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濃郁四神湯化解衝突 厚實面霜溝通順暢

濃郁四神湯化解衝突 厚實面霜溝通順暢

E-mail 列印
「我常喝慈濟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也經常使用慈濟面霜,微笑的臉。不僅自己擦也用在家人,促進了家庭和諧。也用在工作職場上,在與同事相處及面對民眾時運用,發揮了極度良好的溝通效果。」

198 2年黃愛鳳開始在嘉義警察局服務,1985年接受慈濟志工林淑宜邀請加入會員。1999年,帶著母親一起參加了慈濟列車。

在列車上黃愛鳳聽到有志工分享,做生意非常忙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抽空從事慈濟的付出工作:「她的家庭原本並不圓滿,但在參與慈濟後,經常喝慈濟的四神湯,也經常擦慈濟面霜,不僅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促進了與家人和諧,讓家庭變得圓滿。」這故事深深打動了黃愛鳳,覺得自己也有能力付出,也可以來參與慈濟的志工工作。

黃愛鳳聽到「慈濟的四神湯」及「慈濟面霜」這麼好的妙招,也想在自己的職場上運用。她待過刑警隊、交通隊、少年隊、婦幼隊,工作性質經常調動,在與同事相處時,她常提醒自己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她的工作需要接觸到民眾,她總是以微笑去面對化解衝突。她發現這樣的方法不僅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也促進了和諧的人際關係。

交通隊值勤,站在交通路口稽查違規事件,經常會與民眾發生衝突。堆滿笑容的黃愛鳳讓態度囂張的民眾,怒目的面容軟化也變得客氣起來。有時遇到情緒較激動的民眾,拿出最好用的法寶《靜思語》:「我們師父說,生氣是短暫的發瘋!」先緩和對方的情緒,讓民眾先冷靜下來,解釋生氣於事無補,無法解決問題,說明違規的原因,罰單是必須繳納的,協助他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師父教導的微笑對人、結好緣是真的非常有效,讓人無法抗拒。」黃愛鳳習慣在臉上擦滿厚厚的慈濟面霜(微笑):當民眾情緒激動時,若再用強硬的態度、命令式的語氣,並不能安撫違規者的情緒,反而會使他們更加不滿,讓事情更複雜、更難處理。

◎生命的成長與轉變

1992年初,林淑宜說:「造血幹細胞捐贈很缺志工。」問黃愛鳳可否在假日布施時間來承擔志工:「我只是慈濟會員,也可以當志工嗎?」對做志工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有些疑惑地問。

「可以啊!你一樣是為民服務,可以擴大層面去為更多民眾服務。」得到解答黃愛鳳隨即回答:「好啊!」開啟第一次承擔社區志工的工作,在「造血幹細胞捐贈車上」服務。

承擔「造血幹細胞捐贈」志工時,體會到付出無所求的那種快樂,是一種獨特的經驗。會眾來抽血10cc建檔幫助白血病患者,抽完血要下車時,「會對我說,師姊感恩你!」當時在想:「為什麼是捐血的人反而感恩我們?」後來想明白,他們感恩慈濟辦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有機會捐血救人。這種體驗是過去在職場上從未有過的,這種心靈上的喜悅感受非常地深。

2000年,當時服務單位是在內勤人員,週末有休息時間,黃愛鳳便可以參與見習培訓。2002年,正式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法號:明吟。這一年,也是SARS爆發的那一年,對她來說是一段特別的時光,見證了自己的成長和轉變。

慈警會志工劉美津,定期帶領團隊前往各派出所關懷,為警察同仁量血壓,並且在端午節送粽子慰勞警務人員。慈警會的關懷和服務對警察同仁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在辦案期間,連續工作兩三天不眠不休是常有的事。」等到案件結束並移交給檢察官後,警察才能放鬆,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躺在床上還是難以入眠。警察由於工作性質,精神壓力大、作息紊亂,導致長期的睡眠不足和疲勞。許多警察在服勤時常出現頭暈的情況,認為可能是睡眠不足,而忽略了潛在的高血壓問題。黃愛鳳讚歎還好有慈警會願付出時間,溫暖的關懷幫助警察們及時發現健康問題,促使他們及早就醫。

劉美津邀黃愛鳳去關懷個案,在醫院看到員警呂進全受傷很嚴重,康復的可能性不明朗。再看到父親那種無奈悲苦的表情,黃愛鳳感到十分心痛:「警察因公受傷後,幾乎乏人問津,只有劉美津師姊她們來關懷。」呂進全受傷後,警察公務繁忙來關心他的次數不多,反而是慈濟志工長期關懷和陪伴及安慰家屬的心靈,讓他的家人不再感到孤單。

