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理論實務並重 醫療研習收穫多

理論實務並重 醫療研習收穫多

E-mail 列印
醫療志工是醫院軟體中的軟體,醫病之間愛的橋樑。為培養新進志工的人文與精神,6月11日,臺中分會舊會所,舉辦「2016年中區新進醫療志工培訓課程」,來自中區各縣市 共三百一十九位志工齊聚一堂,為承擔醫療志工前做更充分的準備。

◎見苦知福 從做中學

「志工早會完,大家陸續到門診、病房、輕安居、急診、重症區……等服務定點」資深志工羅瑞紅首先用VCR影片,詳細為學員介紹慈院病房的位置。她告訴學員,做志工會讓生命 更豐富,而慈濟是一個學佛的道場,服務他人之前服裝儀容要端莊整潔,雖戴口罩也不要忘了笑容。

「自己身體要先照顧好,才有辦法去照顧別人。」羅瑞紅提醒學員,鋪床時看到血液或尿液要記得戴手套,且床單鋪好時要感覺自己也可以躺下去的那種舒適感。

「要默許自己去醫院當志工,可以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因為,睡寮房勝於睡病房……」羅瑞紅說,從做當中才能體會上人的法,所謂「見苦知福」,當志工在付出的同時,其實自 己獲得最多。

「不用繳學費可以學到會……第一次去當志工不用害怕,會有資深志工熱心地陪伴著。」羅瑞紅給新進志工注入安定的強心劑。

「羅瑞紅師姊說,寧願住寮房也不要住病房,讓我深刻的感受。」曾經因小毛病住院二天無法下床走動,也無法進食,陳旭芃有感而發。「寮房的床雖有點硬,睡起來其實背部是滿痛 的,但比起躺病床好太多了,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醫院,而有機會承擔醫療幹事,跟這麼多人結善緣。」

「感受到可以跟很多人結善緣而蠻開心的!」一年承擔四至六次的梯次醫療志工的陳旭芃分享,當遇到工作有煩心時,趕快集中假日去做醫療志工,可以將人、事、物的一些煩惱拋諸 腦後,從承擔中努力學習轉念,回到職場碰到不如意時,將「心」沉澱,在無形中化解掉不如意。

「遇到困難不要操心、煩心,而是要運用『智慧』用心找辦法解決問題。」陳旭芃從承擔中得到智慧,因在打電話邀志工做醫療志工過程,經常遭受拒絕。他告訴自己要轉念、要保有 初發心,一定要有耐心電話一通一通地撥。

用心邀到二十五位社區志工來研習的醫療幹事鄭惠文,也是陳旭芃的太太,說:「在外面上一堂有關醫療常識的課,可能要花費幾千塊,可是來上慈濟辦的醫療研習課程完全免費,又 可以學到很多醫療的知識,自助又助人。」

鄭惠文感恩上人創造醫院這個大道場,讓大家有機會將俗事、煩惱都放下,進來清淨的進修,「如在『禪修』,學習讓『心』靜下來。也學習在談話中,讓人感受到『自己口中有 德』,無形中和很多人結好緣,這是做醫療志工中很大的收穫。」

◎一念心起 有心不難

「進慈濟後,感受到大家互相照顧、互相疼惜、互相成就,不但自我成長且走得非常歡喜。」要成就一件事不簡單,但有心、有願就不難,1986年進慈濟的林玉雲娓娓道來「蓽路 藍縷志工情」。

1988年林玉雲回到精舍參與每月聯誼,聽到花蓮慈院志工分享,如何輔導一位騎機車發生意外求診的病人,他因年輕氣盛,抱怨醫護人員而不配合,志工居中協調的手法,讓她感 動,心想:「來醫院當志工很好,可以學到輔導的工夫。」

在回臺中的途中,內心一個好的念頭浮起,林玉雲就跟資深的師兄師姊提議「中區是否也來成立醫療志工團隊,回花蓮慈院當志工。」

「那就由你負責好了。」當時的林玉雲嚇壞了。「沒講無代誌(臺語),從單純的家庭主婦到要學習承擔,需要有一點勇氣,但有心就不困難。」林玉雲篤定地說。因一念心,從此促 成「中區醫療志工團隊」。

「把愛傳出去,以愛膚慰病苦,是需要恆持的毅力。」林玉雲以慈濟菩薩道上耕耘三十多年後的體悟,鼓勵現場學員。

「理智擺上面,感情放下面、發心容易恆心難、慈悲要有智慧……一定要放心上,不要回家就放冰箱冷凍庫,要用時退冰就來不及!」1989年5月中區第一梯次回花蓮慈院當志 工,玉雲謹記上人叮嚀也成為她的座右銘,她將這幾句寶分享在場學員。

「聽到玉雲師姊說她做了三十年真羨慕,她很有福報那麼年輕就一頭栽入慈濟。」雖然已七十八歲滿頭白髮,公車達人吳富美幽默地說,做公車到慈院做志工不是問題。

◎運作默契 用心當下

「志工要當醫院軟體中的軟體,用心在當下,以愛搭起橋梁,將病人、家屬和醫護團隊的心都安定下來……」經驗豐富的社會服務室林怡嘉主任,不因感冒造成聲音沙啞,還是賣力用 幽默、活潑、生動的口吻,以PPT檔當輔助工具為學員講「醫療志工運作默契」。

