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香蕉葉取代保麗龍 國際學校環保風

香蕉葉取代保麗龍 國際學校環保風

E-mail 列印
「沒關係!我們可以嘗試下一家。」老師戴安娜(Diana Yacou)輕輕地安慰學生。學生收起失望的臉孔,鼓起勇氣托起一盤香蕉葉,前往下一家攤位,與攤主溝通,希望 他們能夠使用可自然降解的香蕉葉,取代即用即丟的塑料餐具。

放眼望去,人潮絡繹不絕的食堂裡,有各國風味的小食,像個小聯合國,有金發碧眼的歐美人、膚色黝黑的亞洲人,有年長者,也有年輕父母帶著小孩,更少不了承擔工作人員的中學 生;除了食物叫賣聲,食堂外還有玩樂區的歡笑聲,戶外舞臺的表演音樂等。

這是3月19日在新加坡東南亞世界聯合書院(UWCSEA,簡稱書院)東部校園一年一度的家庭日(Family Festival),如何讓數千人次的大型園遊會變成綠色 園遊會?成為該院師生思索多時的問題。

◎師長長期陪伴 多次參學

書院是一所國際學校,在新加坡設有兩個校園。其中之一的東部校園坐落在淡賓尼,有現代化的校園和國際化的學生群。該院其中一個辦校方針是永續性未來,推動環境保護不遺餘 力。校園內,除了能看見一般的回收桶,還有堆肥製作區,教職人員也經常自備環保餐具。

2014年,該院主動聯絡慈濟新加坡分會,希望能與慈濟展開合作關係,協助學生自發地在該院推動環保。自此慈濟志工定期進入書院,在手機上設立溝通平臺,與書院的學生環保 團體「綠手指」(GreenFingers)和指導老師戴安娜交流經驗。

兩年多來,志工進入校園不下十次,以資深經驗引導學生,陪伴學生策劃校園大大小小的環保推廣活動。討論中,雙方發現可以把慈濟慈善新春義賣會中推動環保的經驗,運用在該院 一年一度的家庭日。

於是,綠手指在2015年和2016年組團前往慈濟慈善新春義賣會觀摩,學習做分類和資源回收。除此之外,學生也曾組團前往慈濟環保教育站、社區環保點、與慈濟合作的回收 廠參訪,深入了解慈濟的環保理念與做法。

◎志工用心籌劃 機會教育

2016年,綠手指從創辦時的二十多名成員逐漸減至八人。人雖少但志氣高,而且具有熱情。1月起,綠手指即著手計劃,讓3月19日的家庭日不再使用保麗龍,並架設洗碗區和 多個資源分類區。

環保志工陳蘇姍陪伴綠手指團員多年,她分享過去義賣會的經驗,讓學生從餐具著手,並落實「清淨在源頭」的理念,事先與攤主溝通,拒用保麗龍。在活動開始前,綠手指甚至寄出 了多封電郵鼓勵家長自備餐具,提醒綠色義賣會的重要性。深怕所規劃的無法有效執行,綠手指還集資購買了兩百套環保餐具,以備在校園大大小小活動中借出,讓參與者使用。

為了協助學生籌辦這次活動,陳蘇姍兩度進入校園與學生討論,也與學生一起動手把新購回來的餐具拆裝、清洗。過程中,學生疑惑地詢問:「每一個湯匙都需要塑料包裝,這樣會不 會浪費呢?」陳蘇姍從中引導:「沒錯,我們消費者可以反省,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選擇,廠商也會改變包裝模式。」

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陳蘇姍把握機會教育,無形中分享正確的環保理念。

◎團隊創意點子 勇於宣導

為了讓家庭日更加綠色,綠手指還想出了兩個新點子——香蕉葉和流動回收桶。

「他們嘗試用香蕉葉去取代紙盤和免洗盤……這是學生自己想出來,我覺得非常棒。香蕉葉用過之後,他們可以拿去校園的堆肥區做肥料。」陳蘇姍讚歎道。

陳蘇姍曾向學生提及,做資源回收要做到人家方便,沒想到學生認真聽進去了,策劃了兩個流動回收桶。推著流動回收桶,學生穿梭在人群中收集已用過的香蕉葉或是回收物,甚至到 餐桌區協助訪客處理桌上的「垃圾」。

來自智利的學生芭芭拉(Barbara Ureta)參加綠手指不到四個月。活動當天她帶了一位新朋友,一起推著流動回收桶在餐桌區協助宣導回收,態度親切。她說:「我不 認為這是一個丟臉的工作,我很喜歡這樣做。這是我們要做的事,一種義務,所以要負責任。」

在協助回收餐桌上的塑料餐具或香蕉葉時,芭芭拉發現其實大部分人都很願意幫忙一起收拾。當她在清洗香蕉葉上的廚餘時,一些家長也會主動詢問:「你們為什麼需要用香蕉葉 呢?」芭芭拉覺得部分家長開始關注,是一件好事,她也詳加解說讓大家更深入瞭解環保理念。

鍾皓恩(Yalanda Chung)是少數自備餐具的家長之一,看見綠手指的學生主動向前收拾餐具,她主動協助,並把自己的餐具帶到了洗碗區清洗。第一次自備餐具出門的 她說:「感覺蠻好,沒有浪費。我的孩子也帶了一套。」

◎校長以身作則 大眾支持

八名學生需要負責如此大型的活動,人力難免吃緊,老師黛安娜陪著學生一起動手,從中給予安慰與鼓勵。慈濟志工則在旁引導,協助在園遊會的入口處宣導環保,同時推廣慈濟環保 餐具,讓家長可以現場響應綠色義賣會。

慈濟志工提早一小時抵達現場,發揮經驗臨時調整洗碗動線,也把洗碗區挪至較顯眼處,讓洗碗區發揮教育民眾的意義。從前一天的清洗與點算香蕉葉,一直到家庭日結束後的兩個小 時善後,都有慈濟志工的陪伴。

其中,來自中國的學生陳可瀅更是堅守崗位,清洗完現場所有的回收物。「因為親自動手,現在我更明白環保的重要性了……對我以後很有幫助!」除了老師黛安娜,高中部的校長尼 克(Nick Alchin)也在活動後協助學生一起清洗回收物,足以可見校方的全力支持。同時,來自該院杜弗校園家長會主席瑪麗亞萊(Marialine Verdickt)也主動接觸慈濟,希望慈濟也能在該校園的家庭日與她們分享環保經驗。

雖然當天環保餐具的使用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大家都對這次的努力感到心甘情願與滿意。陳蘇姍表示,讓她覺得很棒的是,當她提醒學生還有什麼部分需要進步的時候,學生都很開心 地回應她:「好,我馬上去做,謝謝!」

「學生對慈濟有信心,他們信任你們的判斷,因為他們曾經見證你們的努力。十分感謝慈濟!」綠手指的負責老師黛安娜衷心感謝道。

圖左 : 從籌備到善後,綠手指指導老師戴安娜(右)一路陪伴學生,不斷安慰與鼓勵學生。[攝影者:吳佳翰]
圖右 : 陳蘇姍(左)與綠手指的成員塔卡米蘇(Takamitsu)建議如何利用現場回收物,讓流動回收桶更加引人注目。[攝影者:吳佳翰]

圖左 : 芭芭拉(白衣者)帶了新朋友(深色衣者)一起推著流動回收車,到餐桌區回收塑料餐具與香蕉葉。[攝影者:吳佳翰]
圖右 : 雖然只有八人,但是綠手指成員堅守崗位,協助清洗餐具與香蕉葉至最後一刻。[攝影者:陳三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