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七月祈福演大法義 體育館內法相會

七月祈福演大法義 體育館內法相會

E-mail 列印
弘揚佛法在人間「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靈山法會重現,佛典記載農曆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慈濟志工首次在雲林縣立體育館舉辦一場大型祈福會,倡導齋戒、茹素救地球, 於2013年8月3日晚上,人人心香一炷,共振虔誠善念上達諸佛、諸天聽。

一般俗稱農曆七月為鬼月,是民間普度的旺季,搬家、買車及買房等諸事不宜,為破除迷信,志工廣邀鄉親節能減碳,搭乘遊覽車參加祈福會,除斗六市當地居民之外,其他鄉鎮發動 六十六部遊覽車共襄盛舉。

午後,烏雲籠罩在斗六市天空,不久即下起一陣滂沱大雨,志工撐傘、穿雨衣,穿梭於體育館內外,大家按進度完成前置作業。傍晚時分,車潮不受天氣所影響,逐漸擁入雲林縣立體 育館停車場;雨漸停後,大地清涼人聲鼎沸。

祈福晚會盛況空前,參與的貴賓有雲林縣佛教理事會會長上法下照法師、雲林縣副縣長施克和、西螺鎮長蕭澤梧、議員、鎮(里)長、警界、教育界、人醫會、民間團體等,會眾約三 千一百人以法相會。

◎生命間唯有彼此尊重 天地才能調和

志工恭請法照法師及祥雲寺七位師父入座,法照法師看到慈濟志工用心準備與布置莊嚴的會場,讚歎慈濟舉辦的祈福會倡導孝道、植福德,慎終追遠、尋根報恩,是淨化人心的活 動。

「護生茹素‧積福德;環保簡樸‧遠災厄」大法會演大法義,眾人在此得聞佛法,〈爐香讚〉、〈開經偈〉法音攝受人心,人人雙手合十虔誠唱誦,會場肅穆莊嚴,以正信、正念,不 殺牲、不燒紙錢,虔誠祈福天下平安、吉祥。

影片中,上人提及農曆七月普度的真正意義是救拔苦難眾生,生命間唯有彼此尊重天地才能調和,慈濟提倡農曆七月是吉祥月、歡喜月、孝親月,呼籲大家可將燒金紙的錢用來救濟貧 苦的眾生,當視天下貧苦眾生為親人,付出無所求,遍植福田,永結善緣,也是功德一件。

西螺鎮長蕭澤梧則表示,久遠來民間習慣燒金紙祭拜,其實七月是感恩的意思,然敬鬼神是一種尊重,因為推動環保的關係,現在民眾燒金紙量已慢慢減少。蕭鎮長非常贊同慈濟愛地 球的理念,他說:「一次性的使用物質是浪費地球資源,自己不浪費紙張,行程表都用回收紙印製,隨身帶手帕就不使用紙巾。鼓勵種樹綠化環境;大地才能健康。」

◎未能及時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是為人子女心中永遠的懺悔

為度化世人及時行孝,志工透過肢體語言闡述孝道的意義,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舞臺劇,螢幕播放「烏鴉能反哺,倦鳥也知返,父母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的歌詞, 舞臺上男主角因雙親去世而懊悔大聲吶喊:「子欲養而親不待,來不及說出口的我愛您……」演繹提醒世人,父母浩大恩德,若未能及時報答養育之恩,是為人子女心中永遠的懺悔。 感人情境撼動人心,臺下會眾紛紛擦拭眼淚。

目前經營針織工廠的吳穎為,利用閒暇之餘投入演繹行列,飾演《父母恩重難報經‧子過》不孝子的角色,穎為曾去過虎尾鎮的雲林第二監獄為受刑人演出,當看到受刑人上臺發表心 得流下懺悔眼淚時,感受赤子之心人人皆有,反哺報恩之情是人類與生俱有的本能,只是一時被蒙蔽了。經由多次演出,穎為覺得父母並不是要孩子們給予物質與金錢上的享受,而是 渴望那一分孝心,藉由演繹喚醒迷茫中的孩子行善、行孝要及時。

雲林區青少年志工服務隊的吳奕倫,在〈子過〉演繹中演活了以前的自己。奕倫國中時期,自己想做的事就去做,不管是好事或壞事,看別人不順眼就一陣毆打,從不曾替父母及週遭 的人設想過;現在奕倫學會用理性的態度去解決事情,也懂得為人設想,不輕易做出決定。奕倫對於未來,規劃以一年的時間努力讀書,期待順利考取慈濟大學,為社會做更多元化的 服務。

◎歡喜做慈濟 願力大於業力

祈福會藉由《地藏經》記載光目女救母的佛典故事詮釋人生,不毀謗佛、法、僧三寶,護生茹素積福德,接引更多人了解七月吉祥月的精神。

曾以殺豬、殺雞為業二十餘載的蘇淑華師姊,上臺見證分享一生坎坷的命運。淑華的兒子十七歲自殺身亡,丈夫嗜酒如命引發肝硬化往生,所幸慈濟志工一路陪伴,帶引加入慈濟,淑 華歡喜做慈濟的願力大於業力,終於結束殺業;茹素長養慈悲心,將殺生無數的手轉為愛心的手,鼓勵會眾:「真正的福,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

善法如雨露,三根普被,隨分受潤,祈福會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善導正知、正見與正行。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及余天助師兄上臺引領會眾至誠發願,用最虔誠的心念許下對家 人、社會乃至世界的祝福,共同為天下蒼生祈禱平安、吉祥。

圖左 : 蘇淑華師姊(中)上臺見證分享自己曾以殺豬、殺雞為業二十餘載,遭遇坎坷命運。[攝影者:林炳宏]
圖右 : 「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匯聚眾善,心香一炷,以正信、正念虔誠祈福天下平安、吉祥。[攝影者:葛邦義]

圖左 : 為闡述孝道的意義,志工透過肢體語言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舞臺劇。[攝影者:林炳宏]
圖右 : 鄉親節能減碳,共乘遊覽車參加祈福會,除斗六市當地居民之外,其他鄉鎮共發動六十六部遊覽車。[攝影者:葛邦義]