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65歲投入921賑災 莫忘的歷程

65歲投入921賑災 莫忘的歷程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陳訓源與妻子陳張珠蓮,於1999年9月20日一起皈依證嚴上人,「皈依時,上人有開示來不及!但是我才剛進慈濟,還懵懵懂懂無法體會上人的心境。皈依後,從花蓮回到家那一晚,睡到半夜,突然被上下震動又 搖很大的地震給驚醒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九二一大地震。」

八十五歲的陳訓源,有著豐富的人生歷練,921那時,以六十五歲高齡投入賑災行列,這是他人生中一段難忘的過程;他自小,在困苦環境長大,又因三年軍旅的服役任務,培養他做事主動、積極的特質,從此奠定人生目標。

◎家境清苦 為母分擔

陳訓源出生1935年,日據時代,父親在雲林縣林內鄉開輾米廠,因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業,臺灣光復後,父親改為務農,因耕作太過操勞,五十三歲就往生。

「母親很辛苦,也很偉大,一肩扛起家計,養育我們九個孩子(三女、六男),我是排行第五。」陳訓源讀初中時,每到星期天都要幫媽媽挑有機的化糞肥到田裡,每趟回程,藍簍沒有空著,不是擔著番薯就是番薯葉,十幾歲就分擔媽媽的辛勞。

因為家中孩子多,又生活困苦,陳訓源的叔叔希望孩子們能讀書,都願意把錢借給他們註冊;事後,媽媽再慢慢還他。但是陳訓源初中畢業就沒有再升學,在家幫媽媽耕種,做到年滿二十歲,1956(民國45年)去服兵役。

◎堅定信念 立下目標

「我是海軍陸戰隊,被分發到砲兵營的營指揮所,當計算師,跟著長官學習專業科技,體會到──鎖定目標要很正確,毫釐不差!我想,人生就是如此,我退伍後,一定要排除萬難朝向自己未來的目標。」服役三年,陳訓源用這樣的想法,立下堅定的信念去創業。

陳訓源的堂兄是日本留學回來的建築設計師,陳訓源退伍後跟著堂兄學習,在堂兄嚴格的指導下,陳訓源努力從竹筒屋、木造屋畫起;再來磚造、加強磚造、RC結構;發生九二一之後,變成SRC,他都幫忙畫過設計圖,終於在四十五歲那年,自己正式接案。

一生從事建築設計業的陳訓源說:「在斗南鎮一棟大樓,地下二樓、地上十三樓的設計,安然經過九二一的考驗,是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成績!」

到了1991年,陳訓源拚經濟也有一段落了,跟大姊的兒子黃文欽(前文發處副主任)加入慈濟會員,但還不是很了解慈濟,「1996年初,我母親九十五歲往生,黃文欽請邀北區慈誠隊南下搭設我母親的靈堂,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令我們兄弟都很感動!六弟夫妻倆即捐榮董。」

◎慈誠金剛 勘災行動

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9月21日天亮,一早出來,看到災情嚴重,陳訓源說:「人生無常,當下體悟了,皈依時,上人所說的來不及。」從花蓮回來的隔天,陳訓源立即主動投入賑災行列。

雲林區的慈誠,隸屬中區慈誠大隊第10中隊-雲林分隊,第10中隊的中隊長是鍾銀柱,他很關心雲林分隊的勤務。陳訓源還記得「9月23日在觀邸大樓第一位被急難救助英雄救出來的生還者,就是三位慈誠第一手接出來的;這三位慈誠,其中一位是鍾銀柱師兄。」

一開始,斗六往草嶺村的山路有落石,交通中斷,沒辦法通行,所以第一天慈誠們先了解災情;第二天到災區勘災。

災後,很多人默默行善不欲人知,在玉玄宮救災中心,陳訓源遇到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騎摩托車載了一箱電池來,他知道古坑鄉草嶺村沒有電,很需要電池。當下,要請他登記姓名,他說:「不用、不用,是要送給草嶺村居民。」他們是希望透過慈濟人的手送到災區,幫助災民。

