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福田用心耕 精進一念心

福田用心耕 精進一念心

E-mail 列印
初夏的陽光炙熱,空氣中的溫度讓每位福田志工的額頭、臉頰上汗水不停地流著;衣服濕了,頭髮也亂了,然而大家揮去汗水,依然同心協力地擦的擦、洗的洗、拖地的拖地,將臺南 靜思堂的廁所、樓梯打掃得一塵不染。

「阿玉哦!廁所的牆壁擦了沒!」季蓁探頭看看在廁所做福田的老菩薩。

「有哦!我都擦乾淨了。」已經八十歲的的阿玉笑著回答。

「做完了不要忘記下樓吃早餐喔!」季蓁總是貼心地關懷著每一位福田志工。

◎同耕福田 情誼深如家人

「我做慈濟會員20多年了,遲遲不敢走進來。直到親眼看到季蓁做慈濟的用心與認真的態度,讓我很感動!所以才跟著她一起做福田。她待我們有如家人一般,時時噓寒問暖;當有 人身體微恙時,她都會帶著志工們前來關懷。」志工蘇秀琴感動地說出內心的感受。

「季蓁師姊做福田盡心盡力,分配工作非常熟練。也許因為做久了,所以她知道誰可以蹲下,就讓她做可以蹲的地方;不能蹲的就站著拖地,讓大家沒有壓力。她甚至為了福田志工的 交通,一趟又一趟地載進載出,真的很貼心。」今年六十歲的福田志工張秀也不停地稱讚季蓁。

「我們在一起做福田也有一段時間了,越做越歡喜,感情也越來越深厚。這些福田志工讓我揪感心(臺語)。他們古椎、可愛,講話也很隨性,又沒心機,很感恩他們一直配合我。我 沒有甚麼可以報答他們,只有這樣繼續陪伴。」季蓁分享十多年來與福田志工在一起的心得。

從2003年做福田到現在,志工年齡從四十歲到八十、九十歲的都有。季蓁除了帶領他們做福田,還要安排車輛接送他們。

「看到這些老菩薩的發心,真的讓我感動!其中有的是從靜思堂蓋好就開始做福田;如今她們年紀大了,手腳也沒那麼俐落,但是付出的心有增無減,並沒有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弱了 就沒有出來。相處十多年來,我沒有要求他們掃得多乾淨,能出來讓大家看看,就覺得很安慰了。」季蓁感嘆人生無常,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歲末因緣 從此加入志工

2003年一月,季蓁懷著一顆好奇的心走入臺南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活動進行中,莊嚴肅穆的道場,精舍師父緩緩步上大講臺。

「當我看到精舍師父時,我的眼淚莫名其妙地就一直流個不停,不知為什麼一直哭、一直哭……。」說著說著,季蓁的眼淚不聽使喚地再次掉下來。也許是因緣聚合,季蓁從此加入志 工行列。

除了每星期二早上到靜思堂做福田,她也利用每天上班前半小時到環保站做回收分類。因為想要受證做委員,所以她報名參加見習培訓課程。當時先生對慈濟還不了解,反對她做慈 濟,而她總是會找理由偷偷的去上課。

◎難行能行 忍辱意志堅定

「見習五年來,每天早上,我去做環保時就對他說要去運動。要去助念公祭時,我就偷偷把制服帶出來換,騙他說要去找朋友……。只要是慈濟的事,我都必須要圓謊才能去做。」說 到這裡,季蓁很懺悔自己沒有誠正信實,可是當時的狀況讓她不得不這麼做。

做福田、做環保、助念公祭、又要上課,季蓁常常跑出去不在家;先生看她時常跑出去又沒有在做工作就非常生氣,而經常跟她吵架。

「我記得有一天晚上,參加活動結束後回家很累了,想要早點上床休息,沒想到他不停地跟我吵,讓我整夜不能睡,弄得我還向他下跪賠不是……。那時,我差點想要去自殺……。後 來,我常聽上人開示『做就對了』,所以我就一直做、一直做。我也告訴自己,菩薩是藉我家師兄來考驗我,既然在做慈濟、走修行的路,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所以我一直、一直忍 耐……。」

