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鐘鼓傳法脈 傳送尊重與祝福

鐘鼓傳法脈 傳送尊重與祝福

E-mail 列印
〈聞鐘偈〉:「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鐘和鼓,是我國傳統樂器,也是佛寺中常見敲擊法器之一,有警醒世人之意,用來警惕修行 人當勤精進,慎勿放逸;靜思精舍德慈師父曾進一步說明,鐘聲不僅是帶來祥和與和平,它更表達對人的尊敬和祝福。

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6月25日舉辦「〈勤行頌〉種子志工肢體課程」,全臺各地共八百一十六位學員報名學習,包括遠從馬來西亞雪隆跨海來臺取經的九位學員,助教團隊及 各功能組志工二百六十人悉心陪伴。來自不同年齡、不同的身分與背景,人人入法、傳法的精神與使命,令人感動。

◎ 鐘鼓入經藏 傳法無量

慈濟五十周年慶的系列活動中,鐘鼓入經藏是一項創新。慈濟志工呂慈悅說明「靜思鐘鼓」的精神意義,小型鐘和鼓是一種意象,藉由它來傳承慈濟宗門和法脈。對每一個不同年齡層 與資歷的慈濟人來說,鐘鼓入經藏都是新的嘗試,期待能接引更多年輕人來當種子,展現耳目一新的風貌,也可藉此引進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大家能廣泛參與慈濟、接引更多慈濟人。

「慈濟的法脈精神是誠正信實,宗門人間路是慈悲喜捨。」慈悅勉勵每一個人都是種子,今日所學一定要點滴不漏地帶回社區,不論是內在的精神理念,或是外在的肢體動作都要傳 承。證嚴上人曾敦示:「鼓不打不響!法鼓要有人敲,法脈也要有人傳,這就是慈濟人『鐘鼓傳法』。」

男鼓講師張懿率助教團隊帶領眾人先做柔軟操,在悠揚的音樂中讓大家沈澱心緒,伸展肢體、調節呼吸,接著再一一示範擊鼓的基本功。從鼓棒握法、持鼓棒行進法、單手劃圓、上身 劃圓,詳細說明每一個細部動作,由簡入繁,幫助大家抓住技巧輕鬆學會。

今年剛從小學畢業的賴致廷,在男鼓陣中不畏年紀與身形矮小,揮鼓棒一樣使出勁道,雖然是由阿嬤幫他報名,但他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沈默寡言的致廷,放棄週末玩樂的時 光,陪著阿嬤一起來上肢體課,剛學揮動鼓棒覺得有趣,但配合腳步動作反覆練習弓步,雙腿漸漸痠了,才驚覺認知「這不是來玩的!」

「身體要面向正前方,保持上身挺直,腳步張開後,左弓、右弓,眼睛要專注看著鐘……」鐘組講師蕭志傑下口令,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教,務求每一個人的敲鐘動作都要到位。因 為報名鐘組多為較資深或年長的志工,已請學員在上課前一周開始柔軟肢體、馬步練習,避免受到運動傷害。

「還好動作不多,四個拍也不會太快,很容易學會,但敲擊鐘聲,考驗的就是節拍與力道要搭配好,這就不簡單了。」資深志工劉質參加擊鐘組,對於鐘鼓傳法有深刻認同,以往在社 區帶過手語隊,劉質認為用肢體傳遞上人的精神理念,很容易讓會眾了解詞曲意境,在表達上會眾也比較能接受。

正擊高舉姿、側擊高舉姿、V字攤手姿……各種手勢動作一路練下來,大家額頭上開始冒豆大汗珠,有付出才有所得,在講師及助教團隊幫大家調整姿勢及動作後,全體一致揮動鼓棒 的節奏聲氣勢磅礡,令人震撼!有道氣、更有法。

◎ 敬鐘鼓如佛 當勤精進

結合現代機械鐘又兼俱佛法義理的「靜思鐘鼓」,2016年在匹茲堡發明展中,獲得金牌發明獎。參與研發的志工蔡昇倫向大家說明,鐘與鼓是遵循上人的環保理念,不用電池,是 現代化機械鐘,每一周七天即要上緊發條,提醒自己恆持清淨善心,把握分秒,時時精進修行。

蔡昇倫指出,鐘體原料是使用德國99.7純度的黃金銅,以高科技加壓鑄鐘,可保千年不壞;鐘上的《無量義經》偈文是上人墨寶,而鼓上也有銘記三十二字是上人所題的鋼板字, 非常珍貴,值得收藏之。蔡昇倫還為大家詳細講解鐘鼓的操作、保養與維護,希望人人不僅演繹鐘鼓、了解鐘鼓,更要知道鐘鼓所蘊含的意義。

有一組海外學員,特地遠從馬來西亞雪隆跨海來臺取經,九位學員包含有家庭組合、實業家的第二代。領隊林佳樺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拼了!因為很珍惜此次學習的機會,〈勤行頌〉是 上人填的詞,精闢的法都在這裡,當旋律加上動作,配合著步伐,歌詞就都記住了。

佳樺表示回雪隆後會儘快安排,利用社區薰法香時邀約法親一起來共修,要將鐘鼓傳法脈的精神撒播到馬來西亞,希望今年歲末祝福活動時,可以呈現鐘鼓齊鳴。他們身在海外,也都 會將上人的期許深記在心裡。

「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人人熟記鐘鼓的肢體動作,過程中也將〈勤行頌〉的歌詞背誦入 心,當大家一遍又一遍的反覆練習,鐘鼓傳法的歌詠直指人心,也直通雲瀚。

圖左 : 資深志工劉質對於鐘鼓傳法有深刻認同,認為用肢體傳遞上人的精神理念,很容易讓會眾接受,並了解詞曲意境。[攝影者:鄭嘉裕 ]
圖右 : 女鼓組每個學員都認真投入學習,不僅手勢動作要求到位,演繹時眼神的專注力也是學習的一項,務求完美呈現。[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 慈濟志工蔡昇倫向大家說明「靜思鐘鼓」是遵循上人的環保理念所研發,每周七天要上緊發條,是提醒自己恆持清淨心,把握分秒,時時精進。[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 來自馬來西亞雪隆的志工林佳樺代表分享,我們每一個人都拼了!因為很珍惜此次學習的機會,希望今年的歲末祝福活動時可以呈現鐘鼓齊鳴。[攝影者:陳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