◎災區路阻 難行能行

9月24日,集合五部車子前往草嶺村,但是斗六往草嶺的交通中斷,就繞道從阿里山公路,經由嘉義縣竹崎鄉石棹村的山區古道進去,「石棹是好幾條公路的交會點,雖然路途較遙遠,但我們難行能行。」車上載滿物資,米、油、水、電池,由於接近中秋節,也帶中秋月餅,把這分愛與關懷送到草嶺村。

進入草嶺村,第一站來到村辦公室拜訪村長,村辦公室整片牆壁倒了,村長仍在這地方辦公,村長很熱心,陳訓源問:「哪裡受災最嚴重?」村長說:「在堀沓山,簡家這一村莊,整個村被埋掉了。」大家趕快帶著車上的物資,去現場看,或許有受災居民的親屬在那邊,就可以給他們。

大家步行走上堀沓山,看到大自然的力量,很是怵目驚心!整座堀沓山走山,一望無際,現場只見多處凹陷坑洞,黃色的崩土,凹凸不平的地形,改變了地貌,還有一隻找不到主人的黑狗獨自在荒蕪的曠野徘徊,這一震,掩埋了簡家二十九條人命,讓人很不捨,真是難以想像。

國軍已經在堀沓山救災了,一一挖出簡家罹難者的大體,都是由海鷗直升機吊掛到雲林科技大學操場,再用救護車送到斗六市玉玄宮。幹部們都及時回報到臺中分會,上人知道了指示說,天氣還很熱,需要用冷凍貨櫃。臺中有位師姊經營貨櫃公司,她立即免費提供很多的冷凍貨櫃過來。

◎人間菩薩 無畏布施

從堀沓山土堆裡挖出來的往生者,都是土粉,需要擦洗大體,殯葬人員只有兩個人,忙不過來,慈濟志工李秀玉一直在玉玄宮旁的帳篷裡幫忙洗大體、為往生者穿衣服,希望能予以他們安息。

「因怕屍袋結冰,慈誠輪班到貨櫃裡面去將往生者翻身。」慈誠們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翻一次,一次兩個人進去。有人說:「要做這種事,真不容易。」陳訓源說:「大家都以同理心去做,慈濟人很團結也很發心。」無論是洗大體或為大體翻身,志工們都顯現了菩薩化身在人間的大無畏精神。

還有一位慈青叫陳美杏,是雲科大慈青社的社長,時常在玉玄宮幫忙助念、發放、募愛心箱;這位慈青,就是現在靜思精舍的德浩師父。當往生者一一確認後,志工接續助念,張珠蓮每次助念回家,聲音都沙啞,講話時都發不出聲音,陳訓源:「發生921實在是令人很不捨;而慈濟人的幫助,也令人很感動!」

◎關心災情 湧現愛心

「我都是到處跑,看有什麼需要?隨身帶著傻瓜照相機去拍照。」陳訓源將照片洗出來,文宣組在受天宮做了一個看板,把照片貼在看板上,提供給鄉親了解賑災情況。

陳訓源覺得這些照片的影響蠻大,照片是慈濟人真實行動的一個見證,鄉親看了都會感動,因感動而受啟發,就會湧現愛心,主動來投愛心箱。

有一對夫妻大概三十多歲,騎機車來玉玄宮的廟埕,停下便問:「你們是哪個單位?」「我們是慈濟。」他聽了即拿出了一把鈔票投入,都是千元鈔票。「先生等一下,請問你的大名、地址?」「不用、不用。」他們騎著機車就走了。

「不是說他捐的錢多,而是我看到他的真誠心;或許是被慈濟人所感動也說不定!」他們看到921的災情都很關心、很心疼災民,陳訓源說:「他給我的感覺,就好像要委託慈濟去幫忙受災鄉親。」

還有有一位三、四十歲的年輕人,載來一大袋茭白筍,那時茭白筍的價格不便宜,他說是從埔里載出來的,要捐給慈濟煮給大家吃。志工們接到這一大袋茭白筍,都很感動!

