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藝術跨越年紀 畫連心沒代溝

藝術跨越年紀 畫連心沒代溝

E-mail 列印
「媽媽今天(7/4日)盛裝來到桃園靜思堂,興奮的心情好像她是女主角一樣,昨天還去美容院洗、捲頭髮,還叫大家全部都要來。」志工張旻琪形容。去年父親往生後,張旻琪透 過桃園推廣教育中心樸實藝術畫畫課程,集大家的陪伴,九十歲母親張陳月英歡喜走出陰霾,歡喜參加這期作品成果展,現在一家人充滿喜樂與平安。福慧廳坐滿七十多位來賓,旻琪 一家老、中、青三代八位來參加開幕茶會。

慈濟社會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帶動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功能。旻琪看到陪伴宇昱多年的陳媽媽,從畫畫課堂體會很多人生哲學,走出喪子之痛,於是說動女兒陪伴阿嬤:「妳陪伴一 點點的時間,阿嬤讚嘆你一輩子很值得喔。」樸實藝術用畫來聯誼帶動,讓心能安住畫裡面,平時講不出來的話,用畫畫來表達,月英阿嬤剛開始上課時,表示不會說話也不會畫圖, 透過張鈞翔老師的指導,會說也會畫。

這期樸實藝術同學年紀最小的不到四歲,而最年長的九十歲,跨越年紀沒代溝。「你們會畫圖否?只要你把畫筆拿起來,在紙上畫兩個圈圈,這樣就是在畫畫。」現場來賓一陣笑聲, 而十年前陳天能師兄受到張鈞翔老師這句話的影響,重拾學生時代的畫筆,他是桃園第一屆樸實藝術的學員,透過課程講家事、話佛法、說環保、畫心事,老師的行善行孝不能等讚嘆 與鼓勵,現在天能師兄還在畫畫。

十年來桃園區受啟蒙的志工不計其數,天能師兄記得的有招治阿嬤、生命工程師陳宇昱、班長陳永祿……等。老師用上人的法,引導學員想畫甚麼就畫甚麼,透過畫筆來詮釋人生,將 畫中故事用話來傳述,循循善誘用「心」,是充滿生命教育的課程,是愛、法脈傳承最好的典範。畫畫總是給人刻板的映象,像拿起畫筆就是有那麼一點專業,從上課的回顧影片中, 了解誠之情,大家透過身、口、意來表達。

桃園推廣教育中心樸實藝術已經邁入十年了,藉由成果展發表,張鈞翔老師跟大家分享當年如何陪伴遠距離的媽媽:「一般人常說:住在台北要怎麼陪伴員林的媽媽?而我每天打電話 問候母親,今天畫畫沒有?今天畫高麗菜喔,妳怎麼這麼棒。」他母親回答:「我明天再來畫紅花菜,你是我的心肝寶貝……。」因此他知道成為母親的貼心兒子了。現場一片鼓掌與 讚嘆。

提到上人要我們作貼心的弟子,張老師總離不開行善跟行孝,更說:「要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長輩不高興表示他有心事,要軟言軟語溝通了解原因,聊天讓其說出煩憂。」看到小志 工在奉茶,張老師讚嘆桃園區善種子已經在發芽,是未來的希望。未來人口老化,地球暖化,人心要不化,不要不敢畫,樸實藝術透過畫來記錄自己的心情、生活的點滴,更藉由報告 來分享,是最佳的心靈環保課程。

二樓文化迴廊展出學員畫作,不少學員及其家人都來參觀,月英的大兒子還遠從台南回來看母親的畫作,展期將持續到八月十四日。張老師說:畫圖讓你不糊塗,畫圖讓你有前途, 你、我、他的空間裡,有你有理,這裡更是很棒的養老院,安親班,希望大家都能來上這樣的人文教育課。藉「畫」練心去我執,看到一幅幅畫作,透過作者講解也藉「畫」連心,連 上每一個人的心,也連上了家人的心。

圖左 : 桃園靜思堂樸實藝術作品成果展開幕茶會來了七十多位來賓。[攝影者:翁易萱]
圖右 : 張陳月英(右)的女兒張旻琪(左)感恩樸實藝術課程,讓母親從不會說話也不會畫圖到會說也會畫。[攝影者:謝麗媚]

圖左 : 張陳月英的大兒子還遠從台南回來桃園欣賞樸實藝術的畫展,讚嘆可以用手機掃描barcode,就可以看到母親上課的分享。​ [攝影者:謝麗媚]
圖右 : 桃園樸實藝術學員從不到4歲到90歲,跨越年紀沒代溝。[攝影者:謝麗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