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人醫人子人父 不讓人生有遺憾

人醫人子人父 不讓人生有遺憾

E-mail 列印
隸屬北區人醫會第四隊的黃斌洋牙醫師,除了是「視病猶親,以人為本」的大醫王外,也是父母心目中孝順的好兒子,因同修過世,因此父兼母職,以開明和善的方式教導獨子,一家 人三代同堂和樂融融。黃醫師珍惜因緣,發揮良能,把職業昇華到志業,不讓此生白走而有所遺憾。

擁有紐約大學牙醫研究所碩士學歷及專科醫師資歷的黃斌洋醫師,1997年自美學成歸國,2000 年自行開業後,號召一群學有專精的牙醫師加入團隊,業務蒸蒸日上。平時看 診就是笑容可掬,有「微笑牙醫」稱譽的黃醫師「視病猶親,以人為本」,樂於溝通的,總是不厭其煩地為病患解說,減輕他們治療時的不安,廣受病患好評,加上勤於研究並在國內 外分享發表,2015年榮獲國際牙醫學院(ICD)院士的殊榮。

◎妙手妙人醫 微笑入偏鄉

能夠成為牙醫師做守護健康的工作,黃醫師深感自己是「得天獨厚、被祝福且幸福的人」──擁有上天賦予的聰明才智加上父母盡心的栽培才能讀到醫學院,抱持感恩心的他,常想著 要回饋社會。2,000年加入北區人醫會第四隊,跟著走入偏鄉參與義診行列,接觸病苦和弱勢的人,讓他在例行看診的規律都會生活、單純和諧的醫病關係之外,拓展了視野與心 胸,對助人工作有了更深層且不一樣的體會。

「健康不是理所當然的,能夠坐下來聊天,隨心所欲也不是理所當然,像植物人連想說話都不可能,更遑論其他。義診讓我感受到人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而且我很幸運有能力去做想 做的事,就如同老天爺賦予每個人天命,有能力的人要承擔比較多的責任。」這些體驗成為他源源不絕的助人動力。

還沒有接觸人醫會之前,黃醫師就尋思救人助人的管道,打聽何處有義診機會。「慈悲也要有智慧」,如果貿然去跟弱勢團體說他要去付出、服務,恐爸會讓對方「嚇一跳」!在學長 王燕翔醫師介紹下,他認識到人醫會這個平臺,是有組織有規劃地讓醫護人員付出。「義診時醫師看似核心,光環的背後是很多志工成就了這件事,事前溝通協調、幫忙架設備、準備 器材和香積等,很多志工年紀都很大了,還是不辭勞苦地縮小自己,成就別人。」黃醫師很感恩他們之所以能被尊稱為「大醫王」得以「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是因為幕後 有一群默默支持成就的慈濟志工。「與其說我們去義診幫助別人,其實我們在義診中得到的成長更多。」他深深感恩能夠透過人醫會,讓他將把職業昇華到志業,成為人生使命的一部 分。

◎自律好人子 典型在父母

醫師是許多人羨慕的職業,但要栽培孩子成為醫師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黃醫師很感謝白手起家的父親和擔任教職的母親為了用心培育他們三姊弟,給他們最好的。在所得不高的七0、 八0年代,讓他們姊弟學鋼琴、小提琴。作為職業婦女,上要孝敬公婆,在學校要授業解惑,回家又要操持家務,黃媽媽像個陀螺般轉給不停。「教育始於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 模。」父母親認真、勤奮、嚴謹的身影,他都看在眼裡,也養成自律的個性,從小就不須父母親操心。

「他讀幼稚園中班的時候,有一次自己泡牛奶,因為那時的熱水瓶不同於現在,底座脫落,熱水燙傷他的鼠蹊部,我緊急抱著他求醫,跟他說,媽媽對不起你,害你受傷,他反而安慰 我說是自己的疏忽。」黃媽媽回憶他的貼心,不捨的說。小學六年都當班長的黃醫師,在黃媽媽眼中一直是懂事、有責任感的好兒子。「感謝上天給我這麼一個好兒子。」她不住地感 恩。

「可以陪伴在爸媽身邊也不是理所當然。」黃醫師說他有些朋友就很羨慕他能有父母在身邊。「佛在身邊莫遠求」他舉證嚴上人所說:「我們在追求外在的佛、菩薩,老天就給了我們 二尊菩薩,就是我們的父母,然後也給了我們一個小菩薩,就是我們的小孩。」有的人常想說等自己忙完了再去陪父母,但事情永遠忙不完,等你忙完了,父母可能也不在了。「父母 要的不多,有時只要看幾眼,說幾句話就可以讓他們開心、寬心很久。」時時把把父母放在心裡面的黃醫師,以前不住在一起時,周末都會回去陪兩老,假期得空就會帶他們出遊。現 在住在一起,他更是晨昏定省,珍惜與家人因緣的他不要人生有遺憾,「行善行孝不能等」此時此刻不把握要待何時!

