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慈濟50經藏演繹 看見行善足跡

慈濟50經藏演繹 看見行善足跡

E-mail 列印
5月15日,臺中市清水靜思堂舉辦慶祝慈濟五十周年,呈現「慈濟50無量義經藏演繹」,共匯聚一千一百八十四位志工及會眾,一起回顧慈濟歷史。志工們用肢體詮釋《無量義 經》,隨著演繹的音樂,螢幕上,一幕幕慈濟早年成立的克難和艱辛,透過相片為眾生說法,印證慈濟五十年歷史的行善足跡。

此次入經藏站在法海區的蔡和芳說:「證嚴上人行願已經五十年,我應該要更加緊腳步跟著上人行菩薩道,積德種善造福。」面對外界的質疑,看到上人在開示時總是語帶哽咽,希望 弟子要有正知正見。

「上人早期這樣辛苦,還是走過來,雖然我的會員因為之前外界對慈濟的謠言,導致比以前少了一半,我這次參加演繹後,一定要找回我之前的會員,讓他們有行善的機會。」蔡和芳 要以誠、以情來感動會員,讓他們知道慈濟人是真心相待的。

◎寄養小孩 聞經開智慧

志工陳麗卿與先生是合格的寄養家長,長期關懷需要照顧的小孩。她這次帶著寄養的小孩李小澄(化名),一同來參加慈濟五十周年經藏演繹。

八歲的李小澄,除了上學之外,陳麗卿都要照顧他。因為這次演繹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但是陳麗卿希望讓小澄知道有人愛他,所以每次來參加演繹練習,一定都帶在身邊。他也在耳 濡目染下,漸漸地可以和大家溝通,聽懂大家對他講的話,也可以正確表達他的情緒。

陳麗卿開心地說:「慈濟人愛最多、愛滿滿,小澄來參加慈濟的活動,也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愛。」此時小澄也微笑地抱著陳麗卿。

◎長期耕耘 堅持初發心

「我們要身體力行走菩薩道,才會有體會,讀經不是在讀給佛陀聽 ,身體力行的行經,才是做給自己的。」志工王富枝分享二十多年來參與慈濟的感受,擁有慈濟會員四百多位的 她,經常早上八點就出門到會員家收功德款。

因此,她可以撥出時間練習演繹的機會很少,所以她要出門前,就把經典放在佛桌上,告訴佛陀她要去收功德款,請幫助她熟悉練習演繹的動作。因為深信佛菩薩的加持,再加上自己 認真學習,年逾七十歲的王富枝,在經藏演繹時,仍舊表現出道氣十足。

面對之前外界對於慈濟的負面報導,她叮嚀大家遇到逆境時,要時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則能跳脫障礙,她說:「我自己進入慈濟二十多年來,有順遂、也有顛簸。但是我相信有考驗 才可以精進,有時候我們可能在無形中得罪了別人,所以在人事處理上會被處處為難。但是我們不能倒退,理念要夠,我們要跟著上人的法走。」王富枝說出在慈濟道上,與人相處的 心得,並將上人殷殷教誨,深深烙在心底,行於生活中。

「因為我不識字,所以別人有工作給我,我都很感恩,認真做好。」王富枝除了收善款之外,還擅長香積,努力研發口感和營養兼顧的素食,並利用新鮮的食材取代素食再製品;還在 臺中市清水區「樂活素食班」擔任講師,只是希望大家吃得健康。

資深志工秉持上人說的法,將佛法的智慧應用在生活中,在慈濟大家庭因為有這些資深志工,所以是後輩見賢思齊的典範。

慈濟五十年來從資深的志工到新發意的志工,每個慈濟人就像一顆善種子,宛如《無量義經》經文,一生無量,無量一生。因緣具足相會於慈濟,期望大家內修--誠正信實,外行- -慈悲喜捨,讓世間遍滿善種子,成就大愛的世界。

圖左 : 志工王富枝(左五)堅持初發心,勇猛精進,並將上人殷殷教誨,深深烙在心底,行於生活中。[攝影者:王秀鳳]
圖右 : 志工蔡和芳(前排左一)有感而發說:「我們要以誠、以情感動會員,讓他們知道慈濟人的真心。」[攝影者:王秀鳳 ]
圖 : 志工蔡雪芬發結緣品,沈美伶和孩子觀賞「無量義經藏演繹」後,開心地領取壽桃、感恩茶及環保杯。[攝影者:顏啟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