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高職志工社參訪 學習付出助人

高職志工社參訪 學習付出助人

E-mail 列印
國立嘉義家事職業學校「志工社」的三十八位學生在兩位師長的帶領下,利用星期三(11/21)下午社團活動的時間,從學校出發,步行半小時來到了慈濟嘉義聯絡處。

「請問,參加志工社是妳的第一志願嗎?」志工林啟文致歡迎詞時,首先向同學們發問,結果大多數學生都說「是」。「太好了,可見大家都具備有服務的熱忱!慈濟已經走過四十六 年,也累積了許多經驗,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

同學們都是第一次參訪聯絡處,志工李燕諭先帶著大家認識環境:「這是寶特瓶做的毛毯,在慈濟的全球救災活動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靜思書軒裡面,她拿著毛毯向大家介紹。 迴廊牆壁上掛著「粒米成籮」的海報,每一張圖片都訴說著一段感人的故事……

從〈竹筒歲月〉的手語歌帶動說起,志工翁瑞霙以影片說明四十六年來,慈濟如何從「竹筒歲月」走到「八分飽、兩分助人好」;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做的是濟貧教富、教富 濟貧的志業,證嚴上人說「我們要給他良知、給他希望。」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愛心,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助別人。

桌子上擺著許多撲滿,瑞霙鼓勵同學們帶回去,日日行善;「水撲滿要如何儲蓄呢?當你想買飲料時,克制一下,將買飲料的錢存下來放進撲滿裡就可以了。」飲料裡有太多糖分,喝 白開水最健康;生活中隨時隨地多用心,少買一件衣服、少吃一分零食,就可以省小錢做好事,點滴匯聚即是大愛。

聽完介紹,賴昱瑩同學上台分享:「感謝師姑、師伯,讓我們了解發生在身邊的許多善事,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周俞瑩同學也紅著眼眶說:「剛剛看到影片中,非洲的兒童因為缺乏食物,那麼瘦弱的樣子,眼淚差一點掉下來。」她說以前太不懂得珍惜了,以後要捐錢來幫助那些可憐的孩子。

嘉義家職志工社十幾年來都是慈濟志工在帶動,帶隊的王冉卉老師表示,自從她指導志工社之後,才知道慈濟人的付出是這麼多;王老師一再強調,「嘉家志工社延續的就是慈濟人的 精神。」

社長陳怡婷從高一開始就參加志工社,今年已經高三了。每一年暑假,社團都會安排到校外去關懷安養院、育幼院,也曾到過布袋、中埔等偏遠地區的小學帶活動;她表示擔任志工是 興趣,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覺得很快樂。今天怡婷帶著相機幫同學留影,希望讓志工社留下更豐富的資料。

「妳們等一下也是走路回去嗎?」「對啊!」「真好,妳們用的是最節能減碳的方式。」真是一群懂得惜福、付出的年輕人,拿到慈濟志工純手工做的結緣品(靜思小書)時,每個人 都好奇地翻閱著,眼中不時出現驚喜的色彩,希望小書裡的「靜思語」能陪伴她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圖左 : 嘉義家事職業學校學生從學校出發,步行半小時來到了慈濟嘉義聯絡處參訪,志工們列隊歡迎[攝影者:鄭舜銘]
圖右 : 志工李燕諭說明慈濟研發的香積飯可在災難發生時的艱困環境下提供給災民立即的幫助[攝影者:鄭舜銘]

圖左 : 賴昱瑩同學分享:參加志工社就是要學習付出,參訪了慈濟後,了解了更多無私的付出。[攝影者:鄭舜銘]
圖右 : 志工以回收的紙張所製作(靜思小書)與同學結緣[攝影者:鄭舜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