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彩繪親子地圖 傳達心聲遞愛心

彩繪親子地圖 傳達心聲遞愛心

E-mail 列印
炙熱的天氣,漫長暑假何處去? 在慈濟松山聯絡處舉辦為期兩天的2012年暑期親子成長營, 7月15日進入第二天課程,延伸前一日「種好因」課程撲滿的概念,以及透過慈 濟人生命故事的分享,讓參與課程的親子一起學習如何愛護資源,省水、省電、珍惜物資,素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讓孩子過個不一樣的夏日假期。

◎彩繪親子地圖 傳達心聲遞愛心

「親子地圖」,藉由繪畫表達心聲,繪你所聞,畫你所見,展現樸實藝術的真髓,給孩子美化、教化、淨化的觀念,導向未來學習的方法。

志工張鈞翔與童雅屏帶領孩子們彩繪竹筒,把省下的電、水、米,存到電撲滿、水撲滿、米撲滿;將這樣的概念,化為行動,引領孩子許一個好願,存個好心念。

一支支竹筒上寫滿了靜思語和小朋友許下的心願,「我每天要存10塊錢」、「我每天要存5塊錢」……。當孩子們伸出手,將「愛心」投入竹筒裡傳出「咚」的一聲,善的迴響不但 祝福自己,也祝福別人。

陳羑希手上的彩筆不停地在竹筒上畫出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轉轉畫好的竹筒,他充滿自信地說:「畫這些是想表示我們要愛護地球,不可以破壞地球。」

曾經上過畫畫課的葉謹嫻說:「因為不小心畫錯了,我畫愛心填補。這是一個創意很棒的課程,透過畫畫表達行為,讓我知道畫畫的概念。」

◎親子教育 經驗分享

自幼生長在臺南鄉下,生活困苦的慈濟志工林朝富師兄,一直將小時候母親說的一句話「將來若有一頓飯吃,也要分一碗飯給別人吃」牢記在心。他感念父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們要有助 人的心,為他們撒下好命的種子,今天才有機會來與大家分享。

他曾經抱持著「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式」來管教兒子。有一次,因孩子行為偏差,林朝富將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其實,當時心中有些後悔,但是礙於做爸爸的尊嚴,拉不下臉和兒子 道歉。」他笑了笑,接著說:「還是太太有智慧,寫信給兒子,請兒子先道歉,化解父子之間的衝突。」

事後林朝富反省自己的「教導」太激烈。 從此以後,他用鼓勵教育孩子,改變溝通的方式也修補了父子之間的感情。

透過林朝富的分享,家長們學習其中的奧秘,在親子教育上,父母需要用心、耐心並運用智慧,以正確的方法與態度,用欣賞與鼓勵,才能讓孩子活出生命的美麗。

來自新竹的張巍纁,之前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有一次老師當著她的面,對第一名的家長說,「若每個小孩都像你家的小孩(是指第一名的孩子) 一樣,那我就輕鬆了。」她因這句話 覺得難過、自尊受辱,因而在回家的途中大聲駡了孩子。她很難過地說:「其實孩子需要時間成長,以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在慈濟學習到用正向的方法,讚美的方式和孩子互動,也 鼓勵孩子要懂得付出。」

◎多元課程 親子共同成長

遠從廣東深圳來的孔娟,帶著女兒葉謹嫻和姪女張霈馨,把握機會來參加營隊。她說:「婆婆幫我們報名來參加。營隊的課程豐富,內容精采、活潑又多元,動靜結合,孩子們很快樂 也很喜歡。」

在深圳擔任親子班隊輔的她,在親子班的活動中,沒有辦法照顧到自己的孩子,在這兩天的課程中,能夠實實在在的陪伴孩子,孩子很開心;也從中體會,在帶別人孩子的時候,也要 關心自己孩子,照顧好他們的心。

「剛開始,以為這個活動就是念念佛經,應該滿無聊的,之後才發現活動很有趣。而且明年還要來參加。」張景晴小朋友開心地分享。爸爸張博彥分享:「全家四人來參加活動,孩子 慢慢地融入這個環境;大女兒說要參加慈青,小女兒說要參加慈少。 」

姊妹倆一起帶著孩子來參與課程,姊姊黃枚期分享:「過去常用錯誤的方式教小孩,親子關係這門功課,還有很多要修。」妹妹黃芳玲說:「課程非常豐富,原本以為自己很環保,來 這裡學得更多。接下來,想要報名親子成長班,藉由學習,慢慢成為有智慧的媽媽。」

為期兩天的親子成長營,在感恩分享時刻,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上臺分享,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溫暖臺上、臺下的心靈;大家也感覺收穫滿滿,並發願參與慈濟,加入慈濟的行善的行 列。

圖左 : 張博彥一家四口,分享參與這個活動後,孩子慢慢融入慈濟的環境,接受人文薰陶與教化。[攝影者:林美雲]
圖右 : 志工林朝富分享母親一句話,讓自己一生受用無窮。[攝影者:郭淑靜 ]

圖左 : 今年開始參加親子班,假日在媽媽陪伴下到書軒當小志工的張宏宸,也和大家說「親子營有夠讚」。[攝影者:郭淑靜 ]
圖右 : 姊姊黃枚棋(圖左一 )與 妹妹黃芳玲(圖左四)帶領孩子分享心得,期待再參與親子成長班。[攝影者:林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