◎走入慈濟 改變不良習性

季蓁育有兩個兒子,雖然他們皆已成家立業,但是無法資助她的生活費用,她每天還是不停地做成衣加工,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

年輕時,她為了維持家計,還有兩間房子的貸款壓力,除了做成衣加工,她還到火鍋店裡當服務生。先生四十多歲就辭去開卡車司機的職務,之後就一直閒賦在家,夫妻還經常為了錢 吵架。

季蓁的個性倔強,脾氣也不好,「不認輸、硬碰硬,他說一句、我就回十句。有時為了他不工作和他吵架,有時我會把他的包袱丟出門外,甚至興起了離婚的念頭。」季蓁不認輸的個 性,讓夫妻經常起口角。

2011年,季蓁參加水懺經藏演繹。為了不讓先生阻礙她學習經藏演繹,甘願拿錢給先生花用,只要他開口多少,她都給他。

「那時在大成鋼練習彩排時,我每天都給他2000元才會相安無事。」這種「花錢息事寧人」的情況維持了將近兩年。

季蓁說:「走入慈濟,聽聞上人的法,我一直在改變自己。『因緣果報觀』讓我想到,也許是我上輩子欠他許多,所以現在我要甘願還,還完就不再欠他了。」

「『要改變自己,人生才會快樂。』我聆聽上人開示後才開始改變自己,將脾氣收斂,他罵我,我就臉笑笑的,隨便他唸。每次他發脾氣時,我就在心裡念阿彌陀佛。」

多年來,上人的法和慈濟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讓季蓁改變了自己的脾氣;先生也因為她的改變而變得溫和,並且肯定她在慈濟所做的事。

今年是慈濟五十周年,季蓁承擔手語團隊,每星期二在人和環保站與社區志工共修手語演繹。在手語演繹的當下,她那優雅的身段、柔和的臉部線條,看得出她有將法入心、法入行, 不僅變得個性柔軟、脾氣溫和,人緣也越來越好。

◎法器共修 與往生者結緣

自年輕時就對法器有興趣,所以加入慈濟志工後,季蓁就參與每個月一次的法器精進共修。

隨著經典的唱頌,季蓁左手握著小木魚,右手有規律地敲著。季蓁說:「我很珍惜每次的法器共修;因為在誦經的當下,能讓我放下雜念,專注的學習與放鬆。」自從接下互愛組精進 幹事,只要組內需要公祭、助念排班,她除了負責佈達訊息也積極參與,與人廣結善緣。

「1999年921大地震,我來不及參與,0206臺南大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震驚人心。慈濟志工總動員前往災區協助,我也連續三天都到災區幫忙。在災區看到救難人員 忙進忙出,滿身泥濘與時間賽跑,希望救出更多的生還者;看到家屬日夜不休站在寒風中祈禱,祈求奇蹟的出現,悲傷的神情讓我看得心好痛。」回憶當時的情景,季蓁哽咽地說。

「活著真好!活著要做甚麼事情都可以,所以我要把握時間,不然真的會來不及。」

◎圓滿榮董 有心真的不難

季蓁還沒受證之前就常常到環保站做環保,時時聽到師姊們說:「上人不受供養,會眾所捐的善款都拿去幫助苦難人;但是需要幫助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需要更多的善款。」這些話 深深烙印在季蓁的心裡。

季蓁歡喜地表示:「捐榮董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我的能力可以做得到。雖然我每天打兩份工作很辛苦,賺錢來跟互助會,累積三年的時間才圓滿百萬榮董,但是我很開心!錢再賺就 有,捐出去可以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我認為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也得到先生的認同,季蓁除了工作之外,認真做慈濟並且承擔功能幹事;期待有朝一日能將先生度進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就是自己的警惕。」這句靜思語對季蓁來說非常受用,也是一股無形的力量,伴著她勇敢走下去。

圖左 : 王季蓁凡事親力親為,用心於當下[攝影者:洪淑真]
圖右 : 每年的歲末感恩會上,王季蓁會介紹福田志工給大家認識,並感恩他們的付出[攝影者:黃裕銘]

圖左 : 王季蓁(右)與社區志工共修手語演繹[攝影者:黃裕銘]
圖右 : 王季蓁承擔精進幹事,常在活動中上臺示範四威儀[攝影者:黃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