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能減量 對地球是多美好的事

能減量 對地球是多美好的事

E-mail 列印
暑假,早上八點多,有一群國小的孩子,頂著大太陽,走了大約兩公里的路,來到桃園蘆竹環保站學習分類回收物,也踩寶特瓶。他們流了滿身汗,過了不一樣的一天。

這群孩子,將近三十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兩個月的暑假,父母送他們到快樂童心園安親班學習。7月15日這一天,安親班的班主任施淑萍老師要帶他們到環保站,但不是坐 車,而是用走的,為什麼這樣安排呢?老師告訴家長說:「不要保護過度,讓孩子失去求生的本能。」

老師希望孩子們在走路的過程中,體會到走路並沒有想像中的辛苦,也鼓勵他們不要一直在很舒適的環境下,要走出去學習,大自然有太多可看的東西,生活不是只有電玩、只有課 本。

老師請孩子們要戴帽子,帶水壺,路途上要多喝水。走路將近一個小時,孩子們幾乎都沒有抱怨,除了有幾個說:「好熱、好熱」老師就鼓勵他們:「你可以做到的,加油!加油!」

兩年前,他們曾來過一次,孩子學到了如何分類,回去後大部分可以確實做好。這兩年,有新的學生進來,老師感受到,這群新學生有必要再接受環保教育,就安排了這一趟體驗行。

來到環保站,在慈濟志工的引導下,孩子們有秩序地排隊進入教室就座,他們要先上一堂環保的課程。講師呂美雪藉由影片、簡報讓他們知道,氣候異常帶來大颱風、大水災,唯有做 環保才能減少災害救地球。

也告訴他們,回收的寶特瓶可以用來製造毛毯、衣服等物品,上過課後,他們就會在隊輔的帶領下,到另一個場地做環保,第一個要做的、要體驗就是踩寶特瓶。

「踩寶特瓶要注意安全喔!」孩子們分成三組,在每個人戴上手套,志工叮嚀一些注意事項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一個個都非常地認真踩,包括兩位老師及他們的媽媽也加入其 中。在踩的過程中,孩子學到了要如何踩才會安全,那就是要先用一隻腳踩,再用雙腳一起踩得更扁一點,才不會跌倒。

第二個體驗是學習分類。剛剛在課堂上,他們學到了分類的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孩子們學得快,一下子就朗朗上口,實作又立刻登場。在將不同的回收物往不同的籃 子丟的過程中,他們看到了有些可以用的東西,也聞到了一些不好聞的味道。

在孩子們做環保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玩」得非常快樂。當然,「玩」過後,也要教他們把現場恢復乾淨,就像玩過玩具後要自己收拾一樣。在志工的協助下,小朋友將自己的小 手洗乾淨,走進教室去分享心得。

國小二年級,模樣可愛,大家都叫她「小美」的陳昱方說:「有很多不該丟的東西,難怪師姑師伯會這麼辛苦。」

老師的女兒,汗流浹背的施涵妘,她在現場聞到異味,有很大的感觸:「為什麼那麼浪費,把還可以吃的東西丟掉,以後要把東西吃乾淨。」

孩子有心得,施老師也一樣:「分類變成尋寶大會,明明是新的東西,為什麼把它丟掉,我看到有全新的鉛筆盒……」

看到大家浪費那麼多資源,施老師深深體會:「如果能減量,對地球是多美好的事。」她回去後,會提醒鼓勵孩子們,除了確實做好分類,也要惜福,不要亂丟東西。

十一點結束這一趟環保行,他們一樣要用走路前往下一站「義美工廠」,施老師估計大約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她相信孩子是可以忍耐的。

圖左 : 慈濟志工呂美雪(左1)與黃素錦(右1)介紹「瓶、瓶、罐、罐、紙、電,1、3、5、7」環保十指分類口訣。[攝影者:洪瑞仁]
圖右 : 體驗過踩寶特瓶及分類回收物後,施涵妘(穿紅褲子)說:「為什麼那麼浪費,把還可以吃的東西丟掉,以後要把東西吃乾淨。」[攝影者:洪瑞仁]

圖左 : 在將不同的回收物往不同的籃子丟的過程中,孩子們看到了有些可以用的東西,也聞到了一些不好聞的味道。[攝影者:洪瑞仁]
圖右 : 陳昱方(左一)說:「有很多不該丟的東西,難怪師姑師伯會這麼辛苦。」[攝影者:洪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