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慈懿業師引航 激發業生潛力

慈懿業師引航 激發業生潛力

E-mail 列印
為提升學生就業及適應職場能力,慈濟大學103學年第二學期(2015年3月),開始「慈懿業師(慈誠懿德業界導師簡稱慈懿業師)計畫。」慈懿業師計畫啟動後,業師們用心 陪伴慈懿業生了解職場文化、組織運作、人際關係等等,加強自我認識,提升自信心及適應能力。第一屆慈懿業師計畫,順利引航慈懿業生於畢業後接軌職場,在職場中展現專業,創 造生命價值。

第二屆慈懿業師計畫,在104學年第二學期開學之際展開,學務處職就組、人文處和慈懿業師們,即規劃了「業師成功經營心法基礎課程」學習營,每個月一至兩次的慈懿業師講 堂,並於暑假前夕安排「業師引航 企業觀摩」,帶領業生參訪企業。

◎激發潛力 找到方向

今天(6/25) 的企業觀摩行程,由職就組張美玉、陳吟佩,人文處劉議鍾等三位師長,和陳萬旺、黃麗珠、蔡惠新、蘇欣吟、郭文斌五位業師,共同陪伴十三位業生。參訪跨足 各大行業的凱信企業,珠寶飾品等多元經營的聖宏企業,研發健康產品的紫梅王企業,以及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優織隆企業。除了觀摩成功企業,也參觀了南港展覽館,藉此了解臺灣未 來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關係。

承擔此次企業參訪行程規劃的蘇欣吟業師,五月初開始規劃時就在思考:「學生的抗壓力問題,人際溝通學習,還有應徵後覺得和想像的不一樣?」因此她尋找屬於文創、生科方面的 企業,還親自到挑選的企業去了解,可以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平臺,但不能造成業主的困擾。再者,提供的課程講義是否符合學生需求?欣吟業師不負所托:「有願就有力,找到願意和 我們一起付出的廠商,非常感恩他們,對慈濟教育的肯定與貢獻。」

在兩屆的業師引航中發現:「學校老師已經教了很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但缺乏實務經驗;業師就是帶領學生和企業接軌,認識最真實的一面,讓他們有能力面對社會職場,更勇於開 創自己的未來。」 兩年來,她總是告訴學生:「不論你們選擇的是什麼行業,只要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定會成功;如果是違反社會生態,就不要去嘗試。」行前,欣吟業師期許同學們:「細心觀察各種產 業的經營模式,藉以啟發個人潛力,找到就業的方向。」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驗

燈光美氣氛佳仍不足以形容雅致情境,進入眼簾的精緻藝術品令人佇足,凱信企業藝術總監王儷蓉親自接待、授課,她以深耕藝術生活為題,分享文創藝術、經營理念,並簡介多位當 代年輕藝術大師的創作。「社會在悄悄改變時,你思考的是什麼?除了能力,還要具備什麼?如果萬事俱備,請問你的價值在哪裡?」拋了一連串的問題,同學們靜默聆聽,王總監笑 了:「不要擔心、不要怕難,我也是從新鮮人開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要相信我們身旁有很多貴人。」

「但是,身旁的人也都在審視你,守時嗎?態度好嗎?準備好了嗎?」接著,臨場考試:「曾經有個看起來很優秀的年輕人,應徵時回答面試官:『進入公司後,我會很用心學習。』 會很用心學習,可以嗎?」東語系的賴怡蓁回答:「不可以,老闆是請我們來做事的。」王總監鼓掌嘉勉:「是的,進入職場前,就要準備好。妳太棒了!」她強調:禮貌、善良、幫 助他人,具備這三個條件,還要主動尋求資源,用心學習、拓寬國際觀,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驗,成功是累積來的。

王總監再以「若能貫徹六種修行,便能成佛。」說明,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運用於職場,無論就業或創業都能有成就。並傳授自身經驗:布施--勤做事,勤幫 忙。持戒--遵守公司規則、制度。忍辱--罵不還口,勇於承擔。精進--不斷學習,不怕磨練。禪定--訓練耐力,身輕自在。智慧--處事圓融,人際加強。她叮嚀同學們,要 勇敢為自己的人生下訂單,記住:「願意承擔的人,他的世界無限寬廣。加油!加油!加油!世界是我們的。」

◎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

走進位於世貿一館內的聖宏企業,同學們眼睛為之一亮,四萬多種各式各樣的飾品,讓人目不暇給。「好漂亮喔!它的材質是什麼?」此起彼落的讚美聲,董事長謝寶鑾夫妻倆笑顏逐 開。謝董事長謙虛表示,都是外貿協會的貢獻,幫助企業家拓展國際市場,才有今天的成就。人發系江妍儒好奇地問:「這些都是自己設計的嗎?請問近幾年來珠寶市場中,最暢銷的 是哪一種?」「哈哈哈,要賺錢要有本事,還要本人親力親為,當然還是要有本錢。」

