導,希望他能接受臺北慈濟醫院骨科有效的醫療,假以時日恢復健康。李主仁來參加朝山與浴佛,感恩慈濟人對他的幫助與關 心,讓他能真正投入志工行列,雖然他現在仍領補助金,但已懂得手心向下,是慈濟會員。

長者王張蓮透右手牽著身心障礙的兒子,左手捧著竹筒,站在浴佛隊伍中,眼睛不時投向有點不知所措的兒子,露出關愛的眼神。他的兒子是弱智,每天都坐專車到陽明教養院上課, 學習一些簡單技能。家中雖有需要長期照護的孩子,但王張蓮透行善不落人後,每天投竹筒存善念,希望小錢滙集在慈濟的功德海中,發揮更大助人的功能。每年的浴佛節她都會參 加,帶著孩子過最有意義的母親節。

潘愛鑾女士從越南遠嫁來臺灣,育有一男一女,但因先生不務正業而離婚,獨自堅強地負起養育責任,幸好結緣志工靜淑做居家關懷,心疼她單親媽媽又身兼數職,常鼓勵與關懷她, 今天還陪她參加浴佛,讓她的心靈浸潤法水中。潘愛鑾祈望自己能以更大的毅力勇氣,來克服現實中所有困難。

◎ 助人最樂

志工張秋美投入環保已三年了,走入慈濟是因為八八水災時,看到大地重創,看見災區受苦難的人,讓她跟著哭了三天;同年,大同志工在永樂國小舉辦愛灑活動,她就主動參加志工 行列,幫忙排桌椅及佈置會場,之後更是天天到大同環保站做回收分類。張秋美懷抱可愛小孫子一起來浴佛,她說:「這個寶貝是我每天向上人法相祈求而來的,我會特別珍惜這份祖 孫緣。」

環保志工潘趙秀,結識她的人總會叫她一聲「阿秀姨」。潘趙秀力行環保多年,風雨無阻,多年前做小生意的攤位,如今堆回收物做環保;每天清晨四、五點就出門撿環保回收物,平 日也在萬全街一間環保倉庫裡幫忙分類。她因接觸慈濟,受到上人精神感召,深入環保不懈;兩年前兒子因病往生,她雖然心疼,但入佛門瞭解生死乃自然法則,心靈較能放下情愛, 轉換成大愛來對孩子祝福。

長者傅許碧杵拐杖,坐在甜甜椅上,站起來需要人拉她一把才能起身,她的雙腳無力,無法到處走動,但每一年的浴佛她一定要來參加,她認為來向佛陀頂禮是對佛的尊敬,也讓自己 的心靈得到法喜。傅許碧年紀已高,早已退休但稍有積蓄,有時孩子拿錢孝敬她,行善不落人後的她總是累積到一筆數字,就請志工李素真到慈濟臺北分會財務組幫她捐出,護持社區 道場建設。

莊嚴又殊勝的浴佛典禮,人人以最虔誠的心來浴佛,並以佛清淨智慧法水洗滌自己內心的無明煩惱,回歸純真赤子之心,引導人人心發好願,口說好話,回歸清淨心,付出力量,利益 人群,廣聚福緣,祈求天下社會詳和無災。浴佛典禮在大眾合齊唱誦〈浴佛偈〉,做「大迴向」後圓滿結束。志工願將佛陀的德香、法香帶回家,化作人間馨香,讓世間處處有愛的循 環,也祈願佛法的智慧與慈悲的光能照亮世間,讓人人心地光明而清淨。

圖左 : 長者傅許碧送善款護持社區道場。[攝影者:張介冠]
圖右 : 長者王張蓮透帶孩子一起來浴佛,並發心捐款。[攝影者:張介冠]

圖左 : 5月13日慈濟志工引領社區會眾近三百七十位參與朝山。[攝影者:張介冠]
圖右 : 八八水災後發心做環保的張秋美師姊,今天帶著小孫子參與浴佛。[攝影者:黃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