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雲嘉南高志工 雲集大林習醫

雲嘉南高志工 雲集大林習醫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2024年6月16日聚集「大林慈濟醫院」,參加雲嘉南高區慈誠、委員培訓課程。這次培訓課程旨在進一步提升志工的服務技能和心靈修養,以便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從一片甘蔗園到矗立在「田中央的醫院 」、甚至帶動著周邊社區發展。一切有賴於院內醫師、護理人員、志工們共同努力,彼此齊心體病人所苦、解其所憂,立下大林慈濟醫院的口碑。

大林慈院副院長陳金城,跟學員分享自己從青澀的醫師、到能為脊椎病痛所苦的患者解除病苦。過程中也遇到挫折,幸運的是遇到了貴人相助,在院內感謝志同道合的夥伴,彼此砥礪互相加油打氣,在專業技術上更上一層樓;也感恩妻子的善解,讓他無後顧之憂地專心於醫院。

大林慈院副院長林名男以自己的視角透過圖像,表達了他對慈濟精神的體悟,並引用他心中典範林俊龍執行長一句話:「醫生好、護理師更好、志工最好。」與嚴證上人分享醫院點滴時,上人常說:「不是為了賺錢!把病人照顧好、病人有好嗎?」這句話表現了上人將病人放在心上。林副院長將一切的付出視為本分事,期許大林慈濟醫院走向「全人、全家、全社區的醫院」。

營養師黃靖琇以「什麼是補?」帶入「營養健康新知」課程。把缺乏的營養素吃到足夠,對身體健康有幫助都算是補;她針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奶製品,如燕麥奶、黑豆奶、毛豆奶、堅果奶等,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營養成分,幫助學員選擇適合自己的飲品。

黃靖琇也從「好好吃主食」、「糖醣如何分」、「蛋白質如何吃」等方面,指導學員如何吃對蔬食;她還介紹了一些簡單易記的口訣,幫助學員了解攝取營養素的量,「每天早晚一杯奶、飯跟蔬菜同樣多、菜比水果多一點、每餐水果拳頭大、豆蛋每餐一手盤、土豆瓜子一些」,讓注重養生的學員受益匪淺。

楊允、楊秀女倆姊妹彼此相邀參加培訓課程。姊姊楊允感恩上人當初體會雲嘉地區醫療資源缺乏,在大林建立慈濟醫院,讓鄰近的鄉親遇到病苦時不再南、北奔波。妹妹楊秀女聽到陳金城醫師分享不同案例的個案,了解到他以高超的醫術幫病患解除病苦、恢復健康。陳醫師還強調,一個人健康起來能帶動全家,並進而幫助社會。

培訓路上,姊妹有伴同行,信心、力量都得到了增強。楊秀女回憶起曾經婆婆生病住院時,她獨自推著婆婆前往慈濟醫院,過程中,受到志工們的照顧。這分恩情深深地放在心裡。她期望自己受證後,在醫療區塊當任醫療志工來報恩,盡自己的一分心力,發揮自己一點點的力量。

◎醫療傳奇跑關

學習醫療課程,讓學員熟悉大林慈院的環境,還能深入了解各科別負責的項目,課務組用心的設計了十五關的課程,有中醫、長照、神經內科、身心科及急救……,闖關前隊輔會拿到一張通關密語,這些通關密語會指引學生到達特定的科別。

比如抽到「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個通關密語,指向了器官捐贈。有智慧的志工林聰墉立即說「器官捐贈」的相關流程和涉及的科別,像是預定醫療照護諮商的門診。透過「闖關」的方式,學生們可以更有動力去學習和探索,從而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抽到藥師佛的第七大願,隊輔楊玉如想到身心康樂願,就是「身心醫學科」,帶著學員們往感恩樓走去,護理師陳秋月為大家介紹為何慈院稱「身心醫學科」而不是「精神科」,這是對於病患的尊重和關懷。並詳盡地介紹了身心醫學科的運作模式和治療方式,也傳遞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維護心理健康,及早尋求醫療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隊輔帶著學員闖關,一會兒大愛樓,一會兒感恩樓,克服了種種的不便及難關,把握分秒希望能夠得到一些知識,這對他們未來在醫療工作中起積極的影響。