◎配合政府 合作搭蓋

安心後就是安身,9月27日上人親自來斗六市,關心蓋組合屋的用地。一開始,斗六市長楊鎮文提供兩個空地給上人看,上人通盤了解後明智決擇,希望在雲科大附近的公園預定地蓋大愛組合屋(現在雲林縣議會對面),這地方交通方便,可以讓受災鄉親有好的生活機能。

很快,就獲得公部門相關機關的核准,志工開始整地,電信局動作也很快,在工地設有免費公共電話,各機關都動起來;完成整地之後,開始打木樁。

「因為我是從事建築設計,了解用手工無法打得扎實。」起初要打樁都是用人力,志工們拿工具槌,用力捶打,很多志工都付出無所求來投入;志工中有幾是從事土木、建築事業,都來發揮專業良能,陳訓源就是其中一位,後來,陳訓源建議請一臺怪手來幫忙,更有效率。

搭蓋中,公部門會把訊息給慈濟幹部,當需要政府協助的時候,公部門隨時幫忙;所以水電工程很快來配置,自來水廠即來配管,速度非常快。為了安全,志工從旁協助,整理花園、綠化環境、鋪連鎖磚,社區民眾也來幫忙,十四間大愛組合屋,在10月9日開工,於10月31日完工,一間有十二坪,設備都很齊全。

11月8日舉行「斗六市慈濟大愛村啟用典禮」,雲林一組組長楊秀麗恭讀上人慰問信,邀請斗六市長楊鎮文及斗六市公所相關部門主管來參加。受災鄉親入住後,志工也時常去互動、關懷,或是撥電話跟他們聯絡,隨時提供住戶所需,給以幫忙。

◎警惕災難 分享感觸

「就像上人說,我沒有錢,沒有力,我什麼都沒有,我只有命一條。」陳訓源受上人感動,於1997年圓滿榮董;隔年1998年妻子陳張珠蓮也圓滿榮董;夫妻倆還沒受證就先捐榮董,堅定做慈濟的心願,終在1999年底受證。

「我已一把年紀,八十五歲了,921快二十年,實在感觸很多。」許多後來才出生的年輕人,或許無法理解九二一;陳訓源鼓勵曾投入賑災者,要把體悟與感動分享給下一代了解,也是希望讓年輕人在安逸中學習警惕!想到天災的力量,陳訓源說:「我謹記上人所說的來不及。」

圖左 :慈濟志工陳訓源(中)與吳村岡(左)、周昆河(右),於1999年9月20在花蓮靜思堂國際會議廳歸皈上人。胸前戴的的識別證是慈誠隊名牌。(陳訓源提供,張如容翻拍)[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昔日中山國寶二期大樓,現今一片綠地,成為公園。[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街道右邊的空地是觀邸大樓原址,現今一片綠地,成為公園。[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文宣組在受天宮做了一個看板,把照片貼在看板上,提供給鄉親了解慈濟人賑災情況。(楊秀麗提供,張如容翻拍)[攝影者:張如容]

圖左 :古坑鄉是慈濟雲林二組的行政區域,組長張惟琤(右一)與陳訓源(右六)及團隊到古坑鄉草嶺村堀沓山勘災。(陳訓源提供,張如容翻拍)[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1999年9月21日發生大地震,9月23日,急難救助人員在斗六市倒塌的中山國寶(二期)持續搜救。[攝影者:陳訓源]

圖左 :大愛屋,起初要打木樁,都是用人力,陳訓源手拿工具槌,用力捶打,很多志工都來投入。(陳訓源提供,張如容翻拍)[攝影者:張如容]
圖右 :陳訓源在2019年彰雲嘉慈誠精進研習圓緣時,分享莫忘那一年的感動。[攝影者:黃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