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法雨愛灑菩提種 嘉義親子成長班育苗有成

法雨愛灑菩提種 嘉義親子成長班育苗有成

E-mail 列印
為期一學期,每月一次的「社區親子成長班」課程,12月8日上午以親子協力話劇演出方式,將這段時間的成長與體會,以創意趣味的方式彼此分享著,為整個圓緣活動劃下完美句 點。嘉義區親子班課務團隊,除了叮嚀大家,下學期3月9日的親子班要準時來參加外,仍繼續為「菩提種子」課務籌備忙碌著,以為下梯次的親子班課程做最好的準備。

每次親子班的推動,都是集眾人之力而成,首先在開班前一年的七、八月間,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便會邀集全台課務團隊參加「菩提種子教案研習」,課程設計除針對親子班需求外,也 涵蓋慈少、慈青班;研習中大家腦力激盪出「靜思語教學」及「分站活動」的教案內容,再製作完成教學光碟兩片,並於十月份起送交各分區,各分區再以教學光碟為課程主軸,並視 實際情況稍做調整後,便可將隔年課程做完整的規劃與設計。

在正式上課前的一個月,課務團隊開始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以確認所採用的「靜思語教學」及「分站活動」單元,以做為當次的課程綱要,並由當月總策劃邀請老師擔任授課講師。 而在第二次籌備會時,則進行課程討論與調整,並確認各組隊的支援人員及細部流程。正式上課當週的週二是三籌,全體工作人員就全部流程進行綵排,緊接著正式課程就登場了。

本身開設補習班的邱長梅師姊,目前擔任嘉義地區「親子成長班」副課務長,從親子班的前身「兒童精進班」開始,投入親子班的課務工作已有十年時間,開始加入時,她為自己設定 一個長程的生命目標,「第一個十年是學習、第二個十年要承擔、第三個十年則是經驗與智慧的傳承。」她面帶微笑的說:「那時候就告訴自己,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做這份志業。」十 年過去了,志工們來來去去,有新人進來,也有人暫時的離開,但她一直堅持著,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來。

同樣投入親子班多年的陳建銘師兄,於嘉義市民生國中擔任教職,他秉持證嚴上人「教育是百年事業」的慈示,堅持走正確的路,為教育志業善盡心力。陳建銘說:「整個嘉義地區的 「親子成長班」團隊,目前大約由十五位教聯會的老師組成,六年前親子班成立,他便加入這個團隊,早年在嘉義市林森國小,也曾借過嘉義高商場地,直到聯絡處蓋好後,才到聯絡 處上課,至今已經第三年。」

隨著親子班的推廣及場地變更,全心投入的建銘師兄也從中發現了一些變化,「在林森國小上課時,人比較少,老師、隊輔與家長的互動密切,很容易將慈濟的精神理念分享給家長 們,那時候,許多家長成為慈誠隊。搬回聯絡處上課後,人變多了,想營造『家』的感覺變得比較困難」。

為了營造「小而美」的親子班,課務團隊於是將嘉義東、西區拆成兩個班,但東區的報名人數還是很多。如何在人數眾多的大班級中,加強隊輔、老師與親子間的緊密關係,仍是目前 需努力的方向。「我們想營造小而美的親子班,而非大而虛胖的大班級」,建銘師兄充滿熱誠的分享著他的理念。

對於親子班的教案,目前擔任林森國小附設幼稚園老師的劉瓊麗媽媽說:不管是上課內容,還是團體活動,以簡單的語言陳述,沒有繁贅,處處都是重點,是非常生動活潑的教學。他 雖然是陪伴兒子的家長,卻收穫滿滿,未來會擷取教案精華,用在自己的教學上。

陪著兩個孩子來上課的葉佳琪媽媽則感覺親子班課程非常活潑,小孩子很有參與感,透過遊戲讓孩子學到生活規範跟禮儀,特別是「王者之劍」的舞台劇,以戲劇方式呈現,達到潛移 默化的效果,孩子們每次都期待早點到聯絡處來看續集,深怕錯過了這場好戲。

帶小六的鄭淇文來參加的鄭淳元爸爸,則表示孩子每次都很抗拒來上課,半哄半騙來上課之後,又都感到很快樂。因為家中有一位唸特教班小四的遲緩兒,因此一定要留媽媽在家照 顧,但他覺得接觸慈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價值觀跟人格發展,所以有時候即使請假也要帶孩子來。

這學期親子班的課程結束了,卻正是課務團隊的老師們另一個梯次忙碌的開始,春風化雨在慈濟世界中不是美麗的神話,而是永不疲厭的菩薩志業,引領提攜一棵棵菩提幼苗,在人生 道路上,依循著正確的軌道,成長茁壯為苦難人間的清流大樹。 為苦難人間的清流大樹。

圖左 : 投入親子班多年的陳建銘師兄,他秉持證嚴上人「教育是百年事業」的慈示,堅持走正確的路,為教育志業善盡心力。[攝影者:許玉綢]
圖右 : 親子班課程藉由遊戲學習縮小自己學謙悲[攝影者:楊孟仁]

圖左 : 葉佳琪媽媽則感覺親子班課程非常活潑,小孩子很有參與感,透過遊戲讓孩子學到生活規範跟禮儀[攝影者:陳麗君]
圖右 : 「王者之劍」的舞台劇,以戲劇方式呈現,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孩子們每次都期待早點到聯絡處來看續集,深怕錯過了這場好戲。[攝影者:黃稜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