也有去關懷消防人員,一位義消在打火時受傷,送到署立醫院接受治療,後來腿鋸掉了。義消屬於警察體系,但他們並不是正式的警察,而是以義務服務的方式貢獻社會。慈警會成員在關懷這位義消時,給予上人的《靜思語》,並與他的家屬互動,提供言語上的關心和鼓勵。

劉美津分享了許多上人的祝福和鼓勵,讓受傷的義消感受到正面的支持。她強調:「即使受傷,在家裡或社會上仍然是有用的人,並鼓勵重新振作,告訴他傷好後仍然能為人民服務。」並提醒他擁有的良能和可以付出的能力,可以繼續說好話、做好事。

第一次參與慈警會訪視關懷,黃愛鳳看到受傷的人可能會感到灰心喪志,甚至封閉自己,但透過慈濟的關懷,他們能夠重新振作,保持英雄的心態。慈警會的努力和奉獻,讓受傷警察和他們的家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愛心,這種關懷能夠有效地緩解家庭的壓力,在困境中重新獲得希望和力量。

◎成立慈濟青少年成長班

之後黃愛鳳調動去臺中,就沒有再參與慈警會的活動。由於工作性質經常調動,在勤務上的時間變得難以完全配合慈濟的志業,只能以適合的時間去參與慈濟的志工活動。

在少年隊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輔導和關懷行為偏差的中輟生,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這些孩子由於家庭關係、個人因素或學業問題而輟學。他們經常去的地方包括網咖、電玩店和溜冰場等地遊蕩。少年隊就到這些地點尋找並帶回這些孩子,通知家長並要求孩子每週固定時間到少年隊報到,同時安排志工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改正偏差觀念和行為。

警局裡的輔導志工與孩子們互動時,黃愛鳳發現志工常用命令式的口吻,並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成效不彰。她分享慈濟面霜和四神湯,跟志工溝通,孩子到這裡來,不要疾言厲色,用媽媽的愛心和溫暖來關懷,引導了解孩子的心境,幫助他們走回正途。後來志工的言語態度有改變了,成功地拉近了與孩子間的距離。

有一個孩子是從國外回來的,因接不上臺灣的學程,他就每天背著書包流連在網咖。後來學校通報家長,家長就通報少年隊:「我們把孩子帶回來後,了解他真正的原因,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很聰明,一學就會。」其實這是家長的想法,而孩子他根本就都聽不懂,還要一直待在教室裡,很痛苦!

有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我就無聊的時候喜歡亂畫。」請他把作品拿出來看,黃愛鳳一看就覺得這孩子是畫壇的一朵奇葩,碳筆畫畫得真好。於是跟學校的老師還有孩子的媽媽溝通,可不可以不要注重學業,他如果銜接不上的話要讀幾年就讀幾年,但是學校只要有畫畫的比賽讓他參加。結果孩子有參與全國性的比賽,還有得名,這也給孩子很大的自信心。

也鼓勵孩子既然畫畫這麼好,可見書也可以讀得很好,先以他的興趣來做鼓勵,再把他應該有的責任就是學業,還是要再趕得上。後來孩子也在學業上很勉強的交代過去。黃愛鳳很慶幸:「我們也可以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我把在慈濟學習到的經驗,全運用在職場上,讓自己及同仁都有滿大的收穫。」

2004年嘉義聯絡處成立慈濟青少年成長班,黃愛鳳在警界少年隊都有在跟孩子互動,因此被邀請承擔慈少班班主任。當時慈少班的孩子很多,有一百多位:「我們就用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來做分班,也把六度波羅蜜的意義告訴孩子,也設計慈濟的四大八法來跟孩子做分享。」利用慈濟的理念和方法,教育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

孩子有些是來至社區,有些是來至慈誠委員的子女。社區的孩子有些是有問題的少年,或者是跟家長處不好,親子有很多問題。家長們認為慈濟是美善團體,期望孩子來慈濟可以收攝言行。而相對於慈誠委員的子女在品德和行為上有顯著的優勢,就讓他們擔任小隊輔和活動策劃,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領導力,也激勵了成為其他孩子學習的榜樣。

慈少班課程設計多方面的教育和活動,讓孩子來到慈少班受團體的影響,融入、吸收所有感觸,教導如何跟家長互動溝通,教育父母恩大,要怎麼樣來回報父母恩,及他們的身心發展,也安排一些潛能開發的課程。