林怡嘉在說明醫療志工服務須知中,特別提醒學員,不要將個人的情緒,如「要放下、不要想太多、一切都是因緣……」帶進去,而忘了志工是要做「陪伴」的本份事,鼓勵大家不忘 那一念初發心,才能發揮更大的服務良能。

第一次來上醫療志工研習課的志工陳彩琴高興地說,「雖然坐蒲團腳很痠但還是堅持,因對課程已期待很久,所以不因為早上下雨就打退堂鼓。尤其在看完『活活的告別式』這本書 後,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感動而產生想來做醫療志工的動力。」她期望將今天所學習到的,將來能到醫院付諸行動。

◎急救常識 活到老學到老

下午的課程在活潑的手語教唱中展開,臺中慈濟醫院護理部ICU吳美華副護理長主講「急救常識——CPR及血壓計使用」。從心肺復甦術(CPR)的功能、施作方式、到如何判 斷CPR是有效的,講師將專業的醫療知識,以口語化的方式,深入淺出詳盡介紹。

此外,還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簡稱AED)及異物哽塞時可施行的哈姆立克法,吳副護理長 精心準備了圖片、影片,加深志工學習效果。來自北中市,一頭華髮年屆七十的劉秀琴表示,對於吳副護理長所教授的CPR口訣-「叫叫CABD」覺得非常實用而印象深刻。

2014年開始投入志工的劉秀琴表示,「第一次上課,有些聽不太懂,有時連寫筆記也來不及。」但她說,以後如果有機會還會繼續上課充實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走進醫院、穿上醫 療志工背心,服務病患。

劉秀琴又說,如果只是賦閒在家、看電視打發時間也是可惜,參與活動,不僅有事情做,身體也更好,且可以去體會上人曾呼籲的「三好」——「日日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 意。」

◎實務研習 充分準備

下午的第二堂課,由臺中慈濟醫院護理部劉慧玲副護理長,說明「輪椅及推床(含病床)之使用」。幽默風趣的她,與學員互動熱烈,邀請學員上台操作輪椅,讓大家瞭解這日常可見 的輔具,仍要注意使用上之安全性。除了輪椅的種類、構造、保養、注意事項,慧玲還講解了病床的操作及使用,讓志工在醫院服務時,能更貼近病人與家屬需求。

此次課程不僅強調醫療專業知識的汲取,也著重醫療人文的傳承。「定點服務須知(上)」志工白飛龍以自身擔任醫療志工經驗,與眾人分享在院內不同地點,服務項目的重點與注意 事項。

例如在急診需建立「檢傷分類」的概念;如分配到「大門口」,則須留意與鄉親互動的用語;病歷室尤重個人隱私之保護;復建科是最能發揮鼓勵病人更有耐心、信心面對治療之處; 影像醫學科則可伺機安撫患者等待受檢時焦慮不安之情緒;洗腎室亦有諸多準備周邊物品之細節得用心學習。

這些實務的說明,使每位學員獲益良多,也是為承擔醫療志工前做更充分的準備。西屯區的志工張靜欣,心想已經報名,雖無法參加上午課程,還是把握下午前來學習。「很感恩師 兄、師姊安排這麼好的課程,像輪椅的使用操作、還上課有各定點的服務須知,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第一次上課的張靜欣說。希望在學習中體會見苦知福的意義,能在行動中印證 課堂所學,知行合一,蓄積更多助人的能量。

◎學以致用 真誠膚慰病苦

透過定期研習,讓有心投入醫療志工的夥伴,不論新手或老手,都是絕佳互相切磋的機會。承擔醫療志工已十餘年的溫鳳玉,足跡遍布臺中、大林及花蓮等慈濟醫院。即使經驗豐富, 仍用心聆聽,宛如充電般,持續精進。鳳玉提到:「我很喜歡上課,像今天老師講CPR的急救常識,就很實用。」

「以前一年排六天研習課,慈濟已走過了五十年,我們的功能組越來越多,宗教處在三年前將醫療志工研習,精簡成二天的課程。」第一次承擔課務的志工王啟芳表示,希望學員到醫 院去付出時,能將醫療志工的工作做得更完善,對來醫院的大德有更貼心的幫助。

「用心學習是專業,補位服務且利他。」這是學員送給講師的感謝,也是對自己的期許。能做就是福,能為他人服務更是一種福報。新進醫療志工透過慈濟醫療人文課程培訓後,期能 體會以愛付出的服務精神,為承擔醫療志工前做更充分的準備。

圖左 : 1988年林玉雲因一念心促成「中區醫療志工團隊」,將在慈濟菩薩道上耕耘三十多年後的體悟,分享現場學員。[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 「遇到困難不要操心、煩心,而是要運用『智慧』用心的去找辦法去解決問題。」醫療幹事陳旭芃(左)分享,在承擔中努力學習轉念而得到體會。 鄭惠文(右)感恩上人創造醫院這個大道場,讓大家有機會進來清淨的進修,如在「禪修」,學習讓「心」靜下來,是做醫療志工中很大的收穫。[攝影者:黃善繼]

圖左 : 七十八歲滿頭白髮,公車達人吳富美(右)幽默地說,做公車到慈院做志工不是問題。[攝影者:黃善繼]
圖右 : 來自北中市,一頭華髮年屆七十的志工劉秀琴表示「第一次上課,有些聽不太懂,有時連寫筆記也來不及。」她說,希望有朝一日穿上醫療志工背心,服務病患。[攝影者:黃善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