學員中有一對母女,女兒林沛辰分享,因為父親林正修已經受證,回家時總會分享許多參與慈濟活動中的法喜,所以今年她與母親就報名培訓課程。在課程中除了認識了慈院的環境,也獲得了一些醫學的常識,神經生理檢查室的護理師講解中,知道了如何判別一般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的區別,及是否需外科手術來判斷。

母親廖卉菁也分享,她們母女倆下個月就要來做醫院志工,因為慈院的環境不是很熟悉,內心有些忐忑,但經過了闖關課程,有了一些認識,心裡也安心了許多。

◎如何面對人生的終點

動態課程結束後,學員回到五樓講堂,下午的第一堂靜態課程,講師是心蓮病房護理長程裕藍講述人生的終點站。程護理長先發給學員們三張紙,請寫下一生中覺得最重要的事或人,不管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有學員寫上「健康」、有的寫上「家人」、還有寫上「財富」,在紙上寫得滿滿的。

接著護理長,陸續請大家撕碎這三張紙,請學員們想想,撕碎了重要的事或物,好像人生就少了很多自己心中覺得重要的事情。透過這樣的活動,護理長想要告訴學員,面對人生的終點,該如何面對生死,有句俗語,當老天爺要你只活到三更天,你就不可能活過五更天。

可是,現代醫療透過插管或葉克膜延長生命,但是延長的是生命,還是死亡的時間呢?預立醫療醫囑或是預定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是每個人可以事先做主的選擇。人生有盡頭,當人生走到盡頭時,如何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課程的壓軸,安排斗六慈濟醫院的簡瑞騰院長分享臨床醫療上的個案。簡院長講述了人醫往診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位運動神經元漸凍人的故事。這位病人在簡陋的環境過著孤寂的生活,在醫療上或許幫忙有限,但醫生及志工溫馨的關懷,對於病患心靈上會有莫大的安慰。

並提到有位人醫會的醫師洪有道,雖然身有病,但在痊癒體力稍有恢復時,立即脫下病人服,穿上醫師袍,投入救人的工作。他下鄉往診,助人救人,何必是親人。洪醫師的人醫典範也給學員擴展了心境、開闊了眼界。

雲嘉南高志工共計五百多位,將大林慈院五樓的大講堂坐滿,認真學習醫學方面的知識,也學習醫護人員的大愛奉獻精神,為人間注入一股善流,一同學習與精進。

圖左 :大林慈院副院長陳金城,分享為脊椎病痛所苦患者,解除病苦。[攝影者:劉志銘]
圖右 :大林慈院副院長林名男將一切的付出視為本分事,期許大林慈濟醫院走向「全人、全家、全社區的醫院」。[攝影者:劉志銘]

圖左 :營養師黃靖琇以「什麼是補?」帶入今天的「營養健康新知」課程。[攝影者:劉志銘]
圖右 :斗六慈濟醫院的簡瑞騰院長,分享臨床醫療上的個案及人醫往診的故事。[攝影者:劉志銘]

圖左 :心蓮病房護理長程裕藍(右),講述人生的終點站。[攝影者:林秋燕]
圖右 :學習醫療課程,安排讓學員熟悉大林慈院的環境,了解一些科別負責的項目。[攝影者:林秋燕]

圖左 :課程設計闖關探索,闖關前會拿到一張通關密語,由這張通關密語,去探究要去的科別。此關關主(右)詳細介紹看診內容及衛教常識。[攝影者:林秋燕]
圖右 :專注用心筆記,記錄人醫典範故事,學員們獲益良多。[攝影者:林秋燕]
圖左 :楊允(左一)、楊秀女(右一)倆姊妹彼此相邀走入慈濟大家庭,一路落實環保資源分類、社區志工研習、醫療志工研習,每一分的參與增長了對慈濟大家庭的了解。[攝影者:劉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