參觀完琳瑯滿目的珠寶飾品後,和藹可親的謝董事長陪同,轉往同在館內的紫梅王企業,辦公室明亮簡樸,崇尚自然的經營風格展露無遺。張芳甄經理簡述創業老闆,也就是她的父 親,以「自然農法」經營農場,研發天然有機生技產品,提供消費者豐富健康美麗的人生。黃麗珠業師讚歎張經理年輕有為之餘,勉勵同學們:所有成功的人,都非常努力;許多年輕 企業、藝術家,以最真、最美的心關懷地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午後,傾盆大雨中,進入南港展覽館,館中正舉辦食品展,五花八門的各國食品,令同學們興奮不已。食品展展出的不僅是傳統或獨特風味,展場設計、包裝藝術、環保訴求、行銷廣 告乃至國際通路,都涵蓋在其中;陳萬旺、郭文斌兩位業師及時提醒:用心品嘗、細心觀察,希望同學們不要空手而回。

◎給的只是一個啟蒙

參訪的最後一站,是蔡惠新業師經營的優織隆企業。她承擔慈懿業師兩年得到的結論:「慈大的學生很單純,課業學習、應付考試,還要探索新的嘗試等等,哪有時間了解就業以後的 競爭環境,所以我們要幫他們想,要給另外一扇窗,讓他們清楚即將面臨的是什麼?」在此之前,業師們傳授專業、經驗,提供不同的環境,協助學生探究自己的興趣所在;喜歡藝術 的、生活機能的?善於邏輯思考、經營管理?

業師這扇窗,開啟學生通往經濟社會的通路,引領思考未來職場的發展潛力。臺北都會區就像彩色的萬花筒,變化多元,也是機會最多的一個城市,惠新業師叮嚀:地理位置、交通條 件、生活環境,是不是適合?這些因素都要考量。她說:「不知道孩子們發展的極限在哪裡,我給的只是一個啟蒙,幫助他們找出興趣,有興趣才能往下走,才不會浪費時間。」

承擔業師企業參訪領隊的邱郁棋同學,從籌備開始到今天,她覺得:「學習最多的是統整,工作分配後,把同學交回來的零碎資料整合起來,再看看各個環節有沒有遺漏?」過程中發 現交通組的組員都不是臺北人,對臺北的交通狀況不熟悉,因此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做修改;而流程組做得很好,因為組長是慈青社的社長,很有統籌的經驗。以往在社團活動中都是被 統籌的人,能有學習的機會,郁棋覺得很棒,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到。

郁棋從業師的身行中感受了人文的涵養,她分享有位同學提到網路上的一段PO文:「我的電子商務行業,一個月可以賺八萬元以上,又可以到處去遊歷……」業師馬上提醒:「如果 這個行業很賺錢,就代表背後有人是冤大頭,做人要行得正,只要心念不對的話,就會偏離;出發時就要思考什麼是對社會大眾是好的,不能一切以利為主。」

參訪優織隆企業時,袁巧真顯得非常開心,因為七月份她就要來這裡上班了。之所以會應徵這家公司,是因為:「在當馮和平老師的助理時,老師告訴我這個工作機會,這家公司的產 品外銷到美國、加拿大等地,我是英美系的,可以運用英文能力的優勢盡一分心力,幫助公司的業績可以更好。」吸引巧真的:「對紡織產品很有興趣,很佩服惠新媽媽單打獨鬥開創 了一個公司。」

豐富緊湊的參訪行程,學生專注、好奇,渴望學習的精神,是慈濟大學全人教育最好的見證。邱郁棋印象最深的是:「每個行業都有它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有些企業缺乏行銷的通路,麗珠業師提醒我們,或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就業機會的思考。」張美玉組長欣慰表示,業師帶領學生參訪,直接和企業主接觸,將所見所聞融合學校所 學,透過親身體驗拓寬視野,培養思考力、積極學習態度;進而掌握學習領域的新趨勢,以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及需求。

圖左 : 行前,蘇欣吟業師期許同學們:「細心觀察各種產業的經營模式,藉以啟發個人潛力,找到就業的方向。」[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 凱信企業藝術總監王儷蓉親自接待、授課,她以深耕藝術生活為題,分享文創藝術、經營理念,並簡介多位當代年輕藝術大師的創作。[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 聖宏企業董事長謝寶鑾(右三)為慈懿業師、業生,介紹珠寶飾品的材質、設計及行銷。[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 參訪的最後一站,是蔡惠新業師經營的優織隆企業。(第二排右二:袁巧真同學,後立左起:蘇欣吟業師、黃麗珠業師、蔡惠新業師。)[攝影者:張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