有時,晚餐過後,一家人輕鬆話家常。古人「彩衣娛親」,黃醫師則會和獨子暐哲來一段「琴音娛親」的家庭音樂會,不管是令人陶醉的「卡農(Canon)」或引人感受大自然變 化「四季」協奏曲,父子倆時而和弦、時而獨奏,表演給黃爸爸、黃媽媽聽,老人家也不吝給予讚賞的掌聲,溫馨和樂氣氛洋溢在三代間。

◎人父兼人母 如師亦如兄

「東方人有一個滿有趣的(現象)就是常『愛在心裡口難開』。」覺得愛要說出來的黃醫師和結縭十五年的同修從來沒有吵過架,出門前他們會互相親親額頭,跟對方說「我愛你」。 九年半前同修罹癌,身為醫療人員,因為了解病況,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她沒有遺憾,不管有多忙,每次診療他都陪在身邊,盡心照護,直到二年前往生。「她是菩薩,來度化我 的。」同修的包容與「繞指柔」淡化了他無名的怒氣,修正了他的習氣。

不同於父母當年「嚴師出高徒、高標準要求」的管教,黃醫師從陪伴暐哲的過程中體悟到小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像他的教練,指導他,如何投出人生的好球。隨著孩子的成長,角色 轉為顧問,提供資源,做孩子的諮詢者;進而成為陪跑員,最後做孩子的啦啦隊,幫他喝采。「我常常跟暐哲說,我會以他為榮,我相信他會是很棒的小孩。」黃醫師認為孩子信心的 建立很重要,他經常鼓勵兒子說:「你會比我更厲害,比我更優秀,未來不管怎樣,我會是你最忠實的啦啦隊。」

家有青少年,有的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叛逆煩惱不已,但在黃醫師家,你會看到一個跟父親一樣自律又開朗的大男孩,與黃醫師以平等心對待、尊重孩子想法和相互溝通意見有關。 「他是我們班公認最不兇的爸爸。他不像一般的爸爸,他會把你當朋友,讓你決定事情,跟你聊天什麼的,睡前也都會聊天,還會親三下、很和善。」黃醫師告訴暐哲,親三下分別代 表爸爸、媽媽和兄弟三個角色的情感,他幫孩子畫定了對錯的界線在,但中間又充滿了包容,除了嚴父慈母,還有一個「憨厚、麻吉」的哥哥,跟暐哲無事不聊。這對連阿公阿嬤都覺 得很「不一樣的現代父子」還自創鼓勵的手勢,每當彼此有好表現時,相互以手、以身體互碰,很有默契地給對方加油、打氣。

黃醫師連續多年支援中正紀念堂浴佛大典醫護組,也都會邀請父母一同前往,今年他也將5月8日在臺北市政府前廣場的「佛誕祈福,孝親感恩」活動現場服務,從第一次參加浴佛被 感動後,許願能年年都到。「其實人就是走一遭,人就是走一遭,來生怎麼樣不知道,」對生命意義會去深思黃醫師對人生的期許是:「人的一輩子追求當那一天、蓋棺那一天,被論 定的時候,你有沒有遺憾。」總是抱持正向思考的他,感恩所擁有的一切,在忙碌的事業與學術、家庭與教養之餘,把握分秒,積極為人群付出,「走對的路,做對的事」。

朱秀蓮/臺北市報導

圖左 : 黃斌洋醫師的父母很感恩上天賜給他們孝順的好兒子。[攝影者:林世欽]
圖右 : 黃醫師和兒子自創鼓勵的手勢,每當彼此有好表現時,相互以手、以身體互碰,很有默契地給對方加油、打氣。[攝影者:林世欽]

圖左 : 黃醫師用心經營,善於溝通,總是不厭其煩地為病患解說,減輕他們治療時的不安。[攝影者:林世欽]
圖右 : 重視生命意義的黃醫師,希望自己蓋棺論定的那一天,,此生沒有白走,了無遺憾。[攝影者:林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