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安心福富足 恭敬心送達

安心福富足 恭敬心送達

E-mail 列印
繼2月12日在臺南倒塌的維冠大樓周邊,志工挨家挨戶的拜訪,做安心關懷後,上人慈示為重災區受災戶進行安心「福富足」發放,以深層安頓受創者的心靈。

◎傾聽膚慰 安定人心

上人視訊連線慈勉:「地震罹難家屬,心很不安,慈濟人盡一切陪伴,安撫以外,還要真正做到如親人般照顧,真是天下一家親,不是口號,是實質行動,展開雙手擁抱,肩膀做災民 最好的靠山。」接著上人聆聽各功能組報告與訪視關懷分享。

林素娟每天叮嚀自己在訪視時,要做到傾聽,帶著上人與全球慈濟人帶來的祝福,大多受災戶聽了就會將心中的驚恐,不安漸漸釋放出來,找到重新站起來的理由與力量。受災戶甚至 反過來會鼓勵志工,決定自己把這份愛,再分送出來,給更需要的人。送給公婆,鄰居……「傾聽」、「膚慰」,真的是安定人心的力量。

簡惠雯也說起她與一位阿嬤互動的真情對話,她問「阿嬤覺得舒服嗎?」阿嬤不說話,她幫阿嬤撫摸頭,按摩,抹寬心油,片刻後再問「阿嬤,吃了嗎?……」「喝了嗎?……」時間 仍然是在冷默中,悄稍又過了一陣子,阿嬤才開始說話,阿嬤說:「三十年前老公有小三,小三在一天拿不明物體來家裡,後來老公、兒子都相繼死去。」

「三十年後,又是一個悲劇,我七十二歲了,身邊只有長媳,頭七才找到長孫遺體……」阿嬤滿臉盡是老淚縱橫,嗚咽地泣訴著「我都準備好紅包,現在已看不到了……」志工們依舊 默默祝福她,繼續按摩,膚慰。

人醫會接著趕來按摩許久,阿嬤放身子變軟,心漸放下了,再問她「要喝水嗎?要吃麵包嗎?」阿嬤終於說「好」,但仍舊怪怨命苦,簡惠雯此時掏心地說:「我媽媽三十年也是因車 禍往生,也是會有怨尤,但後有師姊陪伴,時間經過讓我慢慢走出來!」她鼓勵阿嬤一定要堅強走出來。

「昨天頭七,是接受親人永別事實的關鍵時刻。」志工游美雲一語道出家屬不得不面對的痛!她帶著「福富足」恭敬獻給現場的親友;她只要看到有家人單獨在那裡,就會主動靠過 去,就有一女士,怪媳婦孫子都住在娘家那裡,游美雲繼續與她深度聊過,明瞭情況後,就勸她說:「媳婦是個很好的媳婦,妳要轉念。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怎麼讓全家安心度 過?」當這女士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後,接著引領她、陪伴她做環保。

志工們在彼此分享如何為受災戶療傷止痛的經驗中相互取經,更讓志工們覺得責任尚重,路途尚遠,大家互相激勵,即按既定的安心「福富足」規劃的行程大步邁出!

◎事死如事生 真誠表達

游美雲帶領大家來到收容地震罹難者遺體的臺南市立殯儀館,參與臺南在地志工關懷膚慰的會議,其中志工劉銘正有提到一個嚴肅的生命課程,怎麼做到不管對亡者或生者的尊重? 「有的遺體完整、有些不完整,有的已無法辨識,紛亂中如何在屍袋上別上往生者的姓名?」

他又說:「剛好大年初一,殯儀館人手不足,不管軟體或是硬體,像遺體送來的時候,家屬覺得親人好像還活著,會冷,於是志工就將遺體鋪上毛毯。」「特別請木工設計木板階梯, 好讓冰冷、彊硬的遺體完整送至冰櫃。」這次膚慰做到了直接、重點原則。

話剛說完,從樓下傳來一位阿嬤淒厲的哭嚎聲,慈濟訪視志工與心理諮商師、社會局人員沿著樓梯一路攙扶著上來,阿嬤口中頌念著似是經文的調子,難過不捨剛認出是女兒的遺體, 這淒厲聲糾結住與會的人員心思,會議被迫中止。

所有安慰的語言都無法讓阿嬤停止哭嚎,志工三三二二,來回在阿嬤、兒子與孫女之間,不停地膚慰或按摩……愛不需太多語言,是要真誠的表達,終於如上午簡惠雯分享的例子,阿 嬤願意開口喝下,還不足以補回她所流逝眼淚的水量,聲音也逐漸平息……

而她兒子正由志工吳宏泰陪伴,開啟她兒子心鎖,而開口說話的鑰匙是來自之前吳宏泰到湖南賑災所存下愛的存款,「聽你的口音好像是湖南口音是嗎?」她兒子問「你怎麼知道?」 由這開始建立互信的橋樑,隨後也攙扶他至福慧床稍作歇息,平靜情緒;在游美雲恭敬獻上「福富足」後,二位師姊再度陪同送她們一家人回飯店歇息,並駐足飯店關懷,以達全程、 全人的關懷陪伴。

志工謝雪霞在送走阿嬤後,由感而發說:「家屬往往難以接受無常,我們最主要的就是要陪伴關懷。」剛發生地震後,慈濟馬上成立指揮所,大家愛的接力,愛心遍布災區,各地捐獻 湧入,慈濟率先進入,隨後各個慈善團體也都陸續到達。希望臺南人的自助,再有天助、人助,與大家共祈「讓災難停息,讓愛永遠循環!」

圖左 : 志工游美雲提到2月12日是頭七,也是接受親人永別事實的關鍵時刻。[攝影者:游錫璋]
圖右 : 喪女之痛,在確認遺體後,讓媽媽哭嚎不斷,志工不停地膚慰或按摩。[攝影者:游錫璋]

圖左 : 志工謝雪霞(左一)由感而發表示家屬往往難以接受無常,我們最主要是默默陪伴關懷。[攝影者:游錫璋]
圖右 : 志工以實質行動,展開雙手擁抱,默默陪伴做災民最好的靠山。[攝影者:游錫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