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在親子班多元課程中成長

在親子班多元課程中成長

E-mail 列印
2016年6月26日,一早艷陽高照,學期末的最後一個星期天,一批批親子來到臺中分會,參加一○四學年度親子成長班圓緣,學習「覺悟的人生,知道如何付出與造福」靜思 語,力行「正道、行善造福」的人生目標。

◎ 龍鳳胎子女 在善與愛中學習

「陳爸爸早!請簽名喔……」報到區穿著灰上衣白長褲志工服的楊予萱,一早就來服務學童與家長。

三年前,單純只是有著「慈濟給人『和顏悅色』的感覺」的楊予萱,自認為「不太會教孩子」,因此,開始陪著龍鳳胎子女洪振堂、洪佳君,報名參加親子成長班。參加後,楊予萱學 到「轉念」、「環保知識」、「無常」……學校裡不太容易學到的課程,一般人不常會注意的觀念,讓她如獲至寶,一直陪著孩子學習。

社會上偏差行為的案例,如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的鄭捷,2016年臺北內湖小燈泡事件,常發生於教育的疏忽及環境使然,讓一位原本有希望的孩子,可能因孤獨沒有愛的 支持而墮落。楊予萱認為,成長中的孩子常碰到難題,難免有情緒。如果,在充滿善與愛的環境中,孩子容易找到支持的力量,隨著善與愛的牽引,孩子容易依附成長。她在親子成長 班中,找到了這樣的環境,

楊予萱說起,女兒洪佳君情緒容易躁動, 以往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恢復;但是,最近只要進房間十幾分鐘就能釋懷。佳君在圓緣會上分享:「在這裡學到很多做人的常規道理,在生 氣的時候會轉念,在一念之間,可以化解一場不必要的衝突。」

楊予萱的兒子洪振堂,以前是一位孤僻,不容易與人接觸的孩子。她說:「兒子總有『我做好就好,為什麼要幫您?』的自私想法。」但是,在參加親子成長班活動後,振堂開闊視 野,學習到很多知識。漸漸地,與同儕接觸瞭解,「需要與別人合作」的團體活動過程,學習到「與人相處」的生活模式。振堂說:「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很喜歡來這裡,因為 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原本只是單純陪著兩個孩子參加親子成長班的楊予萱,一年前,籌辦團隊詢問她,她也抱著「學習」的想法——穿起志工服或許能讓自己變得端莊些,便開始承擔起報到區的服務志 工。

◎ 情緒轉換 善行助人

「憑我的真誠,我願為地球村灑播慈濟大愛。我願隨時幫助別人,不怕困難。……」學員張禎祐、吳金堉表兄弟,在圓緣會上帶著三百三十二位學員及家長,齊聲朗誦「小菩薩志 言」,為自己祝福。

「學到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譬如多吃蔬果、做環保,也認識到學校以外的朋友。」三年來,吳金堉每一次的課程,都在爸爸的陪同下,一早就由員林家裡來到臺中分會,參加親 子成長班。

住在南區的張禎祐,在媽媽吳淑鈴的陪伴下,參加親子成長班六年了。媽媽回想,「第一次,禎祐是含著眼淚、翹著嘴巴、耍著個性,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前來上課。經過師姊 們的安撫,才進到小組參加活動。」轉眼間,這愛哭的小孩已成為懂事的孩子。

淑鈴想到一句靜思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她希望「善的循環,引導善的心、造就善的人、善的環境,進而達到理想的世界。」

為人父母都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是淑鈴只是期盼,「在孩子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讓他們在善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將來成為一位品行端正,溫儒善良的人。」

淑鈴回想,以往禎祐情緒上來時,無法聽取任何的勸說與安撫;但是,近幾年來,當他情緒上來時,媽媽提醒他——深呼吸,再想一想,可以嗎?讓禎祐的情緒,在很多的時候獲得轉 換。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在親子成長班所學的,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張禎祐在圓緣會上也說:「在這裡學到處世待人的道理,團隊合作的重要,也交到很多朋友。」

六年了,淑鈴說,禎祐在學校裡服務同儕、協助師長等善行,老師換算成薪資積存下來。到學期末了,禎祐將之轉送給有需要的人。雖然金額不是很多,但是淑鈴看到,禎祐在親子成 長班中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付出,是她最大的安慰。

◎ 千萬顆寶石 守護著心地

學員引領期盼的《精靈寶石》第八集——〈精靈女王與邪眼的戰爭〉,尋找寶石的孩子,歷經一趟未知的旅程,以及通過種種的考驗,終於拿到七顆精靈寶石。最後,如果要喚出第八 顆寶石保護地球,必需要留在「精靈世界」不能回家,結果他們都很勇敢,願意犧牲自我,以無私與善良的心,讓第八顆精靈寶石現身,解除精靈女王的封印,得以戰勝邪惡之眼;並 將種種惡習的邪眼,封印在一張王牌裡;將八顆精靈寶石結合成為一顆藍色的星球,再化作千千萬萬顆寶石,守護著每個人的心地。

成長班期望,親子透過戲劇欣賞,潛移默化,學習《八大人覺經》——無常無我、少欲自在、知足守道、常行精進、多開智慧、布施平等、守道慈悲、發大乘心,普濟一切的理念。

志工陳宗慶轉述上人指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親子成長班課程,以知識與服務並行並重為目標,著重一般學校裡學不到的倫理道德。善念將影響孩子的品格與發展,家長的陪 伴,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獲得肯定的重要」。活動間,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是一場場親子間的感情交流。圓緣只是告一段落,往後,期望家長仍秉持「陪伴成長」的心,讓孩子走上 康莊大道。

圖左 : 陪同孩子學習的家長們,在圓緣會以手語上臺表演〈環保最樂活〉。[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 志工陳宗慶在圓緣會上,期勉家長仍秉持「陪伴成長」的理念,讓孩子走上康莊大道。[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 學童張禎祐(左)與吳金堉(右)表兄弟,帶領朗誦「小菩薩志言」後,繼續帶領全體學員及家長靜坐,讓身心沉靜,然後開始上午的活動。 [攝影者:賴宜慧]
圖右 : 志工謝美珠(前右)代表頒發「智慧獎」給優秀學童,並祝福學業進步。[攝影者:陳榮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