有一個孩子,來自一個家庭失溫的環境,在加入慈少班之前,曾經加入過廟會的八家將陣頭,身上帶有很多不良習氣。他的姑姑把他帶來的時候,他的言行舉止都充滿社會化和江湖味,總是以「老大」自居:「命令其他孩子,並且經常在活動中與師姑、師伯對抗。」

透過在慈少班的學習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慢慢地改變了。這個孩子從國三開始在慈少班學習,到高一時未完成學業而去了臺中工作。黃愛鳳有去家訪並取得他的工作地點及聯絡方式:「邀請他回嘉義時,來慈少班看看我們。」他真的回來了,還帶著臺中的太陽餅,與孩子們分享:「這個舉動讓我們非常感動,因為他已經懂得關心別人,並且知道禮數,特地買了臺中的名產給師姑、師伯們享用。」

在與他的交談中,發現他改變了很多。他的面容透露出內心的轉變,過去的江湖味已經消失,言談舉止變得禮貌而得體:「我們深信,在慈濟慈少班所接受的禮儀教育和薰陶,已經在他心中萌芽,並且在他步入社會後逐漸成長茁壯,這讓我們非常欣慰。」黃愛鳳認為家長是抱著很深的期待,把孩子送來慈少班,總是要盡力地去幫助有問題的少年和他們的家庭做努力。

◎監獄的教化工作

監獄裡的受刑人行為偏差,心情較不穩定,獄方除了安排教誨師,也希望透過宗教力量安撫受刑人躁動的心,並給予他們正確的知見和指導,希望出獄後不要重蹈覆轍。2011年黃愛鳳從職場退休,有警察背景,對監獄受刑人的心態上比較了解,於是承擔入監獄關懷幹事,2015年開始進入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關懷。

黃愛鳳帶領嘉義慈濟志工每個月一天的下午,利用一個半小時跟受刑人互動:「分享的單元有生命教育課程、人品典範及說好話。」利用慈濟月刊讓受刑人認識慈濟的四大八法,同時了解慈濟的脈動,也分享《證嚴上人說故事》及《靜思語》和受刑人互動,最後還會有〈祈禱〉,因應時勢傳達什麼地方有災難訊息,凝聚大家共同的心願,為災難地區祈禱祝福。

「每一次的呼籲愛心布施,他們都很踴躍布施郵票,郵票就等同他們可以動用的現金。」黃愛鳳收到許多郵票,但到郵局不能換現金,就跟有開公司或是需要用到郵票的志工兌換現金。也有受刑人因為看到月刊,得到一些感動,寫信出來說要捐大體。由於志工進入監獄跟受刑人互動:「讓原本以為自己是沒有用的人,是被社會唾棄的人,可是他大體還可以幫助到很多人。」

志工也在母親節時申請進入監獄進行奉茶和洗足的活動,讓參與的囚犯和家屬感動萬分,家屬感動地說:「我養他四、五十年第一次喝到他端的茶。」藉由奉茶和洗足的儀式,促進親情的聯繫和心靈的淨化,讓受刑人和他們的家屬能夠在特殊的日子裡感受到愛與關懷。黃愛鳳感受監獄的教化工作,是很需要再進去跟更多受刑人作分享。

黃愛鳳對著證嚴上人說:「師父,您要保佑弟子平安,不然我沒有辦法再做慈濟。」警察工作有時接到緊急狀況,三更半夜也是要出門,去埋伏抓嫌犯,這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同仁都會去拜關公,而黃愛鳳則習慣在心裡與上人對話,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師父給我們的愛與關懷,我都把它奉為圭臬,來經營我的人生、我的家庭、我的職業,我都依教奉行。」黃愛鳳很感恩先生這一路走來的護持,幫忙照顧孩子,使她能夠安心在警察工作中奉獻,同時也參與慈濟的志業,如今三個子女在社會上也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是她努力的喜悅。

圖左 :黃愛鳳(中右)帶領慈少班參與活動。[攝影者:文翊樺翻拍]
圖右 :黃愛鳳(左二)帶隊關懷監獄受刑人。[攝影者:文翊樺翻拍]

圖左 :黃愛鳳進校園大愛媽媽說故事。[攝影者:文翊樺翻拍]
圖右 :執勤中的黃愛鳳。[攝影者:文翊樺翻拍]
圖左 :黃愛鳳(第二排右二)參與人醫會。[攝影者:文翊樺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