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慈悲科技展人文

慈悲科技展人文

E-mail 列印
「為什麼慈悲也有科技?」志工陳惠美問,並請專家為大家解釋,慈悲科技奇妙發明有哪些。6月19日是臺北市松山區慈少班圓緣的日子,有學員以及志工共三十五人參加。為了讓 孩子對環保科技的精神,有較具體的認知與理念,特別安排介紹「慈悲科技,科技行善」從搖籃到搖籃的課程。

◎慈悲科技 科技行善

志工賴淑真老師為慈悲科技課程單元引言,當世界各地發生災難,只要收看慈濟大愛臺,就知道發生甚麼事情。慈濟展開賑災的腳步時,隨身的衣物及所需的資材配備,就顯得十分重 要。科技日新月異,研發的產品除了安全的維護,更須結合環保與生活。結合科技與志業,靠著是熱誠與志業的精神,不要因為救人而傷害了自己。

行李箱,是百分之百聚酯纖維做的,材質輕巧,攜帶方便,收納空間符合所需。太陽能帽子,可吸收太陽能,轉化成發光的能源。在賑災時,當開刀開到一半的時候,沒有電怎麼 辦? 微弱的太陽能可以幫助照明,是很寶貴而且重要的。具特殊設計,透氣舒適,且材質特殊,不易生璊。

神奇白褲,慈濟志工深入苦難,身處惡劣的環境,經常爬山涉水,衣服容易沾污。為解決清洗之苦,經過兩年多的研發成果,水只要沖一下,汙穢即刻去除。防水褲不怕髒,如不小心 被咖啡潑溼了,也很容易就清洗掉了,果真是神奇又實用。防穿刺鞋,提供在賑災時的保護,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不僅保護足部,而且可以消除腳部疲勞,走得更遠。

環保黑板,教讀書也教靜思語,多樣的功能,令人讚賞。毛毯繞全球,東西是給災區的人,也是保護去救災的人。大愛沙,大愛環保沙,每件衣服都有生產履歷,扣除成本盈餘全數捐 慈善。 「科技是一種工具,慈悲需要科技,科技成就慈悲,慈悲要有智慧,幫助別人也成就自己。」

全部來自環保回收的產品,要感恩環保志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默默地為愛護地球而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慈悲」從搖籃到搖籃,很多東西可以再利用。環保製作的許多產品,續 物命,造福全地球,就是讓地球永續生存最好的印證。

◎陶笛樂音展人文

陶笛教學是慈少班的特色,在每一次的課程中,志工陳春美總是很有耐心,從一個音符接著一個音符地教孩子們吹,從完全陌生地摸索,到逐漸熟悉每個音符的位置。學員吳巧憶和張 晨偉會協助陳春美教學,平常也都跟著她到醫院、慈青籃球隊、養護所等地吹奏表演。「他們跟著我到處南征北討,為松山區立下不少的汗馬功勞,兩位都是我的好幫手,張晨偉是我 的左右手。」陳春美欣喜地說。

每一隊的孩子上臺展現學陶笛的成果,和氣隊吹奏〈自如〉,來去自如,是很有難度的歌曲。善解隊的〈母親你真偉大〉,班媽媽一起唱著歌,真情地流露令人感動。這學期才開始學 陶笛的志工魏志龍,吹奏一首臺語老歌〈相思雨〉,柔美地旋律,夾帶些許淡淡地憂傷,絲絲扣人心旋,讓人彷彿回到久遠年代的時空記憶,令人陶醉不已。

「音樂沒有天才,只有勤能補拙。」魏志龍分享自己一路學習陶笛,透過不斷地練習,而有今日的成果。孩子們今日展現了學習陶笛的初步成果,他覺得孩子已經進步許多。「學習任 何東西一定要用心,才會喜歡它。」他勉勵孩子們,學陶笛可以精益求精,先要肯定自己,不斷地練習,有用心絕對會有成果。

「每週四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我都會在這裡等你們,要經常來練習,陪養興趣喔!」「你們都不來,我一個人也沒關係。」魏志龍對孩子的疼惜,一番深切的期許,令在場的人都十 分感動。

圖左 : 每一次活動開始,志工帶領大家複習八段錦進行伸展四肢。[攝影者:王祥瑞]
圖右 : 志工賴淑真分享賑災時所需物資與配備的研發,結合著環保與科技的志業精神。 [攝影者:王祥瑞]

圖左 : 「音樂沒有天才,只有勤能補拙。」學習陶笛半年的志工魏志龍,吹奏一首臺語老歌〈相思雨〉,令人陶醉不已。[攝影者:王祥瑞]
圖右 : 陶笛教學是松山區慈少班的特色,圓緣的時刻各組分享學習的成果。[攝影者:王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