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法親關懷共修 雲林歷史的一刻

法親關懷共修 雲林歷史的一刻

E-mail 列印
「今天是雲林歷史的一刻,希望透過共修開啟大家的心門,每個人都如螢火微光,但人有無限可能,只要會聚微光就能照亮每個角落。」合心法親關懷窗口李麗華勉勵雲林慈濟志工。

早年,投入慈濟的志工,年歲已大,所以 法親關懷在安美專案、輔具的申請愈顯重要。而有些法親很謙虛並不一定會說出自己的困難,所以平時法親間的互動,或如何傳遞溫情讓人感受誠與情而不退失道心,很重要!

◎首次舉辦 激勵智慧

雲林聯絡處啟用二十一年來,於8月6日,第一次舉辦法親關懷團隊共修,從點線面安排課程,分組討論四大題目:「甚麼人是關懷對象?」「何種方式關懷較適當?」「甚麼場合地點適合關懷?」「關懷類型有經濟型、非經濟型、志業服務意外、安美設施如何提報?」

如何用一顆溫暖的心再全面性去傳遞溫情?李麗華師姊邀請在坐的一百二十位師兄、師姊,透過團隊在社區深耕的經驗,發揮智慧,提出想法彼此交流,期待在法親關懷能做得更周詳。

對於法親關懷對象,每一組都了解要擴及非慈誠、委員,環保志工、社區志工、榮董、大愛媽媽......也就是周遭所有法親都可以關懷,還能透過安美專案、輔具平臺做更深入的關懷。

其中,用什麼方式關懷、甚麼場合較適當?第5組成員覺得要尊重法親本人的意願,可以先電話聯絡問適不適合去關懷?如果適合,再實際行動家訪;但也有可能在安養中心、醫院,就會去院訪。

第3組是男眾志工,他們則有思慮,若法親不便讓大家到家裡,或可邀請到外面喝咖啡坐談,進一步了解。也可辦組隊聯誼的戶外活動,法親之間一定要互動,才會知道或發現有什麼狀況需要協助;法親行動不便,還可幫忙申請輔具。

◎以誠以情 相聚互動

另一位合心法親關懷窗口高金鳳陪伴第4組,大家認為愛的存款很重要,如何凝聚?絕對不要怕麻煩別人,有需要提出來,沒有需求也可以邀大家聚在一起感受熱鬧的氛圍,有邀約才有相聚的機會,這樣才能累積愛的存款。

當法親需要之時,任何場合都是好地點,就算位置再小,只要人到,溫暖的心就到,彼此能感受溫度的昇華,大家都相信這溫暖的感覺是加倍的。在社區,關懷做得好,就能「親幫親,鄰幫鄰」很和善,成為「里仁之美」。

對於關懷類型如何提報?如果屬於經濟型,表示法親在經濟上需要協助,就要回歸到慈發處社工,電話是0800-787080,社工或宗教處同仁都會做後盾,幫忙尋找解決的途徑。

◎關懷入心 因為了解  

虎尾和氣組長陳惠卿帶領第13組成員上臺分享第四大題關懷類型。她自覺因處事保守,不會把法親關懷的照片傳到群組,需要顧及法親個人的自尊與想法,所以關懷的當下需要溫度,人人合心、人人協力,都做得有到位。

第12組與第17組合併,由斗六和氣組長張瑞珠代表分享屬於「非經濟型」的法親因是心中缺愛,就要傾聽心聲、安撫,在旁陪伴。對於長者、獨居、行動不便者,以安美專案到家裡去實地了解、評估所需,照顧到居家安全。

雲林志工在法親關懷之時,也會遇到許多疑惑,除藉由今日共修的分組討論、分享,更安排雙向交流,邀請宗教處同仁王承茜師姊來為大家解惑。

王承茜說明法親如因參加慈濟活或志業服務意外的出險申辦流程;還有法親在活動、非活動期間的事故通報與關懷;而最好的作法,只要意外事故致傷,不論程度,即時通知宗教處。這些基本知識每位法親都要了解,才能做到真正「需要」的關懷。

在慈濟大家庭,法親都是一家人,彼此以「感恩、尊重、愛」來照顧、關懷,因此,也需要時常充電精進,以愛為和風,將此精神落實社區組隊,關懷不分對象,讓人人可成為關懷志工,每一位都是種子,在行動中發揮良能。

圖左 :第13組志工陳惠卿(右三)與大家討論第四大題關懷類型,會顧及個人的自尊與想法,所以關懷的當下需要溫度。[攝影者:林炳宏]
圖右 :合心法親關懷窗口高金鳳(左)、李麗華(中)、賴秋約(右)上臺勉勵大家。李麗華師姊表示今日的法親關懷共修,是雲林歷史的一刻。[攝影者:張萬]

圖左 :第5組廖麗玉(左一)引導成員分享法親關懷方式、適當的關懷場合,都要尊重法親本人的意願。[攝影者:張萬]
圖右 :第3組成員共識,法親之間一定要互動,才會知道或發現有什麼狀況需要協助,還可幫忙申請輔具,沈宜學師兄奮筆疾書。[攝影者:林炳宏]

圖左 :安美社工徐雅鈴說居家安全跟大家息息相關,都要把自己照顧好,這樣上人才會放心。[攝影者:張萬]
圖右 :第12組與17組一起上臺,由張瑞珠師姊代表分享「非經濟型」的法親關懷情況。[攝影者:張萬]

圖左 :雙向交流時,宗教處同仁王承茜為大家說明,如果法親參與慈濟勤務,在志業服務受傷,可申請志業服務意外險。[攝影者:張萬]
圖右 :陪伴第4組的高金鳳師姊今年6月因眼睛視網膜剝離,眼疾尚康復中,仍盡心力來陪伴大家共修。[攝影者:張萬]
圖左 :法親關懷是隨時隨地,志工凃麗珠(左)、古梅嬌(右),在身心寬暢時,關心帶著護頸圈來參加法親關懷共修的王美秀師姊,很是溫馨。[攝影者:張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